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耀 劉曉東 內蒙古準格爾經濟開發區新聞中心
在新媒體環境下,為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挑戰,但同時也伴隨著相應的機遇。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制作以及相關傳播主體逐漸向著多元化和平民化的方向發展,這使得人人都能夠制作、接受和傳播新聞信息,并對周邊的人和事進行傳播,有效增強了新聞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和及時性。對此,廣播電視臺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有效創新新聞編輯工作。具體來說,相關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加強學習,順應時代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結合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合理采取優化對策,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質量,從而使廣播電視臺能夠取得更高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化,而且相關新聞信息可以更為迅速和便捷的方式進行傳播,這使受眾能夠以更為簡單的途徑來獲取新聞信息。與此同時,現如今,新聞信息量不斷增加,而受眾對具有較高質量的內容更為傾向。因此,廣播電視臺想要有效提高新聞編輯工作質量,需要使新聞信息質量和傳播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相關廣播電視臺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相關資源和設備加大利用,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新聞工作模式。通過創新,可使廣播電視臺的整體新聞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并擴大其受眾范圍,使自身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得到增強,促進廣播電視臺的健康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廣播電視臺的相關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創新自身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具體而言,在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對新聞信息的獲取渠道有所增加,而且還可通過自身終端設備來進一步傳播和推廣新聞內容,這使傳統新聞傳播模式有所改變。所以,廣播電視臺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時,需要對新媒體的積極作用進行充分利用,有效增強新聞信息在傳播時的準確性、時效性以及真實性,確保受眾能夠及時對新聞信息進行掌握,使受眾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可使觀眾從視聽兩個方面對信息進行獲取,而為了使新聞傳播效果得到提高,需要有效創新新聞節目的相關功能和形態,使受眾能夠產生全新的新聞閱讀體驗,使受眾的滿意程度和接受程度得到有效提升[1]。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信息數量不斷增長,而且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以及相關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新聞信息傳播方式也產生了明顯變化。在這一背景下,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為了能夠有效吸引受眾,需要進一步豐富新聞內容,并朝著多樣化的方向進行轉變。具體而言,廣播電視臺需要有效創新和完善自身的新聞形式和內容,確保能夠為受眾提供豐富的新聞信息,并有效保障信息質量,使受眾的新聞閱讀體驗得到有效增強,使其能夠更好的接受相關新聞信息內容。這樣一來,廣播電視臺自身的新聞信息傳播范圍以及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拓展,并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使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
隨著我國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為了使其媒介地位得到有效鞏固,需要合理進行創新。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形式,在新媒體環境下需要有效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并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優化和創新。傳統媒體優勢主要表現在其受眾群體強大和具有較高媒體公信力等方面。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臺的采編團隊十分強大,在新聞制作上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可以有效保證相關新聞內容質量和真實性,為受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而且廣播電視臺作為宣傳黨的思想重要陣地,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可以將黨的方針和政策進行有效凸顯,這使受眾的關注度得到有效吸引。除此之外,為了使受眾能夠得到有效鞏固,廣播電視臺需要對自身的工作模式和理念進行適當調整,并對內容進行合理創新與豐富,從而體現出新聞傳播的趣味性和多樣性,確保能夠與受眾相貼近。例如,廣播電視臺可以針對養老政策、扶貧政策以及三農問題等進行有效報道,同時還可對相關民生新聞進行適當增加,從而使廣播電視臺自身的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3]。
新聞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在于對新聞事實進行描述和表達,具體采取評述和敘述等方式,使人們能夠更為深刻地了解和認知新聞事件,從而掌握政治、社會、經濟等相關信息,使社會恐慌得到降低。對此,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對新聞進行編輯時,需要對新聞報道具有的感染力和沖擊力加大重視。在現場進行新聞報道時,相關工作者需要結合新聞事件的實際情況進行敘述,并要充分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真實性以及準確性。與此同時,在新聞報道的情感表達上,需要能夠和現場氣氛保持一致。這需要相關新聞編輯工作者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而在編輯撰稿時則應準確找到對應角度,并結合新聞節目場景對情感和語言等進行合理選擇,從而使新聞現場氛圍得到有效凸顯,增強節目現場具有的渲染性,使受眾對新聞所具有的情感表達需求得到有效滿足,能夠在新聞節目當中有效感受到其所傳遞的真實情感[4]。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節目具有多樣化的形式。對此,為了使自身新聞節目的競爭優勢得到提升,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對節目策劃形式進行有效創新,采取更為新穎的方式對新聞節目進行制作,從而使受眾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例如,相關廣播電視臺可對直播類、訪談類以及互動類的節目進行推出,從而使新聞節目具有的表現形式得到極大豐富,使受眾對節目的多樣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與此同時,通過采取這種方式還可使新聞節目在制作上的趣味性以及內容上的深度得到有效提升。所以,相關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實際開展相關工作時,需要對不同節目的策劃形式進行迎合,并要與后期工作人員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對多樣化的編輯方案進行制定。在編輯消息類新聞時,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其中最為重要的新聞事實進行認真篩選,同時還應保持語言的精簡性,防止出現一些啰嗦和重復的情況[5]。
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實際工作當中應合理采取對策,使新聞報道權威性得到有效提升,確保其能夠與新媒體環境相適應。廣播電視臺是黨的思想傳播的重要媒介,因此在新聞報道權威性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有著較高的公信力。而為了使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權威性得到有效提升和保持,相關編輯工作者需要對新聞信息加大審核,從而進一步保證相關信息具有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在和新媒體平臺對比后發現,其所報道的新聞信息雖然具有較強娛樂性,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虛假和夸張問題,因此容易給受眾帶來心靈上的不良影響。而廣播電視媒體所報道的新聞內容則要更為可靠,這既是廣播電視媒體的傳統優勢,同時也是其需要有效保持和發揚的競爭優勢。所以,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能夠對相關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審核。這需要廣播電視臺在招聘新聞編輯崗位的人員時,適當提升入職門檻,從而保證相關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能夠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面分析,使相關虛假新聞得到有效規避,充分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具有的權威性。
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當中,需要有效整合和加工新聞內容。而現如今,新聞信息變得越發復雜,因此需要相關新聞編輯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并掌握相關技能。隨著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新聞信息也有了全新需求,結合受眾群體自身關注角度所產生的變化,相關新聞編輯工作者也需要轉變自身工作理念,有效豐富新聞內容,從而更好滿足受眾需求。具體而言,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加大對日常新聞的關注度,對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從而對其生活需求進行充分反映,使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
廣播電視媒體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時,需要強化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其原因之一在于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可以使新聞傳播者和受眾間的距離得到有效縮短。對此,廣播電視媒體也應對這一優勢進行掌握,具體而言,相關新聞編輯工作者在開展具體工作時,應將互動性元素加入其中,對新媒體平臺進行充分利用。例如,我國遼寧電視臺所舉辦的《新聞正前方》節目,其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受眾之間進行實時互動,從而顯著提高了此新聞節目的收視率。現如今,該種互動方式在我國電視媒體當中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因此,廣播電視臺需要對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充分探索,并采取共同傳播形式,使受眾可通過平臺留言等方式,加強和電視臺新聞節目之間的互動。而相關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對稿件進行創作時,同樣可以對受眾的意見進行適當結合,從而使受眾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使電視節目的質量和吸引力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具有全新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廣泛性、創新性以及多元化。而針對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為了促進我國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有效創新新聞編輯工作,在充分保證新聞客觀性、時效性以及真實性的基礎上,對新聞節目的內容和策劃形式進行豐富,增強現場渲染,加強與受眾間的互動,從而使工作質量得到提升,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使新聞傳播效果得到有效增強,推動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