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平 莫岱青 陳禮騰
2021年10月26日,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目標到2025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46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17萬億元,相關從業人數達7 000萬。在《規劃》發展現狀中提到,2020年電子商務相關從業人數超過6 000萬。
總體目標:電子商務將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在規劃發展目標上,202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46萬億元,相比2020年37.2萬億增長23.65 %。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我國電子商務規模已居全球之首。在接下來的十四五中,電子商務將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更加注重技術應用、模式業態、深化協同等方面的創新,這也給未來出臺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指明了方向。規劃還對電子商務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發揮的重要性寄予了厚望。文中用了4個重要表述,分別是轉型重要引擎、就業重要渠道、收入重要來源和美好生活重要作用,涵蓋了人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支持B2B電商平臺加速供應鏈的數字化整合。政策加持下,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工業電子商務普及率將提升10 %,行業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網絡零售:近4成增長率目標保守朝全渠道方向發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預計未來幾年電商的快速發展或許會超過這個規劃。從觀察來看,特別這幾年線下渠道的變化,以及疫情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包括零售企業都開始重視這種全渠道的建設。很多企業已經看清了整個的渠道模式會是全渠道,并且會重點發力線上,所以電商會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下一步整個電商的發展會進入一個新時期。數字經濟發展會使政府在電商發展中有更大的作為,這樣也會更有力度地推動整個數字經濟的發展。

電商十四五規劃,2025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46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17萬億元。這就意味著到2025年,網上零售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例將達到36.9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電商十四五規劃對網絡零售行業有積極利好作用,消費者對線上購物的習慣已經培養完成,吃、穿、住、行等各方面對線上購物形成依賴性,同時加上線上線下零售體系聯合的推動下,網絡零售行業將繼續主動謀求“升級”,成為電商發展的重要力量。
農村電商:業態多元化農村電商將成數字農業和鄉村振興“標配”
在《規劃》的主要任務中提到,服務鄉村振興,帶動下沉市場提質擴容,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2.8萬億元。對此,莫岱青表示,規劃對農村電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農村電商將成數字農業和鄉村振興“標配”。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電商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農村電商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和城市資源要素雙向流動。隨著電商們愈來愈深入農村市場,電商基因正在逐步深入農村各地,將會更加促進農村和城市的資源互通,讓農村電商的業態愈加多元化,為農村注入活力。拼多多、京東、阿里等頭部電商平臺帶頭加大對農業投入的努力下,將助推數字農業,并加速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繁榮。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表示:
①農村電商市場不僅僅是將電商搬到農村去,搞一個平臺買東西就能稱之為現代市場,它一定是一個產業銜接緊密、生產效率高效、供應鏈支撐發達、基礎設施完善以及政策支撐等多方配套的結果。而電商發展到現在,單純的平臺售賣模式已經是一個較為傳統的模式,稱之為“傳統”并不為過。電商衍生出來的相關商業模式,直播、社交、團購等模式,其實都需要有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予以支撐,而這些正是農村所缺乏的。特別是基于數字農業、或者數字零售的模式,所以農村電商的發展,一定不是將城市中的電商模式復制到農村去,而是要發展基于區域下沉市場的自己特色。
②國家在這方面發布的一些政策,例如農產品進城、數字農業建設、農業產業融合等,期望攪活農村市場這個大的市場,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不斷提升產業水平。農村市場發展空間有,需要不斷探索,農村市場的發展,可能對很多產業形式的推動是巨大的,因此農村市場是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的。
西安郵電大學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張鴻表示,規劃有利于促進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時代,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大有可為。當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數字電商作為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作用,切實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
跨境電商:增長率將達47.92 %數字貿易下迎來新機遇
跨境電商方面,到2025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2.5萬億元,相比2020年的1.69萬億元增長了47.92 %。在對跨境電商的未來布局上,規劃從高水平發展、國際合作、規則構建等方面均作出了指引。當前,跨境電商已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梢灶A見,十四五期間,隨著政策、市場、資本等方面的不斷加持,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紅利。這對跨境電商企業例如:進口電商平臺例如: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考拉海購、多多國際、洋碼頭、洋蔥集團等;出口電商平臺及大賣家如:阿里國際站、亞馬遜全球開店、eBay、全球速賣通、Wish、敦煌網、SHEIN、安克創新等都將帶來利好。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CEO朱秋城表示:后疫情時代,中國依靠跨境電商提供全球供應鏈,新外貿、數字貿易蓬勃發展,中國的跨境電商目前已經全球領先。疫情之后,經濟、就業、民生是時代主題。中國依靠領先的數據貿易能力,激發數以萬計的中小微創業者,幫助他們更公平、平等地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并且獲得創業創富收益,改變人生狀態。
2020年,因為疫情推動,中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跨境電商表現了強勁的動力,未來中國會進一步地推動全球數字化,為穩定外貿經濟做貢獻。
生活服務:數字化、智慧化升級行業迎來新發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生活服務業不斷向高品質延伸,在線旅游、移動出行、在線外賣等服務業不斷孕育,極大豐富了用戶的生活消費。據網經社電數寶顯示,2020年,我國生活服務電商市場規模約2.98萬億,在線旅游市場規模約9 355億元,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約1 550億元,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約4 328億元。生活服務電商市場主要玩家包括:美團外賣、餓了么、同程旅行、攜程、去哪兒網、飛豬、滴滴出行、T3出行、哈啰出行、曹操出行、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和微醫等。
“目前,生活服務業基本實現了互聯網化,而《規劃》則給生活服務業提出了進一步的發展要求:智慧化、數字化。在生活服務業互聯網化的基礎上,借助5G、人工智能、AR/VR、云計算等新技術構建更為高效智能的服務消費場景,在線旅游、在線出行、在線醫療等逐步升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和智慧醫療等。從根本上提高了用戶消費的便捷性與體驗感。”陳禮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