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龍
摘 要:植綠增綠對生態環境的改善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該文結合銀川市興慶區實際,分析了植綠增綠的重要性,并從綠色賦能視角提出了植綠增綠中應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為植綠增綠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賦能;植綠增綠;重要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3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4-0075-02
城鄉園林綠化工作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城鄉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積極推進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意義重大[1-2]。近些年來,銀川市加大了城市建設的進程,城鄉植綠增綠工作逐年有效推進,尤其是興慶區的城鄉綠化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相繼建成并開放了大量的綠地廣場、街頭綠地、綠化交通要道等,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更多的休閑場所。興慶區位于銀川市東部,該區上下緊盯“十四五”工作目標,在植綠增綠方面持續推進山林權的改革,綠色賦能持續改善山林生態環境,成效明顯。本文現結合當地實際,對植綠增綠造林的重要性、綠色賦能視角下應采取的植綠增綠措施進行了總結。
1 植綠增綠造林的重要性
1.1 凈化空氣 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化建設的水平持續提高,隨之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空氣質量問題,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程度嚴重[3-4]。銀川市一直面臨著空氣質量問題等困擾,通過推廣植綠增綠工程、可以實現區域內綠化面積的增加,一些樹木、植被類型還可以凈化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對空氣中的顆粒污染物起到吸附效果,在凈化空氣、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2 防風固沙 多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銀川市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不少植被資源趨于消失,水土流失嚴重、不少土地裸露出來,風沙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危害日益嚴重。通過植綠增綠,可以增加植被的覆蓋率,有效降低風沙的速度、降低空氣中沙土顆粒的比例,從而發揮出較好的防風固沙作用。
1.3 提供林木資源 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包括紡織、房屋建造、橋梁建造等,均對木材有著大量的需求,一些植物還可以作為藥用、結出果實供人們享用[3-4]。因此,通過植綠增綠,可以增加樹木、植被的數量,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源,為人類生存提供助力。
1.4 緩解溫室效應 隨著森林資源的大量銳減、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均出現了明顯的溫室效益,氣溫變暖趨勢明顯,海平面逐漸上升,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世界各國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4-5]。溫室效應主要來源于工業燃料燃燒、汽車尾氣排放等途徑釋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通過植綠增綠,提高了植被的覆蓋率,增加樹木的光合作用,從而可以從空氣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出更多的氧氣,大量的樹木有利于平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溫室效應。
1.5 涵養水源 目前,我國水資源分布的特點是時間及空間不均衡,尤其是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雨量少,土壤沙化趨勢明顯,水資源面臨著極度缺乏的困境,從而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通過植綠增綠,大量樹木的樹冠、根系可以有效截留降雨資源、減少地表徑流,不僅減少了對土壤的沖刷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涵養水源效果。此外,高大樹木的冠部可以對過強的太陽光線進行一定程度的遮擋,從而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發,間接地發揮出蓄水保水的效果。
2 興慶區植綠增綠措施
2.1 提升景觀效果,優化人居環境 當前,興慶區內綠化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苗木長勢不佳、苗木品種老化、街巷等有空地裸露出來等,對市容市貌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針對這些問題,該區積極開展了各項改造措施、以不斷提升景觀的效果、優化人居環境。2021年組織推進了章子湖公園改造提升項目的實施,涉及的用地面積為25.024hm2,其中新營建的人工林、綠化提升改造的面積分別為16、9.024hm2;同時,春季在轄區范圍內的其他公園開展綠化補植工作,如麗景湖公園、燕鴿湖公園,一些重點區域的綠化可結合實際適當調整,以實現綠化景觀生態群落結構的豐富化,為人們日常休憩帶來更好的體驗。針對中環大廈周圍的一些無樹冠的河北楊,用法國梧桐等樹種進行替換,實現了綠化植物的提檔升級。在政府大院內就原有的一些樹木(龍桑等),用美國紅楓、銀杏等進行替換,實現了綠化植被的提升改造,并重新種植了地被色帶。通過以上多項植綠增綠措施,促進改造項目的推廣,使興慶區的景觀效果大大提高。
2.2 積極推廣綠化美化亮化工程,豐富景觀結構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近些年,興慶區在植綠增綠、綠化改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較好的綠化美化效果。2021年,該區在興慶路兩側道路組織推進了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對轄區內的政務大廳、掌政鎮永通路組織實施了綠化工程,植綠增綠的面積預計在13.87hm2,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原來色帶植被中出現的老化斷帶等問題,也改善了原來過于單一化的景觀結構問題,實現了景觀的多樣化,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針對目前裸露的3條街巷(大連路、興水路、虹通路),興慶區組織實施了植綠增綠工程,在道路兩側、分車帶等位置進行綠化,樹種的選擇上增加彩葉植物,以提升道路景觀的效果。在中央要求落實鄉村振興的精神要求指導下,該區采購分發到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花卉種子重量達1.5t,品種有野花組合、波斯菊(包括高稈、矮稈品種)等,開展見縫插綠活動,在植綠增綠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營造出良好的景觀效果。
2.3 積極營建高質量林,發揮綠化植被的生態修復、保障生態安全的作用 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該區重點對黃河兩岸生態公益林進行保護,主要為河灘地,確保相關重點林業工程建設項目的推進,包括黃河兩岸濕地保護、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2021年,該區積極籌備申報相關植綠增綠方面的項目,如“十四五”黃河流域沙化土地可持續治理項目、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入黃排水溝綜合治理及景觀工程項目、興慶區黃河兩岸非耕地內水土保持灌木種植項目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2021—2025年,該區生態建設規劃的植綠增綠目標包括營建生態林、恢復濕地、濕地保護修復,面積分別為533.33、3420、5320hm2,濕地的保護率超過80%。
2.4 推進經濟林發展,實現惠民富農的目標 該區在實施環村莊植綠增綠相關綠化工程時,重視經濟類林木的種植,計劃栽植的喬木數量為9927株,設計成片栽植經濟類林木,目前已經栽植的桃樹、杏樹、李樹、蘋果樹、葡萄樹的數量分別達到3500、670、800、550、350株。與此同時,該區十分重視林業種植結構的優化,擴大花卉的生產面積,目前該區花卉的生產面積穩定在500hm2以上,花卉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三大類花(鮮切花、盆栽植物、觀賞苗木)在西北地區市場上的影響力逐年提升,目前已經成為有名的花卉種植基地。通過以上措施,不僅對鄉村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好的改善效果,還利于惠農富農。
2.5 加大植綠增綠宣傳,凝聚全民力量 2021年,興慶區植樹節宣傳的主題為“植綠護綠共創森林城市,愛綠興綠共建美麗銀川”,由興慶區綠委辦帶頭,將轄區內的共計56個單位組織起來,開展植樹節相關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3月29日,興慶區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帶動下正式啟動,栽植的樟子松、刺槐等苗木的數量超過1.6萬株,對于當地持續擴綠量、增綠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6 落實林田長制,提高利用效率 近些年來,全區推廣林田長制的改革,建成了縣區、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并不斷創新,為當地植綠造林活動的規范性、合法性、有效性提供了良好的保證。在植綠增綠的監管方面,實施網格化體系,確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對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分別予以明確。結合當地實際開發出“田長制”APP,并在實際工作中推廣;對各類違規占用耕地進行植綠增綠等非農化現象進行制止,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開展植綠增綠活動的同時確保耕地的面積不減少。針對現有的綠化成效,興慶區對各綠化林區、片區進行劃分,確保管護責任落實到位,對植綠增綠工作的成效予以保護,從而更好地構建綠色發展生態屏障。
3 結語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提高,對環境的要求逐漸提高,因而更加要重視城鎮的綠化工作。要確保城鎮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生態景觀,植綠增綠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上西北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植樹造林綠化環境工作尤為重要。因此,要結合各地實際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各部門之間加大協作、提高全民參與度,以提高城鎮的綠化效果,營建宜人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杜婧含,于潔,張曉波.寧夏地區城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6,57(4):55-57.
[2]張桂民,郭媛瑞.造林綠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及對策[J].農家參謀,2021(5):175-176.
[3]陳國,王斌.綠色賦能評價的內涵、價值與實踐路徑[J].教育評論,2021(3):19-25.
[4]王勇.造林綠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及對策探究[J].湖北農機化,2021(9):33-34.
[5]李運通.大城縣造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1,12(8):105-10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