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秦睿 江蘋 湯小秀 馬旭輝
【摘要】目的 分析病例導入式教學法(CBS)在生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校2019級高職臨床醫學專業1班(對照組56名)和2班(觀察組56名)學生進行研究,給予對照組常規教學法,給予觀察組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并對兩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學生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 在生理學課程教學中應用CBS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CBS教學法;生理學;學生能力評分
生理學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對生物機體功能進行研究,主要作用是基礎醫學聯系臨床醫學,該課程的特點是學習內容多、課時少、理論性強、抽象等,以往教師花費大量精力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很難理解和記憶抽象的理論知識,很多學生會出現厭學情緒。本研究分析了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生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2019級高職臨床醫學專業1班(對照組56名)和2班(觀察組56名)學生進行研究,對照組男:女(18:38),年齡19-23歲,均齡(20.68±0.54)歲;觀察組男:女(17:39),年齡20-22歲,均齡(20.89±0.61)歲,兩組資料(P>0.05),能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板書等手段,教學的重點是講解理論知識。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CBS教學法。(1)課前準備:教師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病例,結合病例特點設置具有啟發性、針對性、實用性的問題,問題要符合學生的水平。教師要把案例資料和設計的問題在課前5d左右發為學生,鼓勵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預習。(2)課堂教學:首先導入病例,把病例展示出來,鼓勵學生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發表各自的意見,這個過程教師不進行點評;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病例導入)簡明扼要的進行教學,促使學生深入的理解相關內容;教師講解完相關內容后再次向學生展示病例和問題,指導學生補充問題答案,如果還存在疑問,可以進行分組討論;教師點評學生的問題答案,補充遺漏,點出錯誤,指明正確的思路,最后布置作業。(3)課后點評的主要內容是點評查閱資料(難度、范圍、準確性)、討論內容(和病例的相關性)、課后作業(正確性)、教學效果(達標率)等。
1.3指標觀察
對比兩組學生能力評分。以自制學習情況評價調查問卷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理論知識能力、查閱文獻能力、臨床實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理論知識聯系臨床問題能力、科研能力、職業道德素養評價。每項總分100分,分數和學生能力成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SPSS20.0處理數據,( ±s)與(%)表示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用t值與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學生能力評分
觀察組學生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CBS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CBS教學法能夠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都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直接的、自由的進行交流,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本研究數據顯示,CBS教學法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掌握理論知識能力、查閱文獻能力、臨床實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理論知識聯系臨床問題能力、科研能力、職業道德素養),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提高教學的實效性。CBS教學法中通過設置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思考重難點,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CBS教學法能夠對學生查閱文獻能力有效提升,促使師生之間進行交流,促使學生全面的發展。本研究數據顯示CBS教學法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成績,CBS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直觀性、思考性、互動性等,能夠對教學質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CBS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通過觀察病例,學生能夠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全面的了解醫學,能夠使學生把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問題結合起來,激發學生探究醫學科學的欲望,能夠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生理學課程教學中應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盛慧. 中藥飲片與中藥配方免煎顆粒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比較[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8):976-977.
[2]吳迪淏旻,孟超鋒,吳陽春. 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61例臨床觀察[J]. 浙江中醫雜志,2021,56(7):507-508.
[3]王瑤,范寶軍,葛冬,楊卓. 中藥白芨治療消化性潰瘍研究進展[J]. 臨床軍醫雜志,2021,49(7):830-832.
[4]王芳,秦燕鴻,陳秀春. 芪黃解毒方聯合四聯療法治療Hp陽性胃潰瘍療效及對Hp根除率、黏膜愈合質量的影響[J]. 四川中醫,2021,39(7):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