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欣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檢測技術在各行各業運用越來越廣泛,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重大的意義,有利于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環境檢測技術對生態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對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不但可以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讓周邊環境得到改善,同時還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情況,本文針對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和生態可持續發展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環境檢測技術;重要性;生態可持續發展
引言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理念與模式,已經得到當前社會廣泛認同。從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來看,其要求主要體現為:既滿足當代發展的需要,又能滿足后代的發展。這就要求在現階段生產中,需要做到統籌兼顧,綜合分析多方面要素。生態環境建設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點,實現生態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融合,成為其未來發展主要思路。
一、生態可持續發展及環境檢測的重要性
(一)環境檢測的意義
環境檢測從本質上而言,就是依托檢測技術,針對各項環境因素,獲取環境參數,并對環境質量標準進一步明確,分析與研究這些數據,進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理方案,得出更有效的環境控制措施。目前,我國農業與工業運行指標明顯強化,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呈上升趨勢,但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還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危害國民的身體健康。因此為了減少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污染與損害,合理控制能源消耗量,就必須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提高排放標準,加大重視廢物排放工作的力度。除此之外,還要精準定位污染情況與環境質量,結合真實有效的檢測數據,對未來發展前景進行科學預測,從而有效推動環境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更好的保護環境。
(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推動經濟發展就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以為長遠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在滿足人民物質需求前提下,對豐富的自然及資源形態進行創建與保留。在優化資源利用結構基礎上,生態可持續發展,可充分發揮出作用。縮減能源損耗問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使生態環境處于最佳狀態,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依托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生態效益,都可以實現不同效益的統一。因此,生態可持續發展既提高了環境保護質量,又為治理環境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堅持。
二、優化我國環境檢測技術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對研發環境檢測設備的力度進行加強
現階段中小型企業對環境檢測設備的研發與生產較多,導致國內資源過于分散,無法滿足環境檢測需求,主要是因為企業的研發能力與生產能力有限。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主要針對能力較強與發展能力較好的企業,使其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發與生產能力,促進其整合重組。除此之外,我國政府還應大力支持在線檢測設備的研發與推廣,爭取每家企業針對自己的排放因子都能有在線檢測設備。促進這些環境檢測設備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從而為我國提供更為高效、先進、實用的檢測設備。
(二)優化環境檢測數據標準
對比、檢測數據是環境檢測的關鍵環節,數據的有效整合能夠提高環境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滿足環境檢測的要求。目前環境檢測數據的標準存在落后性與局限性,所以要不斷完善環境檢測數據標準。環境檢測數據的標準有以下幾個方面,即空氣質量、應用水資源、廢水廢氣、放射性檢測,該標準要在檢測與研究中,不斷補充與更新。
(三)明確環境檢測的目的及任務
環境檢測的目的應是及時、準確、全面的,它能反映出環境質量,為環境治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有力依據。根據居民生活環境制定環境質量標準、一邊對環境質量的好壞作出評價。根據污染物的排放找到污染源,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在長期的環境檢測過程中收集整理環境檢測質量的數據,并尋找環境質量變化的大致規律,對環境容量實現目標管理的政策。制定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環境檢測有兩大重要任務,一是通過環境檢測迅速掌握環境質量的現狀,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維護生態圈的相對穩定;二是長期收集環境檢測資料,根據有效數據制定出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方案。
三、環境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環境檢測技術主要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和監控,通過對水質污染、噪音環境、水土流失、物種減少等生態問題的數據進行及時收集與分析,對生態環境做一個全面的科學性研究,從而為經濟環境決策部門提供正確的分析數據,以供他們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辦法。隨著這些規定辦法以相關的法律條例形式陸續出臺和頒布,人們的行為就會在環境活動中受到制約,這樣環境保護的目的就達成了,直接促進了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有不少關于環境的污染問題都可以事先通過環境檢測技術在不同的污染點進行相關檢測,這樣能夠及時發現污染的源頭,以達到迅速控制污染排放的效果。環境檢測技術不僅解決了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阻礙社會發展的問題,同時也實現了檢測技術在企業或個人當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環境、資源、人口的和諧共處,有利于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例如,環境檢測技術在水土流失環境當中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示范案例。由于水土流失問題的分析需要長時間的數據收集工作,而環境檢測技術完全可以滿足這一點,它通過對不同年份、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數據的收集,檢測人員在觀察數據對比中可以迅速發現規律,制定出具體的改善辦法。另外環境技術檢測技術還可以將水土流失收集歸納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從而發現水土流失對整個生態環境較大的影響因素以及它的發展趨勢,為今后的水土流失預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并且讓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逐步轉變為實現的可能。
四、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相互性
(一)培訓監測人員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所制定發布的《規定》和《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制度》的要求,檢測人員如果要從事該行業必須要取得相關的上崗合格證書,沒有取得證書的則需要在持證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工作,檢測質量由持證管理人員進行監管。為了進一步保證相應人員的項目出勤率以及項目的有效開展,技術管理人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的項目進行嚴格的人員培訓,保證項目的檢查技術人員的儀器和設備都是先進的,能夠跟上時代潮流。
(二)加強環境治理工作決策的科學性
隨著目前我國的環境檢測技術迅速提升,環境檢測能夠達到智能化檢測的目標,檢測的數據從初期的收集和后期的處置都達到了網絡化管理,而選擇多媒體信息手段也可以提高檢測報告的編制效率,這可以對環境檢測實時動態有效地捕捉,為環境治理的決策提供了科學、有力的支持。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檢測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聯系,二者相輔相成,在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與建設中,環境檢測技術對其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因此,必須不斷提高環境檢測技術水平,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對環境檢測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從而實現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同時生態可持續發展也為環境檢測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以及理論實踐的作用,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推動著檢測標準朝著更加嚴格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育成,孫均均,陳土明.環境檢測技術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分析[J].生態環境與保護,2021,3(11):24-25.
[2]梁偉,朱孔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以長江流域為例[J].2021(2011-8):159-165.
[3]孫潔.環境監測技術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生態環境與保護,2020,3(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