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鋒
摘要:現如今,建筑行業取得快速發展,相應的工程項目數量逐漸增多,用戶更加關注建筑施工的質量,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建設中相對常見,由于該技術有著一定的復雜性,不易開展施工作業,往往難以充分掌控施工要點等,導致建筑施工質量存在部分問題,針對于大體積混凝土,先概述了其施工技術,然后著重探討了施工技術要點,以期能為有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行業;施工質量;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引言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超高層建筑工程的增加,大體積混凝土工程越來越多。大體積混凝土由于體積較大,水化熱較高,容易出現較大的溫度應力,甚至引起開裂,嚴重影響結構的強度和耐久性。為保障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需要從多方面著手,綜合應用多種技術和管理措施。
一、根據實際,合理調配材料配合比
在建筑施工前期,需要對施工材料進行選擇,在對建筑骨料進行挑選時,要遵守持續分級分配的原則,把砂子作為細骨料成分,之后結合工程的施工情況,對原料進行調配,以確保骨料配合比處于合理范圍。在對施工材料進行配比時,以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為中心,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下,減少建筑施工中使用混凝土的量,以確保骨料及摻合料的比例滿足施工的施工需求。為了提高建筑施工的效果,在使用水泥材料時,可以選擇凝結時間較長的水泥,為確保混凝土滿足實際施工需求,可以選用礦渣水泥,為有效控制建筑混凝土施工的用水量,要求施工人員依據現場施工情況,在水泥材料中適當添加減水劑。針對于混凝土形狀較大的情況而言,保證工程施工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混凝土結構施工時,其施工過程可以是:在對建筑混凝土進行選擇時,選擇滿足施工需求的混凝土,并選擇與之相符的鋼筋材料;在確定建筑混凝土結構時,要有效結合施工標準,及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在設計建筑橫截面時,要對混凝土構造進行部分優化,進而確定混凝土設計原則。
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對于混凝土澆筑來說,基于體積不一樣的混凝土開展澆筑時,施工的類別也不一樣,按照建筑施工不同狀況,可以將其進一步分成以下類別,一種是分層連續澆筑,另一種就是連續澆筑。對于混凝土澆筑施工而言,工作人員要依據不一樣的澆筑類型,進一步來確定結構厚度,以保證在具體建設中,可以選取適用、有效的建設技術,最終提高建筑施工的質量及效率。例如針對于分層的混凝土澆筑類型而言,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時,為防止混凝土層層之間出現不合格情況,工作人員要遵循標準的施工原則,對建筑混凝土的結構,進行合理的分層,在有效結束分層施工之后,才能對其結構采取澆筑,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獲取可觀的澆筑效果;當對混凝土層層之間開展澆筑時,施工人員要有效把握混凝土凝結時間,比如在下層出現凝固的情況時,要確保上層已結束澆筑作業;對于體積較大的混凝土,其結構面積是很大的,當設置分層澆筑時,其高度需要處于3m以內的范圍,這樣可以保證澆筑穩定性。對于其澆筑施工而言,使用分層澆筑的方法,混凝土機構的穩定性能得到保證,由此能提高整個建筑項目的穩定性,能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因此,有關工作人員在開展澆筑施工時,要更加重視混凝土結構的劃分,以及對分層澆筑的規劃,從而提高混凝土分層澆筑施工的質量以及效率。
三、大體積混凝土后澆帶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中,可以考慮后澆帶施工方式,從而能夠更好解決這些問題。工程實際建設中,在合理利用該項技術的基礎上,可以促使混凝土結構更加可靠,從而避免裂縫現象的發生,同時還能對施工流程進行優化,由此有助于確保整體的建設質量。在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劃分時,要注重劃分的長度以及劃分的范圍,確保其長度及范圍處于合理的范圍,以便能滿足施工的實際需求。混凝土施工之前,應當對其施工進行有效的分配,將混凝土溫度盡可能降低,對于后期混凝土施工而言,為確保混凝土穩定性以及抗拉能力能滿足標準,當對其完成澆筑施工時,把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挑選出來,之后采取連接,以促使混凝土能成為一個整體。一般而言,結束澆筑作業一個半月之后,才能開展后澆帶作業,對于后澆帶施工而言,要對其接觸面進行有效處理,保證接觸面具備一定的潔凈度,保證接觸面具備一定的濕度。需要提出的是,在進行后澆帶施工作業時,該過程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容易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比如熱脹冷縮,為確保后澆筑施工質量,在進行后澆筑施工作業時,應當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進行。
四、澆筑中保障措施
1、混凝土供應
項目部選擇了具有豐富的大體積混凝土供應經驗的凝土供應商,該供應商在項目附近有2個生產基地,每個生產基地均可滿足本項目混凝土的供應需求,第2個生產基地作為備用。從每個生產基地到施工現場規劃了2條混凝土運輸車行駛路線,每部運輸車配置了先進的GPS通信設備,由生產調度中心統一指揮,有效防止了斷車、壓車現象,減少因等待時間過長造成的混凝土質量變化。
2、混凝土質量抽查
現場安排監理、總承包材料員和混凝土供應商質檢員聯合抽查到場的混凝土的氯離子含量、工作性能以及入模溫度。同時,混凝土供應商質檢員及時將現場情況反饋到生產基地,生產基地根據現場情況調整混凝土配合比。
3、澆筑工藝
施工中采用整體分層澆筑,先澆筑核心筒區域,當核心筒區域澆筑至和外框板底平齊時,同時澆筑核心筒區域和外框區域。由于筏板厚度較大,為防止混凝土拋落離析,設置鋼串通,使混凝土均勻流淌至基礎底部。為防止出現混凝土冷縫,在前一層初凝之前,開始后一層的澆筑,并且振搗棒插入2層分界線以下50mm進行振搗。在鋼筋支架的不同標高處設置行走通道,并設置LED照明燈帶,方便工人振搗。
五、澆筑后保障措施
1、混凝土養護
大體積混凝澆筑完成后,在初凝前,按標高控制線用刮尺將混凝土表面刮平,初凝后,用鐵滾筒將混凝表面壓實,清除浮漿,最后進行二次收光。收光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灑水,并覆蓋1層塑料薄膜用于混凝土保濕,上面覆蓋1層干燥毛氈用于混凝土保溫,為防止降雨削弱保溫效果,毛氈上再覆蓋1層塑料薄膜。每天由專人檢查塑料薄膜的完整情況,并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同時,現場額外預備了1層毛氈和1層塑料薄膜,若混凝土內部溫度控制指標超標時,可覆蓋在現有保溫層上,增強保溫效果。養護時間由混凝土體內的溫度監測數據決定,混凝土表里溫差小于28K且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小于25K時拆除保溫層。
2、混凝土溫度監測
大體積混凝土在養護過程中,需要根據混凝土體內的溫度變化,動態調整保溫措施。在工程施工中,采用“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無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大體積混凝土不同區域、不同深度的溫度,實現了信息化管理。該系統的工作原理,將溫度傳感器串聯接入數據采集節點,數據采集節點進行數據自動化采集,并將數據實時發送至遠程傳輸節點進行處理,遠程傳輸節點將數據自動上傳至云端服務器,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或PC端的瀏覽器查看實時溫度數據。測溫點沿筏板的2個對稱軸布置,覆蓋了筏板的主要厚度區域,以及厚度變化最大的區域。其中測溫點的表面和內部溫度時程曲線,有限元模型對于溫度的預測值與實際測量值較為接近。
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建筑施工的效果,在應用水泥材料時,可以選擇凝結時間相對久的水泥;有關工作人員在開展澆筑作業時,要更加重視混凝土結構的劃分,并注重對分層澆筑的規劃,以提高混凝土分層澆筑施工的質量以及效率。對于混凝土的驗收,要求驗收人員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使用標準的檢驗設備,對混凝土的質量以及外觀等進行檢驗,對混凝土質量進行全面評估。
參考文獻:
[1]許超.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J].建材與裝飾,2020(09):14-15.
[2]陳健忠.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0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