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雪 鄭尚植
(1.大連財經學院經濟學院;2.東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大連)
[提要]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同并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范疇,形成三位一體的邏輯框架。堅持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經濟協同發展有利于激發各類經濟主體活力,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將促進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一于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創新發展,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與我國現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推動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根本保障。
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同并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范疇,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邏輯框架,實現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理論框架的科學拓展。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看,基本經濟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生產力發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十九屆五中全會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國內外環境進行科學研判,對下一階段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解決經濟發展“好”與“壞”的質量問題,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高質量發展階段要進一步激發各市場主體的活力,使分配更公平、更具效率,要建立高標準的市場經濟體系,構建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因此,需要全面認識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要將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經濟體制統一于基本經濟制度這一整體框架,促使制度優勢轉化為經濟治理效能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實現新時代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經濟協同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我們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完善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制度安排。一是要繼續探索公有制實現形式,鼓勵不同所有制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發揮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二是要繼續推動國有經濟改革,優化整體布局,進行結構調整,要在關乎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領域,增強競爭力、創新力,在關乎民生等的重要行業增強控制力,做優國有經濟。三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化企業制度,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激發創造力。四是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要以管資本為主,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性,讓國有企業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五是發展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現代化生產經營體系,發展集體經濟,實現農村經營制度變革。
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牢牢貫徹“兩個都是”講話精神,將習近平關于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發展的精神踐行在實踐中。從宏觀環境來看,要健全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制度環境,使各經營主體都能平等地參與到社會主義市場中,真正實現權利、機會、規則平等,使各所有制主體能夠公平公正地參與市場競爭,平等地參與資源要素分配。要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無論大小一視同仁,在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金融體系保障等方面繼續深化改革,使政策落到實處,使非公有制企業也有同樣的機遇。同時,也要努力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以保證形成風清氣正的政商交往新局面,使各項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使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經濟協同發展為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推動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人民更有獲得感。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價值,契合實現人民共同富裕這一價值要求,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體現效率與公平的辯證統一。完善和貫徹分配制度,將更好地服務于高質量發展,既能激發發展活力、提高效率,又能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要積極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完善相關政策。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充分彰顯按勞分配的主體性。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多種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實現資本、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多種要素報酬合理化,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合理調節城鄉間、區域間收入分配關系,使不同人群都能獲得平等競爭的機會,真正發揮好第三次分配調節作用,促進分配公平。再者,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要以要素貢獻為基礎實現公平合理競爭,逐步形成適應人民生活發展水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形成高質量的發展格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中共十四大明確其改革目標以來不斷健全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弊端,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市場主體發展活力,阻礙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長久以來體制機制的束縛造成經濟整體質量不高、粗放型增長。在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完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整體框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亟待完善一系列市場經濟制度,包括市場準入、生產許可、產權保護、公平競爭、消費者投訴、科技創新、區域協調等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融合,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防范系統性經濟風險。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筑牢體制基礎。要著力構建有效市場,推動要素配置市場化發展,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落實市場價格機制,實現要素配置高效公平,建設統一開放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要積極拓展政府積極有為的空間,實現宏觀調控有度。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確保有法可依,實現產權保護、市場有效監管等,做到違法必究。完善政府管理與服務職能,在涉及民生和國家發展的關鍵領域要大有作為,創新宏觀調控,不斷提高宏觀治理能力和水平,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對接國際市場規則體系,進一步提高開放的寬度和深度,完善開放經濟新體制,實現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全面開放。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產學研相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市場為導向,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要將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經濟體制三者關系處理好,以穩定的內在關系為基礎,發揮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具體來講,要處理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分配制度中公平與效率之間、經濟體制中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共同發揮其正面導向作用,這三個方面的協調和配合是基本經濟制度優勢得以發揮的重要保障。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經濟體制相互促進、相互協調,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既彰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性,體現社會主義內在價值優勢,又實現制度優勢向治理優勢轉化,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
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在經濟實踐中,充分發揮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并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使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階段,要繼續發揮制度優勢,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使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經濟工作繼續作出部署,要沿著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不斷提升現代經濟治理能力和效能,引領基本經濟制度改革創新。要以暢通國內大循環、國際雙循環為目標,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基本經濟制度三方面的協調配合直接關系各環節的暢通運行,是促進國民經濟各環節良性循環的基本制度保障。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者間相互聯系、相互嵌入,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要實現三者之間相互協調統一,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必須認清國內發展形勢,分析發展格局,科學定位發展方向。必須清晰認識到在國際發展大勢下,我們擁有更多機遇的同時,仍存在體制機制方面的阻礙,要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形成各個市場主體共同發展的市場環境,要更好落實收入分配制度,全面辯證地看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形成市場和政府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新格局。要著力解決微觀主體活力不夠、收入分配不合理、宏觀經濟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堅定不移地推動市場經濟改革、堅定不移地堅持擴大開放戰略、堅定不移地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加成熟的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
形成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將有利于推進形成高質量的發展格局,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有制形式解決高質量發展動力和活力問題,分配制度解決實現效率與公平發展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協調好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一于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而要實現經濟體制的有效發揮,必須建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現代治理能力。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在新時代經濟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牢牢堅持三位一體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發揮經濟改革對其他領域改革的積極傳導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