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笛

圖/視覺中國
12月18日,螞蟻集團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存款行業的規范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均已下架。當天,除了已持有銀行存款產品的用戶外,支付寶針對未持有互聯網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了下線處理。繼支付寶后,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攜程金融App也全部下架了互聯網存款產品。
度小滿方面表示,未來會根據監管政策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業務。京東金融相關人士也表示,京東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線互聯網存款產品、停止新用戶購買相關產品,并已對存量客戶和業務進行穩妥有序的調整。中國平安旗下的陸金所回應稱,為響應互聯網存款行業相關監管精神,陸金所平臺已停止上架新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并嚴格落實監管相關規范和要求。
近兩年來,多家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了存款產品,加大攬存力度,拓寬獲客渠道。此類產品收益高、門檻低,已成為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手段。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介紹,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通過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全部為個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為主,3年期利率最高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
12月15日,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這種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銀行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得以從全國吸收存款,從負債業務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
他認為,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比如強勢平臺更深一步介入銀行產品和服務的管理,限制客戶在銀行對賬戶和產品進行查詢、交易,只允許在平臺操作。平臺已成為銀行網點服務的線上延伸,這類平臺沒有相關業務的金融牌照,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屬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范圍。
雖然部分中小銀行發展互聯網平臺存款產品的確彌補了存款不足的問題,但存款規模增多也會帶來相應的風險。
孫天琦指出,中小銀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資產,匹配高風險項目,導致資產端風險增加。一些中小銀行以高利率在互聯網平臺攬儲,并向平臺支付“導流費”,進一步推升其負債端資金成本,將刺激銀行尋求高收益資產,將資金投向高風險領域。長期看,對互聯網平臺存款依賴度較高的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將面臨考驗。
由此可見,完善監管體系,規范互聯網平臺存款業務或許是未來的趨勢。傳統金融的新業務模式,尚需完善的規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