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成吉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水利局,江蘇 常州 213100)
十三五以來,武進區嘉澤鎮投入了大量資金,新建了一大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農田防汛防旱、提高效益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在工程建設和后期維護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問題。
A.籌資渠道單一,工程建設標準較低,小農水設施不足,老化失修嚴重。
十三五期間,武進區嘉澤鎮完成小農水投資約3 241.05萬元(主要集中在2016—2018年)。其中,鎮級資金1 898.24萬元,占總投資的58.6%;村級資金投入占比為20%,其余21.4%為上級資金,武進區嘉澤鎮小農水建設資金大都依靠鎮村自籌,缺少上級資金補助,且鎮村財政吃緊,導致工程規模小,建設標準較低。
2015、2016年汛期,武進區嘉澤鎮連續兩年遭遇強降雨侵襲,多地不同程度受淹,暴露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中的許多問題,其中季節性、工程性缺水,汛期田間排澇問題尤為突出。按照最新《農田水利工程(渠道)情況調查表》統計數據顯示:武進區嘉澤鎮干、支、農渠數量約為516.34 km,其中能正常運行的只有325.34 km(約占總數的63%),其中防滲渠僅占36%。這些小農水工程多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缺乏科學規劃設計,且受資金、施工技術條件限制,建設標準較低,加上沒有完善的維護管養體系,經過多年的運行,很多工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失修,功能效益衰減。
B.工程建設缺乏科學全面規劃,整體效益不高。
小農水工程主要建設單位為村,建設任務往往局限于本村民小組內的實際農田水利需求,缺乏全局發展眼光,效益不高,且存在鎮與鎮、村與村交界處,由于各自不同的建設需求,水利設施存在重復建設、不能正常溝通銜接,甚至矛盾升級,導致工程無法實施的情況。
C.產權制度改革不精細,歷史遺留問題未解決。
上世紀90年代始,由于政府體制機制改革,一些原本屬于集體所有的小型水利設施被承包、出售給個人。由于相關合同規定事項不周全,缺乏對經營業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有的業主只注重經營管理,不重視工程管理,加上當地產業調整升級,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使用程度大大降低。有的業主未實現預期收益,甚至連年虧損,于是不履行合同義務甚至違約,將小農水設施舍棄不管,導致很多設施常年棄置,缺乏日常養護,甚至年久失修。
D.工程建設管理體系模糊,實施流程不規范。
以往的工程建設管理體系一般適用于一定規模的工程項目,對于小農水這類投資建設規模較小的工程缺乏有效的指導。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班組多數沒有相應的施工資質,缺乏施工經驗,施工質量、安全管理意識淡薄,致使相關的建設標準形同虛設,加上受項目投資限制,多數工程沒有專職的監理、質檢人員,導致工程質量缺乏監管。近年來,雖然鎮村級小農水工程實施流程不斷規范,但在招投標、工程審計過程,仍存在著利用規范漏洞拆分標段、打擦邊球等問題。
E.工程后續維管標準不精細,管護經費缺乏監管。
在很長時期內,小農水設施都是集體建、集體管,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建管脫節問題。近年來,上級水利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管護細則和考核辦法,同時相應的提高了管護經費,這些舉措大大提升了小農水工程的管護效果。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不難發現這些細則主要針對小農水設施的日常使用,對于一些老舊農水設施的維修和改造缺少相應的指導意見。管護資金下撥后,統一由村調配使用,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管。
造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補助資金和投資規模,加強對資金使用全流程監管,確保補助資金效益最大化。深化農業水價改革,充分發揮農業用水合作社在小農水建設管理中的作用,積極探索以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地位、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制定和完善相關建設標準,在后期建設過程中,通過設置資質準入、引入第三方監管等方式,切實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總體投入水平和建設標準。
以上位水利、建設等規劃為依據,結合武進區嘉澤鎮實際需求,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全面科學規劃。針對村與村、鎮與鎮跨地區間的水利建設規劃,匯集各方相關訴求,凝聚共識,綜合考慮。
在滿足區域排澇灌溉標準的情況下,進一步做好水環境文章。結合美麗鄉村和生態河湖建設要求,科學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實施。做好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工作,保障鎮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制度,確保小農水工程建設管理科學化、法制化、現代化。
針對目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加強調研。廣泛吸收其他小農水產權制度改革成功的經驗做法,加快制定本地區改革指導意見,推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健康深入發展。根據相關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實地情況,充分聽取相關業主的建議,因地制宜地制定可行方案,確保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細化武進區嘉澤鎮工程實施流程,對違規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嚴把工程招投標過程關。針對一些點多、面廣、規模小的農水工程單獨實施缺乏有效監管的問題,建議集中打包,選擇有經驗、資質的單位進行公開招投標。在工程后期實施過程中,對中標單位動態跟蹤,重點關注二次分包等違規做法。
工程實行施工資質準入制、監理和質監制度。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技術員包括現場施工人員等,必須具備持證上崗,同時配備有資質的監理人員,負責工程實施全流程的質量、安全、進度控制。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工序及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驗收時,還需要具有資質的質檢人員及時到場檢測,詳細填寫質檢記錄,針對工程特定材料,工程實施基礎數據,必要時還需到有關權威部門做鑒定,從嚴把好質量關。
建立和完善工程后期管護制度是確保工程正常發揮效益的關鍵。要進一步細化管護辦法,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加強管護人員專業技術培訓,提高管理業務水平。積極探索新技術在小農水管護中的推廣應用,對老舊農水設施進行信息化、自動化改造,使其與日益發展的農村生產和人民生活相適應,從而充分發揮效益,服務于民。
加強對管護資金使用的監管。按要求編制資金使用方案,做好臺賬,接受審計部門的專項財務審計,確保專款專用,規范透明。
堅持全面科學規劃,提高建設標準,規范實施流程,創新管護辦法,切實做好新時期小農水建設管理工作,助力“十四五”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