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森林經營是現代林業建設的主題,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建設。只有不斷地增加森林資源,經營好森林資源,特別是生態公益林森林資源,才能更好地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該文介紹了南安市林業基本情況以及森林資源情況,分析了南安市森林經營中生態公益林的難點,并提出了加強生態公益林經營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南安市森林經營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森林經營;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18.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4-0073-02
南安市地處沿海,是福建人口大市、著名僑鄉,經濟比較發達。因開發歷史久遠,經濟發展強縣,工業發達,加上山地自然條件較差,人口密集,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森林經營是現代林業建設的主題,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建設。本文介紹了近5年來南安市森林資源數據以及部分經營情況,分析了南安市森林經營中生態公益林的難點,并提出了生態公益林經營對策。
1 研究區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研究地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東經118°08′30″~118°36′20″,北緯24°34′30″~25°19′25″,東與鯉城、豐澤等交界,西與安溪、永春交界,南與同安、翔安相鄰,北與仙游永春相交。南安國土面積廣闊,全市總面積202448hm2,人口眾多,常住人口180多萬人,交通發達,有省道國道、鐵路、高速公路交錯,四通八達,經濟發達,全市生產總值(GDP)為上千億元。地形為戴云山余脈,山地丘陵居多,既有東南沿海丘陵特點,又有中低山的特征。氣候屬南亞熱帶海岸性季風區,依山傍海,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20.8 ℃,年積溫4593.3~6816.9℃,主要土壤有紅壤、磚紅壤、草甸土三大類。人為活動頻繁,森林植被遭受破壞,水土流失比較嚴重。
1.2 林業基本概況 南安市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全市總面積為202448hm2,海岸線長38.8km,其中大陸海岸線32.8km,島嶼海岸線6km。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10000hm2,占總面積54.90%,森林覆蓋率53%,林地綠化率94%。林業用地中集體林地103600hm2,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2個國有林場和北部、西部鄉鎮[1-2]。
1.3 研究方法 通過了解近5年來南安市林業基本情況以及森林資源情況,分析南安市森林經營中生態公益林的難點,研究生態公益林經營對策。
2 結果與分析
2.1 南安森林資源分布情況 如圖1所示,南安市生態公益林地面積41300hm2,其中防護林面積39700hm2,特用林面積1600hm2;商品林地面積68900hm2,其中用材林面積44600hm2,經濟林面積18000hm2,薪炭林面積1300hm2,竹林面積300hm2,其他林地4800hm2。生態公益林面積占林地面積的37.5%,占有較大的比例[2],因而南安生態公益林的經營和保護的任務更加重要。森林植被屬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因長期受人為破壞,原始植被已喪失始盡,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林?,F有人工林主要有馬尾松、桉樹、杉木、濕地松、木荷以及茶園、油茶、楊梅、龍眼等果茶經濟林。其中,生態公益林中存在較多的馬尾松純林和桉樹純林,所以部分生態公益林的林分較為脆弱,發揮生態效益的作用相對較小。
2.2 南安近5年林木采伐情況 南安市近5年林木采伐情況如表1所示,每年約有1.33%~2.39%的林地面積被采伐,蓄積量和出材量均相對較少一些。這可能是因為南安林地土壤立地等級較差,土壤較為貧瘠,且加之人為活動頻繁,森林植被遭受破壞,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等導致。南安森林資源各齡組結構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主要以中齡林為主,占31%,近熟林占14%,成熟林占17%。因此,在今后的森林經營中,可采用政策上引導林農經營成熟林大徑材,加強封山育林。
2.3 南安近5年林地征占用情況 南安市近5年林地征占用情況如表2所示,近年來南安征占用林地面積具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永久征占用林地面積占征占用林地面積的83%以上,申請使用重點生態林面積每年也都有發生,從2.1~25.3hm2不等,生態公益林逐年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
3 對策建議
南安市生態公益林面積大,生態作用顯著,表現尤為重要,因而要特別重視生態公益林的經營。要認真遵照科學發展觀,堅持“五位一體”,堅持生態優先和森林分類經營的原則,保護和經營好現有森林資源,特別是生態林,大力發展森林更新與改造,增加森林資源,優化資源結構,提高森林覆蓋度,營建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景觀功能和經濟效益,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多元化需求,為發展現代高效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提供綠色支撐。綜上南安市的森林資源狀況,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生態公益林經營對策:
(1)落實政策、重視森林經營,堅持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相統一,生態效益優先以及“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林業資源”的林業發展方針,將生態區位比較重要、生態比較脆弱及生態保護價值高的區域區劃出來,主導功能是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效益,包括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自然遺產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景觀保護、基礎設施保護等生態區位,同時加強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的贖買[3-4],嚴格重點保護該生態區位。
(2)沿鐵路、高速、國道兩側一重山,重要水庫一重山,沿晉江西溪兩側一重山的用材林應逐步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嚴格限制皆伐,大力實施低效林分修復改造,改變單一的純林結構,豐富物種多樣性,增加林分蓄積量,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5-6]。
(3)積極發展非規劃林地造林綠化,提高道路兩側、中心城區、鄉村四旁等空地的綠化覆蓋率,加強口袋公園、鄉村公園等小公園、綠地的建設,綠化美化城鎮、農村生態環境,修復脆落的生態環境。
(4)積極營造闊葉混交林,逐步改變林種樹種結構,大力提倡生態經營,培育珍貴鄉土樹種,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綠色產業,修補生態公益林的經濟效益弱點,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改善森林生態環境,增強生態系統的抗性。
(5)推動將天然商品林逐步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加強保護天然林,加強天然商品林的贖買,同時加強采用人工撫育,促進一些生態較為脆弱的天然商品林林下更新,加快林分郁閉,防止水土流失。
參考文獻
[1]梁芳蓮.南安市森林經營與區劃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24):64-65.
[2]余婉芳,余婉清,付明海.南安市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現狀與對策[J].林業科技管理,2003(03):48-49.
[3]郭夢曉,袁寶龍.湖南省生態公益林多渠道補償機制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21(05):91-94,105.
[4]皇甫文君,李繼武,丁春元,等.新疆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成效淺析[J].國土綠化,2021(07):50-51.
[5]李鑫.生態公益林創新管理和發展趨勢探析[J].現代園藝,2021,44(11):191-192.
[6]梁春泉.南安東田鎮森林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23):58-5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