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弘揚,楊 全
(廣東藥科大學 中藥學院,廣州 510006)
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學和藥學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在中藥學和藥學專業課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藥用植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藥用植物學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藥用植物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實驗技能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科學探索能力和科學素養的有效方法。實驗教學具有較強的素質教育功能,是實現大學素質培養的關鍵環節,也是啟蒙學生開展實驗活動的重要途徑。
藥用植物學實驗著重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關鍵是如何應用和選擇課堂教學模式。利用信息化的教學特點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快速傳播知識,視頻導學和開放式教學就是順應這種高效信息化教學而孕育出來的一種實驗教學模式,它嚴格遵守程序教學理論要求,有機結合了藥用植物學的特性,以現代管理學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為載體,有望成為自主學習的新主流手段。
管理實驗人員以封閉式管理和教學體制為主,并通過某些課程設置了實驗課程[1]。傳統教育科研發展水平和教育管理體制適合這種設置,但隨著科研設備的發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大學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傳統的實驗管理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學需要。藥用植物學實驗設置在相關學科的專業中,如生物學、藥學和醫學專業的學生培養中。
目前,實驗室管理和教育效率低,教育模式單一;實驗時間靈活度不夠,過于固定;跨學科的學生數不斷增加,學生信息協調和管理混亂;“填鴨式”教育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高校應建立適合創新和質量教育的管理方法和實驗教學,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走開放道路[2]。
“視頻導學-開放式”生物學實驗的自主管理和教育包括指導實驗的設計、現場錄像實驗、視頻后期制作、建立開放在線教育體系等環節[3]。這種教學模式,可利用多媒體資源和先進的網絡化信息資源提高教學教育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以藥用植物學實驗中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保護為例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制作符合目的的實驗錄像。該錄像基于視頻導學模型,從實驗課題的背景、實驗原理、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器材和材料的選擇、結果和討論,實驗反省、社會性事例的分析等方面出發,保證學生在資料的指導下不斷探究,積極思考,使整體學習過程更加流暢[4],讓學生全方位深入了解實驗室學習成果的巨大應用價值。此外,還將使用學習視頻進行預習和授課,在預習前讓學生對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保護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教學錄像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達到教學目的,有助于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
制作的實驗視頻錄像包括正確的視頻和錯誤的視頻,而且增加了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實驗中容易出錯的地方用正相反的操作來比較會引起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學生通過正確和錯誤的視頻操作比較可以清楚了解實驗操作的流程和詳細分析,鼓勵學生進行錯誤修正和修正討論。例如,鏡檢任何標本必須先用低倍鏡進行觀察,因為低倍鏡視野較大,有利于發現目標并確定要觀察的位置,不可直接使用高倍鏡。要將實驗的關鍵環節和要點以正確和錯誤的形式清楚展示給學生,使其理解實驗內容。
視頻中涉及的實驗反思部分更多的是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不僅是對實驗細節的回顧,更是清楚實驗的總體設計體系,提高學生對實驗深度的理解,激發學生的聯想和創新思維,開拓新的探索方向和視角,深化素質教育的實驗理念。所以藥用植物微細結構的觀察都必須依靠顯微鏡來進行,顯微鏡是藥用植物學實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儀器,在初次進行藥用植物學實驗之前必須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可結合視頻導學教學模式和網絡資源構建在線教學系統,在生物學網站上介紹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發現能力。運用網絡技術能夠滿足多種需求,實現了集實驗預約、實驗預習、實驗數據、實驗報告為一體的網絡開放管理模式,優化了管理體系[5]。傳統實驗預習過程中是以圖像和文字來提高對實驗過程和原理的理解,但閱讀圖像和文字缺乏動態感知,學生可提前利用視頻導學錄像理解實驗原理、內容和過程,模仿和提高視覺思維意識,以期獲得更好的預習效果。
3~4名學生為一個實驗組,從實驗設計到實施,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小組成員在利用顯微鏡鑒定中藥成分時,可以將多種中藥粉末混合進行檢測,比較不同中藥之間的顯微結構差異以及與標準品樣的異同。首席學習者需進行示范并帶動其他小組成員完成實驗,首席學習者在團隊中起著主導和合作的作用,要幫助小組其他成員提高操作技能、理論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激勵他們共同尋找實驗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