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馮麗,李鑫鑫,曾 妍,楊 釩
(1.成都師范學院,成都 611130; 2.四川大學,成都 610207; 3.達州巨全雙語學校,達州 635000)
高校第二課堂作為一種可以直接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平臺,應當發揮培育和踐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在高校所規定的教學活動的第一課堂外,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文娛、心理、創新、創業、公益、學術等類型的第二課堂活動,對第一課堂有著重要的補充。同時,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對象廣泛性、活動多樣性與自主性、時空開放性等特點,有效彌補了新時代大學生在第一課堂的實踐缺失。通過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相輔相成,使得學生在各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對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全面的促進作用,進而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全面型人才。
第一課堂旨在用理論引導學生拓展知識,第二課堂則利用各種健康有益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指導學生的行為,對學生自身行為的指導和調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會影響學生看待事物的態度,引導學生做出選擇。因此,第二課堂作為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對培育價值觀也具有重要作用。
培育大學生價值觀主要是個人層面,如: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第二課堂活動會不斷創新價值觀教育的形式,既注重顯性教育方法,又看重隱性教育藝術。第二課堂活動分為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大中型集中活動和小型分散活動,從橫向和縱向分別拓展,采取點線面結合的布局,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群體提供陣地。高校肩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培育大學生的愛國敬業意識和使命擔當意識可以通過社團活動、科技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來進行。第二課堂是這一模式的載體,能調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的價值觀。
“教育是一種導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導向[1]。”第二課堂活動要豐富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培育大學生價值觀必須與社會生活接軌。只有經過長期激烈的思想碰撞與沖突,經過反復的實踐和檢驗才能最終形成價值觀。所以,在對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培育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教育與引導。要使學生對價值觀“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去,不斷增強認識與理解,并將其內化于心,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相較于傳統的知識傳授,第二課堂將理論結合實踐和時代背景,開展主題鮮明的活動,來加強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和理解,讓廣大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例如:在建黨百年的背景下開展“學黨史、跟黨走”的紅色活動,以培育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青年志愿者分隊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加強了大學生和社會的接觸,以培育大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第二課堂對大學生的行動規范和價值取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高校對價值觀的培育起著重要作用。第一課堂注重專業性和學術性的研究,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影響主要從理論上進行教育和傳播,很難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和領悟價值觀的深層含義并將其踐行。第二課堂在對大學生價值觀培育中具有明顯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二課堂活動的覆蓋面廣、實踐性強、貼近學生現實、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能夠全面培養學生,但如今第二課堂對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方面,學校制定了相關的第二課堂運行制度后,缺少對學生活動運行的管理,缺少對于制度的不斷更新,使得第二課堂雖有相關機構進行管理,但并沒有真正的辦法可以保證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所需的大量時間及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第二課堂活動日常開展受限;另一方面,需要指導教師在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中給予學生思想和理論上的指導,因為教師的參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但教師由于教學任務較重,導致自身精力不足和意識薄弱,很難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注重價值觀的培育。
要在第二課堂活動的日常開展中挖掘并培育育人價值。學校要具備一定的設施設備支撐能力,但目前來看,學校在第二課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活動開展及組織運行都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導,目前的第二課堂主要以《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以及相關指導老師的講授作為理論指導,缺少專業性理論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二是第二課堂建設發展缺少資金支持。目前的學校第二課堂活動主要依托社團開展,而社團主要是由學生自發組織的群眾性組織,經費來源較少,多是依靠學校的一部分投入,使得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受限,對學生的價值觀培育發揮的作用較小;三是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化,缺乏創新。當代大學生越來越注重形式感,對于活動的開展形式重視度要大于內容,往往總是應付性地開展活動,缺乏內涵,創新性不足,致使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興趣不足,參與意愿降低,高校第二課堂不能充分作用于學生的價值觀培育。
高校學生群體是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學生群體發生了巨大改變。當前的高校學生群體主要以“00后”和“95后”為主,他們與“80后”和“90后”不同,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征[2],部分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缺乏合作意識,存在不同程度的眼高手低現象。這些特點使得學生群體的價值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難以融入群體生活中,對活動的開展而言較為困難,而且由于學生群體的合作意識不強,對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度較低,導致很多活動難以付諸實踐,想法落不到實處。
通過第二課堂加強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是各大高校普遍關注的問題。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反映人的主觀認知世界和需求狀況,會影響學生看待事物的態度,能夠引導學生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第二課堂有著豐富的形式內容,使學生能夠靈活地參與實踐,承載了大學生價值觀的理論講授和實踐體驗,成為了培育和踐行大學生價值觀的有效途徑。要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中,就必須從思想上轉變觀念,使大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強第二課堂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學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支撐來指導第二課堂的開展,使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思想層面上保證大學生健康成長。
其次,健全學校第二課堂的管理和運行制度。要優化管理制度,形成專門機構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協調聯動長效工作機制,并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中;要健全第二課堂管理配套制度,理順關系、明確權責,加強對第二課堂的指導、培養和管理,推動工作實效;要明確第二課堂分類管理指導,根據活動分成不同的類型,并配備專業的指導老師,形成專門的管理體系,提升社團自身建設水平,保證組織的合理、有序、健康運行。
最后,加大資金投入。要設立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專項經費,加大活動經費保障,支持活動正常開展;要完善第二課堂活動的基礎設施,將已有資源進行統籌合理調配,為活動提供辦公場地、活動場地、活動設備等方面的支持,保證社團有正常的硬件設施支持社團發展。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第一課堂是學校的核心,第二課堂易被忽視。為保證學生全面發展,要合理調節二者關系:一是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教育因素和不同的價值觀培育功能,使兩種教育資源相互協調,爭取最優配置;二是建立學分制,針對教學計劃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相應的制度,用學分吸引學生參與活動;三是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創造性地將第二課堂活動納入第一課堂教學體系中來,形成課內外一體化培養模式,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價值觀培育。
在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中,不僅要關注活動目標的完成度,還要進行意見調查并及時對活動結果作出適當調整,從而形成良好的閉環效果。完善的、合理的、科學的管理制度是高校有效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有力保障,良好的反饋機制可有效促進高校第二課堂活動高效有序地開展,明確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應建立合理的調查-反饋機制,適時地開展調查-反饋活動,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對活動的優缺點進行反思,通過學生所反饋的情況進一步完善優化活動,使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價值觀培育有章可循,能夠得到充分完善。
在網絡信息化全面發展的今天,新媒體是獲取信息、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各種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也必然受到挑戰。將自媒體創新應用到學生活動中已是必然的趨勢,各高校應通過實踐來探究自媒體在高校學生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中的創新應用。
其一,利用新媒體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借助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類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中,可利用趣味短視頻學習、有獎競答的方式開展活動。個性化的新媒體能夠使較為單一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以賽促學的方式也可以使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其二,豐富活動宣傳的內容和形式。新媒體具有超越時空性,使得活動可以從不同時間和角度進行宣傳,進而加強活動的影響深度。
其三,提高學生參與度。可利用直播、短視頻、自媒體等開展活動,多種多樣的線上方式不僅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之間的交互性。
依靠官方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其所蘊含的教育宣傳功能,讓廣大學生都能了解到需要開展哪些活動,以便更好地選擇并參與到活動中來。要合理利用新媒體對當代青年的吸引力,從而更加有效地對新思想、新知識進行傳播,積極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引導和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根本要求,要將價值觀放在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之中,將它與民眾探索民族發展統一起來,賦予價值觀在實際發展中的當代意義。第二課堂作為重要載體和一種可以直接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平臺,應當得到重視和發展。高校則應發揮鑄魂育人的引領作用,發揮作為培育和踐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加快第二課堂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