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玲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泰安校區,山東 泰安 271000)
智慧教育是指將現代智能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強調團體的重要性,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課程內容,旨在實現資源共享全面、多元的教學理念。通過構建智能化的學習環境,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其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智慧。智慧教育在提高職業教育學習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智慧教育平臺,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情況,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智慧教育理念下的課堂具有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課堂自由度和學習效率。智慧教育下,教師可以靈活調整教學安排,具有極大的教學自由度,可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和探討,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提高教學效率。
一是教師對教學有效性的認識不足。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計劃的實施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息息相關,但目前來看,職業院校教師對教學有效性的認識不足,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二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沒有堅持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當前的職業院校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具有較大差別,不能完整地展示教學知識,沒有明確落實教學目標,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一,雖然專業不斷增加,但新增教師的數量較少,部分專業教師混用,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專業化水平;其二,教師創新能力不足。新教師大多數是畢業后直接進入職業院校,缺少專業實踐技能。雖然老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他們往往采用單一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是雖然職業院校引入了大量的精品課程和線上教育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資源,但在選擇教育資源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無法做到教師易用、學生易學,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導致了教育資源的浪費;二是職業院校缺乏專業技能實訓條件。隨著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原有專業技能實訓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訓產生了不利影響。
首先,學校應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一是建設智慧校園。強化對各項硬件基礎設施的投入,并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學習基礎及學習能力設置不同的智慧教室,為智慧校園的建設創造完善的環境;二是引進智慧教育平臺。為智慧教育的發展提供充足載體。各項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引入都需要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智慧教育平臺作為媒介,更好地為師生服務,提高教學效率;三是引進職業技能仿真實訓系統。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仿真系統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前職業院校過度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職業技能實踐的情況,尊重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實操的進一步發展[1]。
其次,強化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擴大教師培訓范圍。教師作為智慧教學理念推廣的核心,其知識水平與內涵會對智慧教育產生重要影響。職業院校應改變教師培訓有些形式化的現狀,多途徑豐富培訓的資源和內容,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形成專業化的師資隊伍;二是根據職業院校不同專業的發展特色,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引進方案,為教師的引進提供資金支持。要尋找理論與實踐技能雙發展的教師,提高職業教師隊伍水平;三是建立科學的教師繼續教育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教師應接受智慧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及評價方式,幫助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推動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形成,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授專業技能時,要強化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可借助新型智慧技術和工具,創新教學思路,全面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
其次,教師應優化教學設計。教師應順應智慧教育的發展潮流,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將技術與專業技能教學的特點和培養目標緊密結合,優化教學設計方案,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智慧教育下的教學模式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實現數字化教學手段與資源的融合,強化學生核心地位,認真總結職業院校傳統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制定更具特色的人才培養規劃、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
再次,教師應重視教學過程,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在智慧教育下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應注重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認知規律,并結合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多維度對職業院校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逐步改善教學方法。
首先,學生要轉變學習理念。智慧教育是當前教育發展的潮流,作為職業院校的學生,應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自己的主動學習意識,積極參與信息化課堂的教育實踐,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同時,學生應積極運用智慧手段,借助微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線上線下的學習,熟練掌握各項信息技術,提高自身學習效率[3]。
其次,應加強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一是在智慧教學理念下,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堅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分組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二是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研討之外,教師還可以促進學生在線下進行交流與合作。在課堂外,教師可以布置相關作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幫助學生在線下更好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再次,強化對學科知識的反復學習。教師可以在課下積極分享優秀的教學課件及視頻學習資源,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為學生復習奠定基礎。學生應借助現代網絡搜索工具,對具體知識點進行深度挖掘,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