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披露了《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對互聯網診療進行全方位監管,引發廣泛關注。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快評供參考。
診療互聯網化推進“醫療公平”實現
此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北京參加“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行業評估規范專家研討會”上指出,通過診療領域“互聯網+”能有效緩解看病難,而這就需要以供應鏈模式創新,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供給側改革”。曹磊認為,診療的互聯網化能有效地提高醫療資源的匹配以及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讓老百姓足不出縣城就能享受到省城乃至京城優質專家的醫療資源,能有效推進城鄉、東中西部“醫療公平”的實現。
互聯網診療亂象頻出《意見稿》推進行業合規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自“新冠”爆發以來,數字化健康和互聯網醫療獲得了爆發式發展,互聯網醫療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醫療服務在線化,其包括在線掛號、醫療信息查詢、電子檔案、在線問診、電子處方和遠程會診等多種形式,而廣義的互聯網醫療涵蓋醫療行業的全鏈條,涉及醫療、醫藥和醫保等多個環節。
過去幾年,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出現,加速了互聯網醫療在我國的爆發式發展。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2021年(上)中國互聯網大健康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市場規模為3 426.4億元,同比增長70.61 %。行業快速發展、野蠻生長的同時,誤診錯診、醫生資質良莠不齊、虛假審方、先購藥后補方等問題時有發生。此次《意見稿》從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和監管責任等方面對互聯網診療進行全方位監管,互聯網醫療進入規范、安全、高質量發展階段。
開啟“強監管”模式厘清責任與邊界平臺影響利弊不一
《意見稿》出臺,明確了以醫療為核心,互聯網為輔助的定位。從醫療的嚴肅性出發,確保服務安全、抬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利好微醫(掛號網)、好大夫在線、丁香園、微脈和億家健康等注重數字醫療服務的平臺,而一些不合規的企業將面臨整改甚至關停。但同時,《意見稿》第十六條規定“醫務人員如在主執業地點以外的其他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根據該互聯網醫院所在地的執業相關要求進行執業注冊或備案”,這使得互聯網醫療平臺面臨醫生資源流失的風險。
《意見稿》提出,“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的發生”,“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掛鉤”,將互聯網診療與藥品銷售行為進行“隔離”等監管條例。據各家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健康2021財年營收155.2億元,其中,醫藥相關業務收入占比高達97.8 %。京東健康上半年總收入為136.4億元,京東大藥房收入占比達86.5 %?!兑庖姼濉烦雠_或對以醫藥電商為主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電商類平臺形成合規性挑戰與業務上考驗。
醫療行業互聯網化是大勢所趨,但目前來看多數平臺尚無法實現盈利。上市公司中,平安好醫生上半年虧損8.796億,已經實現盈利的京東健康(2021上半年凈利潤6.67億元)與阿里健康(2021財年凈利潤3.43億元),主要也是依靠醫藥電商業務。另據微醫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微醫2020年凈虧損達19.14億元。隨著行業進入強監管時代,盈利變得更加困難,平臺如何尋求合適的盈利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