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宜
飯圈是網絡用語,即粉絲圈子的簡稱,來源于“粉絲”的英文單詞fans,其中的fan按拼音直接讀為“飯”,因此粉絲團體叫“飯”,而由其組成的圈子叫“飯圈”。
近年來,隨著網絡與通訊技術的發展,粉絲群體越來越大,偶像與粉絲的互動也越來越便利。偶像經濟持續發展,催生出偶像衍生產品:租廣告位宣傳、投票、包機以及做商業活動等各種方式,粉絲的狂熱支持已經成為明星行業的重要經濟來源。飯圈也逐漸發展為明星提供有組織、專業化服務的利益圈層。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日本、韓國影視劇的影響下,所謂流行時尚的“哈韓”、“哈日”在我國甚囂塵上,深深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日流、韓流圈層以另類獨行的生活方式和形式外觀引導著時尚。
在筆者身邊,很多朋友張口就是“親故(編者注:韓語中朋友的意思)”,娛樂圈今年更是出現了前頂流去參拜神社的行動,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如果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無法吸引年輕人,無法得到傳承,那么其邊緣文化就會侵占我們的大腦。我們對自己的文明棄之如敝履,對外來文化點頭哈腰,這難道不是舍本逐末,數典忘祖嗎?
飯圈的成員大多數為青少年,青少年又處于思想建設階段,因此,中華文化需要得以傳承,飯圈文化需要整治,《人民日報》刊文《畸形的飯圈,非治不可》就是一個很好的導向。面對風云變幻的流行文化,我們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我們要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絕不能向淺薄的流行文化俯首。
什么樣的“飯圈”才值得青少年崇拜?什么樣的飯圈文化才值得青少年傳承?正確的飯圈文化應該怎樣傳播?
首先,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精華。華夏文明“飯圈”源遠流長,譬如老子飯圈、孔子飯圈、蘇軾飯圈、王陽明飯圈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星,砥柱中流。蘇東坡文化影響中外古今,其詩詞流傳千古,其書法引領時代潮流,其《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主題書法特展”在故宮博物院展覽展出,真是觀者如云。我認為只有這的擎天巨擘,風流人物,才令人仰止,因為他能給粉絲們無窮的精神給養。正如畫家齊白石、鄭板橋都愿為“青藤門下狗”一樣,青藤先生徐渭(字文長)是明代文人,多才多藝,在詩詞、戲劇、書法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且與解縉、楊慎并稱為“明代三才子”。故而徐渭能吸引齊白石、鄭板橋等粉絲。
其次,搭建傳播中華文化的平臺。近年來,央視熱播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就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其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通過演播室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第三屆總決賽的冠軍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外賣小哥雷海為,他身處逆境,卻心向光明,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偶像。
最后,做好文化輸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向世界展示全面的中國,展現積極向上的中國文化。我們可以借鑒日韓文化傳播的方式,通過影視劇的形式引導中華文化走出去,讓世界了解更全面的中國。
2021年的娛樂圈,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后,低俗的“飯圈文化”可以休矣。希望那些弘揚傳統文化的“飯圈”可以越來越多,形式越來越多樣,為千千萬萬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粉絲們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