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平
(深圳市龍華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廣東 深圳 518110)
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區塊鏈有望建立起一種新型社會信任機制,從而被視為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分布式存儲數據庫,存儲于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目前,區塊鏈技術已在金融、醫療、保險、供應鏈管理、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取得良好應用,并逐漸向其他實體行業延伸拓展。
而在將信任視為核心理念的社保領域,與自帶信任基因的區塊鏈技術完美契合,社保領域成為區塊鏈技術最理想的落地場景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要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養老、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由此可見,區塊鏈技術在社保領域具有十分開闊的應用前景。本文將圍繞區塊鏈在人社系統的必要性、應用前景展望、應用局限性及應用建議這一話題進行討論。
為了貫徹落實大數據、“互聯網+”等國家重大戰略,切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人社部制定下發了《“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提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全面發揮我國互聯網應用規模優勢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數據資源優勢,深度挖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潛力,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創新發展。這就要求人社部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效能。
目前社保信息化管理與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新技術的出現,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等,對現有的系統建設方式和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思維方式也需要改變。二是,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存在困難。盡管近年來社保系統信息化取得較快進展,然而目前跨部門、跨系統的信息共享交換和業務處理還是一個問題。三是網絡安全管理面臨威脅,包括人為惡意攻擊和網絡病毒侵害等。在此背景下,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和社保系統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將有效提高社保服務水平,有利于推進人社數據的社會化應用。
基于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等核心技術,以及去中心化、防篡改、公開透明等技術特點,區塊鏈可以有效融入到社保系統中,為不同的社保應用場景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具有開闊的應用前景。
在當前社保信息化系統建設與應用過程中,經常面臨跨部門之間的數據融通問題,數據共享效率較低,甚至存在人為操作失誤、數據篡改等風險。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將有效化解“信息孤島”問題。一方面,通過對傳遞的數據進行哈希運算并蓋上“時間戳”,可以快速實現數據共享;另一方面憑借去中心化、分布式建設的優勢,可以確保數據在存儲、傳遞和使用過程中不被篡改,全程留痕,從而促進跨部門間的信息集成、數據共享和資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以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為例,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分布式賬本等特點,能夠快速地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相關數據的轉移,不再需要通過中心端跟每個環節一一確認,極大地節省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合約、信任機制和分布賬本等區塊鏈的核心技術能夠建立數字身份,提供政府透明度,從而提高服務水平。“數字檔案”也是區塊鏈技術在社保及醫保領域的典型應用。現有條件下,患者的病歷通常是由各個醫院統一保管,而患者不能自主地獲取個人的就診信息,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此外,還容易產生患者信息被泄露以及電子檔案被篡改等問題。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可以將患者的信息進行加密后存儲在其“數字身份”中,而且不可篡改,確保數據真實性;同時,患者也可以實時查詢自己的檔案信息,有利于實現醫療信息共享。
“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交易雙方的完整記錄進行加密儲存,從而建立起一種新型信用體系。社保系統作為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信用應用部門。信用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推動交易雙方達成良好合作,進而促進信用體系不斷優化升級。同時,也可以反作用于社保領域,促進社保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盡管區塊鏈在人社系統中應用前景較為廣闊,然而目前,區塊鏈技術仍處于發展初期,各方面發展尚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除了交易成本偏高、確認速度較慢、共識機制能耗過高、數據隱私較難保護問題外,還面臨存儲容量有限問題。由于區塊鏈技術在加密存儲數據的過程中,隨著數據量不斷增大,其占用的空間也逐漸增大,帶來的信息存儲、驗證、容量問題有待解決。
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導致監管模塊的缺失。區塊鏈技術誕生至今,產生了一系列因監管不嚴而出現的詐騙現象,不僅損害了人們的利益,還擾亂了正常的交易秩序。然而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對區塊鏈技術進行規范和約束,從而影響了區塊鏈技術在人社系統中的應用。
目前有關區塊鏈的研究大多還停留在理論驗證和技術開發階段,真正將技術落地應用地還很少。除了技術發展還不成熟和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完善外,還因為區塊鏈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如何很好地融合還有待探究。
鑒于當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確保區塊鏈技術在人社系統中順利運行,從而提升人社系統服務水平和能力,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中應注意優化區塊鏈技術問題、健全區塊鏈相關監管和法律制度、結合實際應用場景進行系統化設計等三個方面內容。
區塊鏈技術距離真正落地,還存在許多技術層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要解決區塊鏈的存儲空間問題,要根據社保領域的特點對區塊鏈存儲空間進行優化,確保每個節點都實現高容量、高精度保存,從而滿足人社系統應用的需要。二是要確保區塊鏈節點的安全性、可靠性。區塊鏈的安全性主要依靠于各節點的有力支撐,一旦節點被攻破,將會導致用戶信息泄露等問題。因此,要完善相關的技術,解決節點易被攻破的問題,提高系統安全性。
為確保區塊鏈技術的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其在人社系統的良好應用,首先要健全相關的監管和法律制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監管方案,加強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另一方面,要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對區塊鏈應用過程中的不法行為進行嚴厲懲罰與打擊,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當應用場景符合以下幾個特點時,比較適合使用區塊鏈技術:交易頻率較高,交易主體比較固定,但各方信任水平較低,且具備一定的信息系統運營能力。在區塊鏈技術真正落地前,應在具體的業務場景下進行大量實驗,確保系統能夠順利上線運行。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化時代的一種變革性技術,將對我國民生領域的運行模式產生重要的影響,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創新發展,促進社會保障管理的轉型和升級。但是在享受區塊鏈技術帶來紅利的同時,應注意處理技術不成熟、監管制度不健全、與實際應用場景的有效融合等問題,確保區塊鏈技術優勢在社保領域的發展中得到最大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