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愛英
(河北省行唐縣供銷社 河北·行唐)
2020年習近平對供銷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有著悠久的歷史,光榮傳統,是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圍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繼續辦好供銷社。筆者圍繞如何在鄉村振興新形式發揮縣級供銷社作用,繼續辦好縣級供銷社這一課題,對行唐縣供銷社的歷史及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和思考。
供銷合作社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政府管理下,主要由廣大農民入股興辦起來的群眾性集體經濟組織。新中國成立前,合作社已得到了廣泛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供銷合作社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經濟制度,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行唐縣于1938年2月成立了“行唐縣農民合作總社”,主要任務是以邊區的多余產品,換取邊區缺少的物資,從事供應和推銷業務,組織抗日物資。自供銷合作社成立至改革開放前,供銷社性質由集體所有制轉變為全民所有制,期間與商業局分分合合,但銷售服務網店遍布全縣,設有土產公司、生產公司、副食品鹽業公司、棉麻公司、新樂辦事處、油棉廠和28個基層供銷社,全系統干部職工1,200余人,在收購和推銷農副產品,供應農民所需要的生產、生活資料,以及在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等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為貫徹《中共中央關于一九八四農村工作的通知》精神,真正把供銷社辦成農民集體所有制的合作商業,供銷社系統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為集體所有制企業。同時,國家實行了“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政策,供銷社自此融入了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的大潮。改革開放初期,行唐縣供銷社充分利用點多、面廣、業務熟悉的優勢,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縣社也根據市場需要,先后籌建了冷凍廠、供銷社商場、供銷社第二商場、聯購聯銷公司、鋅鹽化工廠等一批企業。在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上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農村市場主力軍作用,特別是在關系國計民生重要物質供應上作用巨大,如化肥、農藥、農膜等重要生產資料經營上優勢明顯。但進入1993年后隨著市場逐步全面放開,供銷社經營的商品個體戶都能經營,且個體戶經營靈活、沒有負擔、費用低等,加上價格雙軌制、個別以次充好等因素,致使供銷系統優勢不在,企業紛紛關停,職工大量下崗。到2013年,行唐縣供銷社系統只有鹽業公司、鞭炮公司、生產公司維持經營,其他企業都因經營困難難以為繼,先后停產停業。計劃經濟時代,人民生產、生活都離不開供銷社,市場經濟后“鞋兒破、帽兒破,哪破哪是供銷社”成了真實寫照。
2009年11月1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縣及縣以上聯合社在嚴格核定人員情況下,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對未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聯合社機關由地方政府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管理辦法。隨后,省、市政府及省機構編制委員會出臺了意見。2013年7月15日,縣編辦出臺了《關于調整行唐縣供銷合作社機關性質和經費形式的通知》,同意縣社機關列入政府管理相當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此文件的出臺,解決了行唐縣社機關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調動了全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明確了供銷社綜合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是指導供銷合作社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隨后省、市、縣政府相繼出臺了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近年來,行唐縣供銷社積極推進綜合改革,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成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網絡建設,規范廢舊物資回收站點,堅持開放辦社,重建重組基層供銷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供銷社形象,但發揮的作用并不充分,再現輝煌尚需時日。2021年4月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方案》的通知,制定了新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縣級供銷社作為鄉村振興的直接參與者,怎么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發展壯大供銷社實力,切實發揮為農服務的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貢獻,是當前的主要任務。
縣級社持續推進綜合改革,經過多年的恢復重建和改造提升,全縣供銷社建設的總體狀況趨向好轉。但依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縣級社綜合改革進程中尚未形成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供銷社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沒有形成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新型企業制度。2015年《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和2021年《關于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方案》都有關于理順社企關系的內容,要求社企分開,厘清社企職責邊界。加強社有資產監管。各級供銷合作社抓緊設立完善社有資產運營管理機構或運營(集團)公司,對出資企業實施核心業務戰略管控和財務管控,承擔社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沒有真正按照要求進行有效管理,在發展思路上缺乏系統的規劃和目標,沒有長遠的經營策略,在社有資產管理上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
(二)缺乏內生動力,思想認識保守。基層供銷社人普遍認為,供銷社在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中遺留的問題多、負擔重、教訓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供銷社缺乏搞改革、求生存的內生動力,在響應執行政策時自我保存意識不足,扶持政策少,資金支持弱,經營人才差的情況下,服務“三農”的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傳統業務無優勢,新生業務不突出。縣社傳統的經營業務是鹽業、鞭炮、農資。目前,因鹽業體制改革,鹽政執法權劃走,鹽業市場放開,供銷社鹽業公司經營業務受到市場沖擊,份額萎縮減少;鞭炮公司因為環境原因停止經營。農資處于多種市場主體無序經營的混亂狀態,生產公司經營已失去主渠道地位。而供銷社綜合改革所推行的主要工作也缺乏亮點,農村產權交易也處于培養期,尚無大量業務;金融創新服務因風險太大,人才缺乏尚未正式涉足。
(四)遺留問題牽絆,資金問題突出。下崗人員養老、醫療保險欠費數額巨大,企業大部分精力用于維穩,難以長足發展。加之企業資金匱乏、融資困難,影響了供銷社為農服務功能的發揮,特別是在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和引領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方面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制約了服務領域的拓展。
黨中央明確提出,今年開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的《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努力開創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工作報告指出:必須深刻認識到,投身鄉村振興,是展現供銷合作社新作為的廣闊舞臺。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經濟組織,更好地為“三農”服務、為鄉村振興作貢獻,既是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加快發展、彰顯價值的歷史機遇。關于縣級社參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建議如下:
(一)持續推進供銷社綜合發展,明確新的發展定位。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新形勢下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習近平對供銷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努力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供銷合作社是國家推進‘三農’工作、直接為農服務的重要載體”。因此,要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與農民聯系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化運作更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代供銷合作社的定位。只有把握好這個定位,才能更好地為“三農”服務,才能從根本上體現供銷合作社的價值和作用,才能得到黨和政府的支持。習近平對供銷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作出的批示,為供銷社系統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應牢牢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準確把握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在思想上、心態上、思路上盡快調整,用新思維、新理念加快發展供銷合作事業。供銷社建設必須明確合作經濟屬性,除了服務功能外,還要以盈利為目標,只有提高效益,才能發展壯大自己,才能實現為農服務的目標,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經濟中有競爭力,在社會上有話語權。
(二)因地制宜恢復改造,多途徑構建新型基層社建設機制。自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以來,各地分別探索了不同基層社恢復重建思路,應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多條路徑:一是爭取項目恢復改造基層社,要積極爭取上級社基層組織建設項目。要認真研究分析上級社出臺的政策措施和縣級政府涉農項目,認真分析自身條件,盡最大可能擠入項目庫。在基層社恢復改造中,不能為別人“做嫁衣”、“辦嫁妝”,要做好自己的事,扶持自己的企業,把真心搞供銷事業的企業扶持硬、改造好,支持做大做強。二是緊隨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新建,重建基層社。思維不能局限于一鄉一社,也不能把商貿集散地和人口集聚地作為主要因素來考慮建設基層社。應該緊跟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哪里有需要,哪里要服務,哪里就應該有供銷社。三是以原有供銷社場地或人員為基礎改造提升基層社。供銷社系統職工不論退休還是下崗,他們對供銷社有感情、懂經營、有人緣、地脈的優勢,以原供銷社場地或人員為基礎改造提升基層供銷社上下都愿意接受,工作便于銜接,應該是恢復改造基層社最理想的方式。四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恢復重建新型供銷社。在基層社發展沒能跟上市場化發展的節奏,服務功能逐漸弱化,組織體系逐漸喪失,與農民失去聯系的當下,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系農民廣泛、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優勢,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恢復重建新型基層社比較符合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五是以社會能人領辦創辦新型基層社。開放辦社就要突破行業、地域、所有制的界限,廣泛開展聯合合作,借梯登高、借力發展,借助社會能人重新樹起供銷社的牌子。
(三)發揮縣級供銷社作用,夯實合作經濟發展的組織基礎。縣社是基層社的聯合社,是基層供銷社改造重組工作的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鑒于目前基層社現狀,可由縣社代行所有者職能,基層社改造重組的成敗,關鍵在縣社,因此縣社要發揮好指導、協調、服務和監督作用,責無旁貸的擔負起基層社改革發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基層社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分類指導、逐個剖析,一社一策,不搞“一刀切”和“一個模式”,確保基層社改革與發展順利進行。同時,各級黨委政府要盡快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有關縣級供銷社機關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和省政府《關于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方案》文件中逐步落實縣級供銷社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有關精神,解決縣級社機關人員的后顧之憂。
(四)振奮精神,轉變作風,進一步增強做好供銷社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供銷社的工作,當前主要的不是思想解放不解放的問題,而是精神振奮不振奮的問題。要抓住當前有利于供銷社發展的大好時機,堅決克服無能為力的畏難情緒,進一步增強發展供銷合作事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不圖虛名、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踐行為農服務宗旨,以強烈的事業心撲下身子、樂于奉獻、沉下心來,集中精力抓落實,抓到底,抓成效,推動供銷社科學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不斷開創供銷合作社事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