馮敏 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院
民族旅游村寨作為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關于民族旅游村寨研究的成果較為豐富,論文基于CNKI 數據庫的期刊論文,對發表于2000—2020年間的論文進行年譜的繪制,以了解其近20年的發展趨勢,并且對于該研究領域重要文獻進行梳理,以了解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動態,目的是能夠為今后民族旅游村寨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為了較為全面地了解我國民族旅游村寨文獻研究概況,以CNKI數據庫為檢索平臺,以“民族旅游村寨”為主題詞,檢索發表于2000—2020年的文獻,共檢索到837篇論文,生成文獻發文年譜(見圖1),根據圖1的趨勢,可看出我國對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2009年之前研究成果整體較少,2009年以后,研究呈現波動上升趨勢,這與我國頒布的國家政策方針相關,再加上鄉村旅游的開展以及我國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發展與保護的重視。這些發展引起產學研各界對民族旅游村寨的重視,故而相應的學術成果出現上升趨勢。

圖1 我國民族旅游村寨相關文獻發文量趨勢
為了進一步了解和把握民族旅游村寨相關研究熱點內容,本文借助Citespace科學可視化分析工具來辨識該領域研究熱點,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可以反映其研究領域聚焦點[1],利用Citespace軟件的關鍵詞分析功能,將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中,提取排名前20的關鍵詞(見表1)。根據表1可知,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民族村寨、民族村寨旅游、旅游開發和社區參與等,其中心性分別是0.62、0.53、0.27、0.21。關鍵詞中心性(Centrality)數值的大小與該詞在該領域的出現頻次大小之間的關系成正比,中心性越大,其出現的頻次就高,從而體現其影響力強[2],其他高頻關鍵詞有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續發展、旅游扶貧以及文化保護也是我國民族旅游村寨研究熱點。對于研究區域,我國主要集中于黔東南地區、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等地等微觀層面的村寨社區。

表1 近20年我國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旅游)的相關文獻高頻關鍵詞TOP20
根據民族旅游村寨的統計分析,通過歸納總結該領域的重要相關文獻以及基于熱點的辨識,了解到我國旅游村寨的旅游給當地帶來的影響、村寨的保護與發展、社區參與及利益分配機制、民族旅游村寨扶貧等方面的內容,下面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梳理學者的觀點。
關于民族村寨的旅游效應與感知方面的研究,多數學者分析了旅游給當地帶來的影響,最明顯的是旅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對于社會、文化等也帶來正向的影響,但是隨著民族村寨旅游的發展,其負面影響也引起了學者們關注。陳燕分析了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兩個村寨居民對當地旅游感知度,結果表明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的哈尼族村寨對旅游積極影響感知度高于處于旅游發展成熟階段的傣族園村,而對旅游消極感知方面,后者比前者敏感[3]。民族村寨發展旅游業帶來了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方面的正效應,但是也不能忽視其負面因素。我國學者大多聚焦于宏觀層面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影響,對于微觀層面的當地居民獲益和感知方面還需要加強。
就民族旅游村寨文化的保護性和傳承性而言,何明指出立足民族文化本身及持有者是民族旅游開發中文化保護的關鍵[4];徐永志率先指出民俗風情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5];梁玉華以貴陽花溪山鎮少數民族村寨為研究對象,指出生態旅游是民族旅游村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6];羅劍宏在分析民族旅游村寨發展困境的同時提出了加強有效的制度保障、確保村寨農戶的全面參與和受益、保障民族村寨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7]。
民族旅游村寨作為我國鄉村的基本社區,當地居民對旅游參與和受益直接關系到民族村寨旅游的發展。學者羅永常指出在民族旅游村寨的發展中要重視社區參與和社區利益分配的重要性[8]。鄧輝等認為社區參與是促進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的重要動力[9]。對于民族旅游村寨利益分享方面,肖瓊等學者指出注重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進而有利于明確民族旅游村寨的發展方向[10]。任耘指出民族旅游村寨各利益主體之間利益的均衡,對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推動作用[11]。綜上,學者們都比較重視社區參與以及利益分配的作用,現有研究主要是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
民族旅游村寨存在一種特殊的地理現象,即旅游資源與貧困地區在空間上高度重疊,扶貧旅游作為推動當地發展的有效手段得到學者們廣泛關注,主要研究內容聚焦在扶貧路徑、效應、機制及精準扶貧等方面的內容。龍梅等學者運用定量的方法從收入貧困與權利貧困雙重標準來評價研究旅游扶貧效應[12]。董法堯等認為民族旅游村寨旅游發展生命周期與扶貧路徑關系密切,在民族旅游村寨發展中要以“益貧”思想為導向[13]。吳亞平等人總結了少數民族村寨精準扶貧機制所涉及的內容[14]。值得注意的是,民族村寨旅游的開發使當地的脫貧效果突出,但是給民族旅游村寨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帶來巨大影響,在脫貧工作中要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問題[15]。
基于以上對民族旅游村寨研究文獻量化分析和主題熱點分析,總體而言,我國關于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較為廣泛和成熟。從研究熱點來看,我國少數民族村寨、可持續發展、旅游扶貧都是研究聚焦的熱點。隨著民族旅游村寨的發展,特色村寨、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形成了民族旅游村寨近5年來研究的熱點。
通過對民族旅游村寨研究內容的梳理可知,我國民族旅游村寨還處于上升發展階段,對于民族旅游村寨內容的關注有社區參與、利益分享機制、民族村寨本真性保護、可持續發展、旅游村寨減貧等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國家進入全面脫貧的時代,今后應進一步關注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民族旅游村寨振興,對貧困地區民族旅游村寨脫貧后的生計可持續發展也是今后研究的關注點。今后要應拓展研究區域,不僅要關注初期階段的民族旅游村寨,還要關注進入成熟期、衰退期的民族旅游村寨,同時也要關注更微觀的經濟主體——民族旅游村寨的農戶。關于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更要關注其文化本真性的保護以及外來文化對當地沖擊的影響研究。
總之,現有的研究多從宏觀層面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來探討民族旅游村寨的發展,而對于民族旅游村寨居民這一主體重視程度不夠;今后要注意運用多元化定量分析等方法綜合研究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生計的可持續性和結合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促進民族旅游村寨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