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香
(臨夏州人民醫院,甘肅 臨夏 731100)
急性重癥胰腺炎具有起病急、并發癥多、致死率高等特點,手術為其有效的治療手段。結腸漏為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病因復雜,與手術致使胃腸道產生異常通道有關。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術后發生結腸漏后需立即行腸道造瘺,避免病情進展,影響康復效果。本研究探討造成急性重癥胰腺炎術后結腸漏的相關因素并分析護理策略,現報告如下。
選取臨夏州人民醫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術治療的52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根據術后是否出現結腸漏分為觀察組(出現結腸漏)和對照組(未出現結腸漏),每組各26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28~71歲,平均年齡(38.95±4.86)歲。病因:酗酒12例,暴飲暴食20例,膽道疾病6例,其他14例。觀察組于術后7~23 d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結腸漏。本研究經單位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免疫功能缺陷者、無法正常溝通者。兩組患者自然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護理。①術后指導患者以絕對臥床休息為主。②指導患者定期清潔口腔,并采取正確的咳嗽方法,排出呼吸道分泌物。③病房保持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溫濕度適宜。④給予低流量吸氧,維持正常的血壓及血氧濃度。⑤定期更換引流袋,并監測引流液的顏色。⑥嚴格固定導管,避免受壓、折疊或脫落,定期在無菌環境中更換輔料。⑦術后早期給予腸外營養支持,確保機體營養供應充足。后期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補充蛋白質、維生素,以流食、半流食向普食過渡。⑧指導患者遵醫用藥,并加強創面出血情況、呼吸狀態及并發癥的監測。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結腸漏針對性護理。對已經發生結腸漏的患者,加強其體征及引流液的監測,并做好護理記錄。①定期開展管內造影,了解結腸漏發生情況。定期更換引流管敷料,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②對高熱患者給予冰敷、酒精擦拭身體等護理,輔助降溫,必要時給予降溫藥物。③對無法進食的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給予腸外營養支持,待癥狀改善后,再逐漸過渡至普食。④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鼓勵其表達自身想法,通過健康宣教積極疏導患者的情緒,幫助其建立積極的心態。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統計,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性別、年齡、手術時機、引流管留置時間、手術創傷范圍等均為造成術后結腸漏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1。

表1 術后結腸漏的單因素分析 例(%)
年齡、性別、手術創傷范圍、引流管留置時間、手術時間為發生急性重癥胰腺炎術后結腸漏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其中,年齡>40歲、男性、早期實施手術、手術創傷范圍較大、引流管留置時間在3周以上及延遲實施手術者,術后發生結腸漏的風險更高,見表2。

表2 急性重癥胰腺炎術后結腸漏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2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lon leakage afte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急性重癥胰腺炎術后發生結腸漏的風險較大,影響預后,加大感染的風險。臨床對結腸漏的治療以早期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實施腸漏修補術等綜合治療手段為主。對術后發生結腸漏的患者應加強病情觀察,并做好引流護理,確保充分引流,配合正確用藥,以縮短病程,促進康復。手術操作不當可加大創傷范圍,延長術后恢復進程,還易引起周圍組織與黏膜牽拉,加大結腸漏風險。引流管留置時間過長,可加大胃腸道刺激。高齡患者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機體受到損傷后修復能力減弱,發生結腸漏的風險也較高。手術時間過長也可加大發生術后結腸漏的風險,影響術后機體康復。
急性重癥胰腺炎術后除實施常規護理外,健康宣教、引流管護理、體溫護理、營養支持、心理疏導等均可降低發生急性重癥胰腺炎術后并發癥的風險,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增強護理依從性。對已經發生結腸漏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因結腸漏而產生的不適感,增強治療依從性,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營養支持還可提升機體免疫力,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