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振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首都綠化美化建設,連續8年參加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勞動。2013年4月2日,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總書記講話強調,要加強宣傳教育、創新活動形式,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義務植樹,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2013年4月,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迅速制定印發了《首都古樹名木認養管理暫行辦法》和《首都市民購買碳匯履行植樹義務管理暫行辦法》管理辦法,引導社會力量通過認養古樹名木和購買碳匯的新形式履行植樹義務。
2014年,首都綠化辦進一步拓寬義務植樹盡責途徑,制定出臺了《首都林木綠地認建認養管理辦法(試行)》,更加廣泛深入開展林木綠地認建認養活動,方便市民履行植樹義務,同時啟動開展了“市花月季進社區”活動,調動市民群眾積極參與花園進社區、綠植進院落、園藝進家庭“三進”活動,進一步滿足市民群眾身邊增綠添彩的需求,為義務植樹盡責探索出更受群眾喜愛歡迎的好形式。
2015年,首都綠化辦進一步拓展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向社會公布了林木撫育和認建認養接待點,方便市民就近就地履行植樹義務。

綠色盡染奧林匹克中心公園 王帆攝
2016年,首都綠化辦將村莊“五邊”綠化地塊作為義務植樹的主戰場,充分利用農村溝路河渠村邊角空地挖潛增綠,為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助力。
這幾年,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創新的步伐不斷,年年有新亮點、新變化。
2017年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參加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各級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同時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讓人民群眾更好更方便地參與國土綠化。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再一次被總書記提上議事日程。
2017年1月,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在上海組織召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座談會,“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開始浮出水面。
上海會議后,首都綠化辦緊抓機遇,按照首都綠化辦主任鄧乃平關于“義務植樹形式創新要抓實,今年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典型示范工作”的批示要求,緊急謀劃,研究安排相關工作,將探索啟動實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寫入首都綠化委員會第三十六次全會報告,同時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寫入2017年首綠辦1號文。2017年2月23日,首都綠化辦向全綠辦上報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網絡建設試點工作的請示》。3月6日,首都綠化辦印發了《關于設立市級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基地》的通知,在全市東、南、西、北4個區位分別選擇國有林場試點設立盡責基地,引領廣大市民群眾通過參加撫育勞動等多種形式履行植樹義務,逐步實現首都義務植樹的“法治化、規范化、多樣化、常態化、科學化”。 5月25日,首都綠化辦會同中直機關綠化辦、中央國家機關綠化辦聯合發文,在首都地區開展了固定責任區和基地調研工作。全國綠化委員會加強頂層設計,于6月13日印發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為創新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9月1日,全國綠化委員會正式行文批復北京等4省(區、市)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由此駛入快車道。
獲批試點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時任市委副書記景俊海批示強調,這是很好的創新,要利用好、管控好,務實推進,務求實效。按照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首都綠化辦成立了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在首都地區迅速推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
一是制定并印發了《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建設運行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網、建設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形成一套有效運行管理機制三項階段性試點任務。二是加強研究論證,在房山區張坊鎮建成全國首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2017年8月5日,首都綠化辦主任鄧乃平召開專題會,聽取(房山)基地規劃設計匯報,要求在圍繞恢復一片生態林地上下功夫,做到“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在基地建設過程中,全綠辦和首都綠化辦的領導同志多次到基地調研指導,房山區綠化辦扎實推進,其他區綠化辦鼎力支持,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房山)基地于2017年底初具雛形。三是建設一網、一系統、一公眾號、一捐資通道4個網絡平臺,為義務植樹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在抓好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互聯網+”平臺同步推進,當年開通并運行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網,次年建成并開通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公眾號,義務植樹盡責管理系統、網絡捐資平臺,設計并推廣發放電子盡責證書,利用互聯網把實體植樹與網絡盡責有效結合起來,實現線上線下兩手抓的目標。四是復制推廣房山基地成果,研究提出了建設國家級、市級、區級、街鄉級、社村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五級基地體系建設構想,印發了《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區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市實現建成區級基地20個以上”的目標,為八類盡責形式在首都落地實施創造硬件支撐。五是將全綠辦八類盡責形式,按照首都綠化辦主要領導“要有首都特點,要創新”的要求,細化為37種直接具體形式。

延慶蔡家河平原造林工程 何建勇攝
通過3年多的實踐,首都綠化辦對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有了新的定位和認識——它是新時期首都義務植樹工作高質量發展規范盡責、實時統計、證書發放、宣傳發動、公募資金的重要平臺和舉措。
一是五級基地體系框架基本成型。2018年9月18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首都綠化辦以“基地+互聯網”的形式,將市級基地中兩個工作突出的基地共青林場、八達嶺林場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基地。 2019年6月11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授予首批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稱號的決定》(全綠辦〔2019〕14號),授予北京市共青林場、八達嶺林場等26個單位為首批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目前,北京市建成兩個國家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成3個市級基地,建成12處區級基地,在朝陽區太陽宮地區建成了第一個街鄉級基地,將雙秀公園打造成全市首個社村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到2020年底,北京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將達到25處。首都綠化辦正在努力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全域普及開展,爭取今明兩年實現“區區有基地,市域全覆蓋”的目標,真正實現“網上預約盡責,線下組織實施,網上登記發證”的功能,讓“線下盡責、網上留痕”成為新常態,不斷提升首都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
二是創建了“春植、夏認、秋撫、冬防”四季盡責的北京品牌,變一季造林為全年盡責。

2020年4月16日,北京市首個街鄉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基地在太陽宮地區太陽宮公園建設啟動儀式

通州運河 何建勇攝

頤和園春色滿園 顧彩華攝
三是在開展好常規性、季節性活動的同時,緊緊抓住重要節點,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吸引人,凝聚人,不斷把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推向高潮。如,每年4月第一個休息日的首都義務植樹日活動,一直在社會上產生著良好的反響。近年來,首都綠化辦結合國慶節,陸續組織舉辦了一系列新穎的獻禮活動,2019年建國70周年,在八達嶺林場以白皮松為骨架,栽植樹木構成“70”,大地造景,營造紀念林;依托名人效應,經常組織一些明星粉絲植樹活動,提高活動影響力和社會效果。四是捐資盡責扎實開展取得良好成效。3年來,首都綠化辦加強網絡安全和項目包裝硬核管理,依托體系化“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發揮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網、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公眾號的功能,大力宣傳“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方便群眾預約盡責、以資盡責;重點包裝好房山基地建設,扎實穩步推進。尤其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和市民網絡盡責的強烈需求,首都綠化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義務植樹,于3月16日便下發了工作通知,要求各區各單位在堅持科學防控、從嚴防控、精準防控、依法防控,繼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大環節的基礎上,科學、統籌、合理安排好春季義務植樹工作,不斷創新“線上”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積極推廣和開展好認建認養、捐資捐物等以資盡責活動,策劃上線“云造林”“E栽植”“碼植樹”義務植樹項目,確保防疫盡責“兩不誤、兩相宜”。在春季疫情形勢嚴峻、公民盡責高峰即將來臨的時刻,首都綠化辦聯合多方力量確保網絡以資盡責、“云認養”等線上盡責途徑暢通;及時組織召開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網絡技術工作會,不斷優化升級平臺功能和作用,為網絡盡責創造條件,保駕護航。在中直、中央國家機關綠化辦的組織推動下,中央編辦、國務院參事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光大集團、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中央在京單位和市屬單位,積極為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項目捐資,目前共募集資金130多萬元。近期,首都綠化辦將這些資金按照相關規定和規劃設計,對(房山)基地項目進行改造提升,為爭創國家級基地,為盡責公民提供更優質服務,加速推進為當地村民建成一處休閑好去處工程。挖坑栽樹,種花種草,鋪設步道,美好藍圖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一個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指導并冠名的基地,正在朝著最高標準、最高目標靠近。

古典北京 博湘攝
結合“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首都綠化辦每年召開座談會交流體會,部署年度工作任務,協調安排財政補助資金,支持基地開通網絡平臺、發放盡責證書權限、運行公眾號等建設,組織服務接待培訓。在“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推進方面,首都綠化辦“既管事,又放權”,為基地開展全年化、常態化盡責服務松綁解困,不斷創造寬松自主的環境。各區建設“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的積極性和熱情普遍高漲。基地組織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全年無淡季、不斷檔,切實做到全年防疫和義務植樹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
3年來,首都綠化辦先后接待了西安、太原、重慶、新疆、內蒙古興安盟等多省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考察團。寧夏銀川、安徽馬鞍山、陜西綠委辦、山東濟南和青島等多省市來電來函咨詢,首都綠化辦積極贈送資料。
3年來,全國政協、全國綠委辦等部門領導多次到北京市專題就義務植樹創新工作進行調研,《人民日報》《綠化簡報》《中國綠色時報》《北京日報》等媒體多次給予報道。2020年5月12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向共青林場基地專門贈送了錦旗,感謝林場在義務植樹接待中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
可以說,3年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認可,為全民義務植樹增了光,添了彩,為全國全面普及推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首都全民義務植樹也真正實現了盡責基地建設體系化、盡責形式豐富多元化、盡責形式科學均衡化、公民履行義務便利化、開展活動實現常態化、網上留痕做到憑證化、工作推進全面普及化的“七化”目標。
未來“十四五”期間,首都綠化辦將在認真總結梳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3年試點工作開展情況的基礎上,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不斷創新,推動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高質量發展。
一是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在傳統宣傳方式的基礎上,計劃引入社會力量、專業公司,精心組織策劃,推出更多有吸引力、能夠迅速落地見效的網絡參與項目,發動群眾捐資捐物履行植樹義務、支持國土綠化,向社會公布“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榜,把“春造、夏認、秋撫、冬防”的北京品牌發揚光大。適時有重點、有節奏地加大對首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的宣傳報道,引導更多單位和公民參與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
二是進一步拓展網絡平臺功能。整合現有政策、信息等資源,充分發揮各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作用,將信息平臺重心由桌面端轉向移動端,逐步完善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網的宣傳發動、科普咨詢、網絡預約、日常管理和實時發證等功能,使其真正成為首都義務植樹工作的宣傳、科普和管理平臺,讓群眾更好更方便地參與國土綠化。同時,打通線上捐贈和線下參與渠道,按照市、區級項目分類運作模式,市級層面擬定線下活動資源“菜單”,各區根據本區募款情況和實際需求進行“點單”,規范有效使用網絡眾籌資金。
三是繼續完善基地體系建設。狠抓一批社區、村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與首都綠化辦推廣的部分園藝驛站和村頭公園相融合,逐步補齊五級基地體系的短板,方便老百姓就近盡責、就地盡責、身邊盡責。
四是建章立制實施規范化管理。制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和網絡平臺管理辦法,進一步理順市、區兩級綠化辦的責任和義務,規范基地的建設運行管理。同時,建立基地動態調整機制,對有條件、有能力、群眾滿意的基地,逐步晉升到更高級別;對服務保障不到位、群眾不滿意的基地,限期整改、通報批評或降級管理。
70年櫛風沐雨,40載義務植樹。明年是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40周年。40年前,從鄧小平同志在北京玉泉山種下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第一棵樹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年年帶頭參加義務植樹,對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深入開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永遠記住全民義務植樹倡導者鄧小平同志“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的囑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指示,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延慶四海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