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
摘要: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建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對于城市的發展、建設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圍繞著城市濕地生態景觀展開討論,分析濕地生態景觀在城市建設中華的重要價值。基于城市濕地生態景觀設計的相關原則,明確其設計要點,合理進行設計,充分發揮濕地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功能,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城市;濕地;生態景觀;設計
前言:
新時期的城市規劃、發展,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的共同發展。城市的生態建設與生態恢復,應該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人工進行規劃、組織,打造城市生態景觀,具有美觀性和藝術性,形成鮮明的城市特色,進而增加城市的魅力,給予人們更加優美的城市空間。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需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理念,從經濟、實用、生態保護與恢復等多個層面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
1.城市濕地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
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生態保護與修復是不可忽視的工作,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濕地是城市綠地系統的一部分,作為自然生態系統,其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的功能。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與建設,其目的是保護濕地,避免其受到破壞,防止濕地生態系統的退化。
1.1生態保護與修復
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建設,突出生態主題,應該以生態保護與修復作為主要目標,相關設計均是圍繞著生態保護進行,進一步提高城市的濕地保護和管理能力。前期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全面的調查,了解城市濕地的現狀,掌握濕地的生態條件、生態種類,關注濕地的退化情況。建設城市濕地生態景觀,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天然濕地的保護,防止濕地受到破壞或發生退化,對于符合建設濕地條件的荒地進行改造。濕地生態景觀的建設,為各類濕地生物的棲息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進而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可以更好的維護生態平衡,恢復和完善濕地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則應該拓展人工濕地,因地制宜,模擬天然濕地的生態結構、組成進行建造。城市濕地生態景觀可以成為人與自然溝通的重要途徑,人們能夠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當中,從中獲得生態系統的服務,對于生態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進而塑造宜居城市環境[1]。
1.2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功能包括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休閑娛樂等多個方面,能夠創造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濕地的多功能性,能夠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著重強調“以人為本”,人與濕地生態景觀之間相互協調,加強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能夠和諧共處。將人性化的設計融入到濕地生態景觀中,能夠讓人們從中獲得歸屬感,激發其感官上的美好體驗。人們在欣賞濕地生態景觀的同時,能夠深入進行思考,感受濕地生態景觀所展現出來的魅力,同時進一步了解濕地的功能和價值,對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3突出城市特色
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與建設,具有美化城市形象、弘揚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中,發揮濕地的生態保護功能、景觀功能,展示出城市的地理地質風貌、氣候環境。結合該地區的歷史背景,進行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并在濕地生態景觀中充分展現出來。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提高其整體藝術性,將社會文化、城市特色融合其中,可以應用于文化科普、生態觀光以及運動休閑等多個方面,提供多樣的休閑娛樂活動。在人與自然角度,能夠讓更多人投身自然、感受自然,有益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提高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同時站在社會經濟角度,具有城市特色的濕地生態景觀,對于發展就業、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可以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經濟效益。
2.城市濕地生態景觀設計的要點
基于生態優先的原則,展開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建設工作。在設計環節,應該強調尊重自然,避免生態系統形成干擾和破壞。同時能夠順應自然,合理進行規劃和設計。明確設計要點,針對水體、建筑、植物等設計要素,合理進行規劃。水體是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體的相關設計,對于環境氛圍營造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可以加強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利用流動的水,活躍環境氛圍,可以增加濕地景觀的生機與活力,讓人放松心情,從中獲得舒適的心理體驗。建筑則是為人們提供休息、放松、娛樂的場所,對于濕地景觀起到點綴的作用,其風格、特色與濕地景觀相互協調。水體、建筑和植物的相互融合,能夠呈現出優美的濕地景觀,給人帶來一種親切感、柔和感。選擇具有象征意義的水生植物,并對植物面積進行合理控制,形成具有空間層次的景觀。
2.1功能分區
城市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應該合理進行功能分區,展現出濕地生態系統的多功能性,并在生態保護、文化科普、生態觀光以及娛樂休閑等多個方面創造良好的經濟價值。通過建設規模化的濕地生態景觀,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濕地公園,功能分區是其中的工作重點。在功能分區方面,主要分為生態體驗、科普教育以及休閑娛樂等。在生態體驗區,擁有大量特色水生植物、濕地制備,同時有多種鳥類棲息于此,呈現出原始濕地風貌。人們可以在此游覽濕地景觀,欣賞各種水生花卉與植物以及振翅翩飛的鳥兒,從中感受自然之美。在文化科普區,主要對濕地景觀進行全面的介紹,讓游客對于濕地生態系統有著全面的了解,從中學習和掌握有關環境保護的知識。建設空中棧橋,形成空中體驗廊道,能夠為濕地觀景提供更多合適的地點和場所,方便進行科普游覽,同時有助于濕地生態景觀的保護,避免濕地中的動物、植物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在休閑娛樂區,則是為游客提供各類娛樂、休息的服務,讓濕地生態景觀成為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重要場所[2]。
2.2植物設計
植物是濕地生態景觀的重要組成,植物的合理設計與搭配,影響著景觀的功能性、美觀性,應該根據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選擇植物的過程中,主要傾向于植物的耐旱濕特性,從濕地的環境條件出發,選擇能夠良好適應該環境的水生植物。在此基礎上,考慮到植物的觀賞性,選擇多種類型的水生植物,合理進行搭配,展現出濕地生態景觀的多樣性特點。考慮到各種植物搭配、組合的合理性,盡可能營造出和諧、自然的環境,展現出美觀、協調的景觀,同時為各種動物的棲息提供良好的場所。在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具體了解植被的演替規律,選擇更為理想的植物群落結構,能夠長期、穩定的生長。考慮到植物的生態功能(阻擋水流、沉降泥沙等),盡量選擇莖葉發達的植物。根據不同種類濕地植物在葉色、花色上的差異性,合理進行搭配,進而塑造具有特色的濕地生態景觀。打造復合濕地生態系統,在濕地系統的外環境,補充具有強烈秩序性的人工景觀。人工景觀與自然性景觀交相輝映,使濕地生態景觀更具層次感。
由于水生植物的持續生長,植物的密度逐漸增加,而水體面積會隨之減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植物與水體之間的協調性,濕地生態景觀的表達效果也會顯著削弱。另外,水上植物生長過密時,會影響部分植物對于陽光的吸收,進而出現植株枯萎、殘敗的情況,容易對濕地環境形成污染。因此,在植物設計中,應考慮到水生植物的生長習性、特點,了解其增長趨勢,進而合理控制其用量。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植物的養護、管理,及時清理發生枯萎的植物,避免造成污染。
2.3水系設計
在濕地生態景觀的水系設計中,為了呈現出理想的景觀效果,應該加強水環境的治理。加強對濕地周圍水環境的保護,嚴格檢查水污染問題,并進行水質檢驗。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做好駁岸規劃工作,結合顯示情況,合理進行設計,一般選擇自然生態駁岸。在駁岸設計中,需要考慮到防洪、調蓄、護坡、固土等多方面的需求,外形設計應該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
2.4棲息地設計
生態保護是濕地生態景觀建設的主要目標,為各類生物的生存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動物是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濕地景觀設計中,需要將濕地打造成為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在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中,需要根據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構建理想的棲息地。在棲息地設計中,選擇岸線曲折的淺水水域,形成不規則的“小島”,開辟裸地灘涂和建造砂石,周圍栽植濕地水生植物。
2.5融入科技元素
在濕地生態景觀的設計中,可以將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在重點保護區域,由于采取封閉式管理,游客無法進入該區域進行游覽。但是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應用VR技術、AR技術,以特殊的方式走近濕地生態景觀,可以從中學習濕地生態景觀的相關知識。
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濕地生態景觀設計,應該注重生態保護與修復,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并需要著重突出城市特色。針對水體、建筑、植物等設計要素進行合理規劃,充分城市濕地生態景觀凸顯風格、特色。通過功能分區,充分發揮濕地生態景觀的多功能,達到生態保護效果的同時,融入科技元素,呈現出有特色的濕地生態景觀游覽方式為文化科普、生態觀光以及娛樂休閑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龔嘉珺.“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指導下的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展望[J].城市建筑,2021,18(20):170-172.
[2]宋俊鋒,劉璐,陳希,等.城市濕地景觀生態規劃設計:以湖南郴州秧溪河濕地為例[J].濕地科學與管理,2019,15(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