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一帶一路”倡議是進一步深化國際貿易往來,促進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時代舉措。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正不斷豐富和優化貿易方式、結構與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農產品國際貿易需展開進一步的專業探索和策略研究,不斷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競爭力,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健康持續發展。由楊建青主編的《農產品國際貿易》一書探討了農產品國際貿易實踐中所需要重點關注的現實問題,包括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商品品控、數量包裝、運輸保險、貨款收付、爭議處理、合同洽談等,以系統、專業的方式有效總結了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有效經驗,能夠較好地指導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對外探索與發展。
在內容上,該書細分成了十一個模塊:模塊一綜合介紹了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內涵特點、發展現狀與主要貿易爭端;模塊二介紹了國際貿易中的術語、慣例以及常用術語的變形,并對不同運輸方式下的貿易術語進行了具體的說明;模塊三論述了農產品進出口商品的品質問題、數量問題和包裝問題;模塊四按照規范的工作流程介紹了國際貨物運輸中的運輸方式、裝運期、交貨期、裝運地(港)、目的地(港)、裝運、裝卸、運輸單據等;模塊五介紹了國際貨運運輸的貨運保險問題,包括貨運保險的承保范圍、保險險別等;模塊六介紹了國際貨款的收付,包括匯付、托付、信用證、銀行保函等各種支付工具、支付方式的結合使用;模塊七介紹了進出口貿易中的作價方法、貨幣選擇、傭金與折扣的應用等;模塊八介紹了進出口貿易中的商品檢驗,包括時間、地點、機構、證書和標準;模塊九介紹了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爭議和處理;模塊十和模塊十一介紹了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合同洽談、訂立和履行。對“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實踐探索與發展來說,該書是較為專業和有效的使用指南,切實解決了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許多實際性的問題,有助于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順利展開。基于該書的指導,筆者認為,“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還應當進一步推進以下兩方面的策略研究:
第一,“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需不斷推進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應當進一步拓寬拓深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積累,抓住“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時代機遇,規范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流程,優化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方法與路徑,進而切實提升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質量,降低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成本,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將面臨多元化的競爭與合作,而要想在其中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自身的實力需要得到充分重視。也就是說,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應當在現有基礎和經驗的支持下,不斷向前發展,積極推進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效率的策略研究,加快技術、理念、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切實解決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貨運方式、貨運質量數量、貨運交付、貨運保險、貨運支付、貨運合同等方面的新老問題,提升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總體效率與水平。
第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需要不斷推進分享、學習與合作的策略研究。“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一國一地區的事,而是各國共同商討、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的經濟發展倡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應當以開放、包容、學習、進取的心態推進分享、學習與合作的研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整合各種優勢資源,在不斷強化自身農產品國際貿易影響力的同時,為消除國際貿易壁壘,構建合作、共享、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貢獻自身力量。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來說,“一帶一路”倡議將更多的國家與地區聯系了起來,我國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發展,也要充分學習、借鑒和了解其他國家的農產品供需情況、貿易方式和策略,并對自身的農產品貿易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增加科技投入,促進品牌建設,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附加值。同時,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也可以通過分享、學習與合作的策略研究,增強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參與度與影響力,探索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格局。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應當充分重視效率策略的研究和合作共贏的策略研究,一個是從自身出發,切實優化自身的質量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管理、創新探索和風險管控等,進而確保自身實力的不斷提升,在國際貿易中謀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另一個則是從時代背景與環境出發,將我國農產品貿易置身于國際貿易發展的大環境中,相互分享、合作和促進,切實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力,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進出口貿易的長遠發展。
(高? ? 靜,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書名: 農產品國際貿易
作者: 楊建青
出版社: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ISNB:9787565515514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定價:4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