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明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哈爾濱 150086)
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相互結合,既匯總了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又體現出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啟發以及監督作用,提高了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此背景下,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價值展開深入的研究與剖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級婦產科護理專業學生224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112人。對照組女生97人,男生15人。研究組女生99人,男生13人。兩組平均年齡均在18~19歲之間。兩組學生一般資料調查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本次研究。
在婦產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對照組教師采取傳統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即在開展婦產科護理教學課程之前,要求婦產科護理學生自行閱讀相關教材。采取大班面授的模式進行教學指導,并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課后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相應的作業,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
研究組成員給予混合式教學模式,即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線上教學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學生以足夠的自由時間,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線下教學根據翻轉課堂的反饋內容布置課后作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并針對熱點問題展開線上討論。教師要充分借助網絡教學平臺,根據教學大綱的實際需求設定教學平臺的功能,以方便學生的自主查閱、瀏覽以及學習。教師首先要建立婦產科護理網絡課程,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工具。要結合婦產科護理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選擇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生頻率最高、觀點也相對較為靈活的婦產科疾病,對其展開混合式教學。為了使教學學時更加科學合理,在進行混合式教學前,應該有效地整合教學大綱的內容。可將一些容易混選且內容相關的婦產科疾病整合成一個單元,方便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見表1。
本次研究自制考核內容,形成相應的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種教學模式展開質量評估。累計發放問卷224份,回收有效問卷224份,有效回收率達100%。

表1 混合式教學單元及學時Tab.1 Mixed teaching units and credit hours

一學期的教學時間結束后,對開展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照組以及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組進行考核。研究組在理論成績和個案分析上的成績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比較分
為了更為直觀的剖析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針對研究組的112人設計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對混合式教學應用效果展開進一步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研究組成員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自身的實踐能力。雖然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但仍舊希望以后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多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見表3。
互聯網+教學的出現打破了師生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元化,教師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提供者。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婦產科專業私密性較強,臨床病例較少等不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問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還有助于提高婦產科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判斷思維能力。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教師設計情景案例,提出問題與任務,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案例匯報。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學生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查閱資料,針對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提升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們的團隊配合能力和學習自信心,使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在今后的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應大力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規避傳統婦產科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值得廣大婦產科教學工作者深入地研究與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