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飛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學生A家境優越,父母平時忙于工作,學生A從小在爺爺奶奶的寵溺下長大,生活習慣養成不好,喜歡睡懶覺,且高考經過一年復讀,對學習有一定的消極懈怠情緒。上大學后,由于不適應環境,學生A出現了一些問題,先是寢室個人衛生差,寢室管理員多次提醒仍拒不改正。之后,出現無故不參加上課等問題。再后來,在一次班級選舉投票中,發生拉票行為,并在選舉結果已確定的情況下,找被選舉人商量讓出名額,企圖改變選舉結果。最后,在期末考試成績公布后,該學生是專業唯一一個掛了3科的學生。
大學生的學習教育環境優渥,由此帶來的管理和教育問題也應運而生。這些問題將與大學生教育和管理長期共存,并日益成為學生、家長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只有在思想、行為、心理上追本溯源,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才能培養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綜合分析,學生A主要有以下問題。
一是對待集體和個人方面,把個人擺在優先位置。學生A凡事都以是否對自己有利作為做事和為人的衡量和判斷標準,把一切與自己相反的人和事,都放到對立面,是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學生A屢次犯錯,即使牽連宿舍的同學,即使對班級的整體形象造成不好的影響,也不勇于承擔責任,在整個班級中產生了負面效用。二是對待紀律和自由方面,把自由擺在優先位置。學生A在大學生活中完全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作息不規律,甚至出現不去上課的問題,且多次被批評都是表面服從,事后還會重犯。這種只想無條件的享受自由,卻不自覺遵守學生文明行為規范和學校制度規定的意識較強,是學生A發生違規行為的又一重要原因。三是對待義務和權利方面,把權利擺在優先位置。學生A沒有正確看待大學的學習生活,主觀認為考上大學就是進了保險箱,個人自主學習能力差,且沒有找到將來的職業方向,所學專業也是由家長代為選擇的,在學習上被動應付,存在上課人在心不在的問題,專業學習跟不上,造成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加大。四是對待吃苦和享樂方面,把享樂擺在優先位置。學生A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惰性,上課留的作業不能夠按時完成,造成學業成績比較低、專業掛科多的問題。大學本科的課程體系設計復雜、理論難度大、專業性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更高要求,學習成果往往取決于課下的努力程度,學生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符合專業培養的基本要求,學生A對此的認識不深、準備不夠是不能適應學習強度和壓力的重要原因。
學生A的問題不僅僅是習慣的問題,還有更深層次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必須抓住要害積極引導、反復教育才能予以解決。
一是指出問題所在。針對學生A屢次犯錯且不接受批評教育的情況,采取果斷措施,取消其學生會職務,并對其拉票行為進行公開批評教育,對其遲到、曠課行為依規進行通報處理,形成有效震懾,使其敬畏制度,服從管理。二是充分調查了解。通過與班長骨干、任課教師和宿舍管理教師交流,了解學生A的現實表現和存在問題,研究制定方法和對策,有步驟的一步一步做實教育轉化。三是與家長有效溝通。把學生A家長請進學校交流,說清其現實表現和學校制度規定,本著關心關愛的目的,共商教育方法和對策,取得家長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四是與本人深入交流。堅持學生A的主體地位,聆聽他的心聲,與其共同研究未來職業方向,并據此確定學習目標,鼓勵其為實現個人理想而努力奮斗。五是做好氛圍營造。借助宿舍和班級平臺,開展明辨是非、追求卓越、互助利他的交流討論,以優良的班風和寢室風氣影響學生A的思想和行為。六是堅持經常性監管。對照學生A的個人承諾和目標,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和管理,確保不出現反復。
經過由淺入深的教育,學生A從抵觸學習、抵觸管理,到認識錯誤,再到重新審視自己,跟父母建立有效溝通,取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選擇了自己理想的專業,從思想和行為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堅持問題導向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原則,做好大學生工作就是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戒掉陋習,養成良好習慣,為學生成人成才加油助力。
一是在導向上要始終保持堅定的立場。教育者要針對學生犯錯誤的性質進行區別對待,否則學生會建立錯誤的價值導向。批評應以教育引導為主,給學生反思自身問題的機會,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讓學生在關心關愛中改正自身的問題。二是善于用制度進行教育和管理。大學生教育就是要通過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對學生行為進行干預、治理、約束,引導學生形成自覺、自發和自省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三是要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學生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學生問題歸根結底都能從家庭環境中找到原因。因此,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既要關心關注學生的問題,努力把問題搞清楚,更要注重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和方法。首先,切忌在家長面前表現出個人對學生的主觀態度,只能從關心關愛的角度談學生問題,否則會把自己推向學生和家長的對立面,與家長共育就會適得其反。其次,要有理有據,簡明扼要地把事情講清楚。要講客觀表現,而不是對學生的看法,要講學校的制度規定和利害關系,而不是個人的意見。少建議、多鼓勵,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最后,要有明確的目標。聯系家長是為了把情況說清楚,與家長和學生做進一步的溝通,目的是啟發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四是抓住學生自身這個問題本源。大學生處在叛逆期,他們有掙脫思想束縛的強烈愿望,對家長和學校的管理往往存在抵觸情緒。為此,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并多加鼓勵和支持。如案例中的學生A,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無法專心學習,這時就要尊重他的選擇,支持他追求喜歡的專業。五是要采用符合實際的方法。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從實際出發,對學生有效果就是好的方法。六是要有包容學生的海量。對學生要無分好壞,不能隨意對學生進行歸類劃分、區別對待。學校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是學生不斷試錯、學校不斷糾錯,最終適應社會的行為養成過程。處理問題學生和學生問題,就是要不斷發現、提醒和矯正,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提高、自我進步。
從學生的成長環境出發,找準學生主要關切,一人一策,以制度為依托,建立家校共育體系,堅持用正能量引導,啟發學生自覺,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才能引導學生走出迷茫,走向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