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紅
(臨夏州人民醫院,甘肅 臨夏 731100)
腦梗塞發病突然且發展迅速,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死亡。研究數據表明,偏癱在腦梗塞患者中的發生率達60%~80%,是腦梗塞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早期康復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著決定性作用[1-2]。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臨夏州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腦梗塞肢體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1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8例,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61.03±9.71)歲。觀察組中,男27例,女24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1.26±8.1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塞肢體偏癱相關診療和護理標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宣教該病的治療手段及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多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日常消炎服用抗感染藥物要謹遵醫囑。患者部分身體機能出現障礙,難免導致情緒低落,嚴重者可出現焦慮、抑郁。醫護人員需及時給予心理護理,告知患者以往病例需經一段時間的康復才能恢復正常生活,使患者建立積極健康的心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肢體康復訓練:(1)床上階段。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且神經系統未出現相關癥狀后進行床上訓練。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分為不可自由活動和可自由活動。不可自由活動的患者由醫護人員對患側肢體進行按摩,每次按摩時間不超過30 min。開始時每天按摩1次,后期根據患者的恢復及耐受度逐漸增加至每天3次。可自由活動的患者采用翻身、抬腿、伸屈肢體等更為有效的肢體端鍛煉措施。(2)床下階段。患者從借助輪椅行走過渡至正常行走,通過攙扶和拄拐等措施幫助患者進行平衡性鍛煉,肢體恢復協調后進行室外自由行走運動。(3)加強階段。患者從吃穿住行、洗漱、如廁等方面開展日常生活訓練。康復計劃根據患者的實際承受能力循序漸進。患者出院前,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居家期間的鍛煉進行詳細規劃。
分別采用Fugl-Meyer和Barthel評分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對患者的恢復效果進行評估:(1)基本治愈:未殘疾,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2)顯效;輕度殘疾,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89%;(3)有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4)無效:功能缺損評分變化與治療前相比無顯著差異。
分為三個等級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100~86分為非常滿意;85~60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Fugl-Meyer、Barthel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Fugl-Meyer、Barthel評分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經護理后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但觀察組的改善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limbs motor fun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of two groups
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護理效果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of two groups
偏癱是腦梗塞最常見的并發癥,多數患者對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知,有的患者由于懼怕疼痛或心理悲觀等因素影響,不配合或拒絕接受康復訓練,造成依從性較差,給康復工作帶來很大困難。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進行宣教指導,利用成功的臨床實例為患者建立樂觀的心態,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為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醫護人員應制定合理高效的個性化康復訓練方案,叮囑患者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恢復。醫護人員和家屬要鼓勵患者每天參與肢體功能訓練,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3-6]。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腦梗塞肢體偏癱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恢復效果,促進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