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會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采集素材,對即將播出的節目素材、新聞稿件等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優化,最終在電視節目中展示給受眾。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臺的受眾分流現象日益凸顯。同時,作為受眾,人們在選擇內容時,他們自身的審美要求也在不斷地提升,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廣播電視臺進行變革以及創新,切實有效地提升編輯記者的整體創新能力。實踐證明,廣播電視臺的編輯記者只有注重創新工作方式,優化內容形式,有效契合受眾的認知特征,精準把握受眾的實際需求,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內容的傳播力度,也利于優化廣播電視臺的核心競爭力[1]。
在新媒體技術持續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媒介融合已經成為發展新生態。作為傳統媒體的典型代表,廣播電視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主動融合時代發展的特征,應該積極把握時代的發展脈搏,切實有效地推動自身的發展以及變革創新,積極有效地提升廣大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實踐證明,在新時代背景下,深入全面地提升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著重提升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能夠更好地把握受眾的訴求,能夠充分整合新媒體的發展優勢,積極推動廣播電視臺節目內容的創新以及優化。編輯記者是素材編輯以及提煉的主要“操刀人”,若他們不具備相應的創新能力,仍然采用傳統的編輯手法以及方式,則很難保障以及提升電視節目的品質,更無法真正滿足受眾的認知需求。相反,若他們在編輯工作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融入創新理念,全面保障電視節目的整體品質,更好地優化電視節目的內容質量,則利于提升廣播電視的整體競爭力,也能夠科學全面地提升電視節目的傳播力。另一方面,科學且高效地提升廣播電視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還能夠有效優化他們的思維能力,不斷夯實他們的創新意識,積極有效地打造獨具亮點的廣播電視節目,在給予受眾新穎的觀感體驗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征以及優勢,更好地維系穩定的受眾群體。
在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實踐中,編輯記者是非常重要的組成元素。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科學全面地推動廣播電視臺的發展與創新,為更好地優化廣播電視臺的節目質量,應該注重整體提升編輯記者的工作能力,不斷優化他們的創新素養,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創新水平。現階段,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的整體素養相對偏低,亟待采用高效化的舉措來予以提升和優化。
第一,工作思維僵化,缺乏創新意識。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注重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有效地創新以及變革自身的工作方式,積極轉變工作理念,以此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的信息訴求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受眾獲得信息的途徑也變得日益多元化和廣泛化,這些都使得受眾對廣播電視的依賴性逐步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若不注重創新思維,很難保障節目的出彩,更難以滿足受眾的實際訴求[2]。
第二,工作機制落后,工作流程較為滯后。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呈現出爆炸的發展趨勢,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是非常迅猛的。在這樣全新的時代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思維能力,始終保持一定的前瞻性,整體保障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實際需要。但現階段,廣播電視臺的運行機制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整體的工作機制較為滯后,缺乏對編輯記者培養工作的重視,也沒有進行工作流程的創新以及變革,這使得廣播電視缺乏良好的創新氛圍,創新活力也明顯不足。在媒介融合的全新背景下,這種相對滯后的工作機制,這種相對落伍的工作模式,很難激發以及調動編輯記者的整體創新能力。
第三,節目內容空泛,編輯方式有待創新。對于廣播電視臺而言,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科學精準地應對新媒體的競爭與挑戰,關鍵在于提升以及優化自身的節目質量,不斷優化節目內容的品質,切實推動編輯方式的創新以及變革。但現階段,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因缺乏良好的創新意識,不注重節目內容的創新,也不注重節目品質的提升,在相關素材的把握以及利用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深度,未進行深入全面地挖掘以及審視分析等。在編輯方式上,也缺乏一定的創新,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廣播電視的發展質量,不利于優化廣播電視的傳播水平。
在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實踐中,編輯記者是重要的力量。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廣播電視臺若想實現持續快速發展,應該著重提升編輯記者的整體素養,全面優化他們的創新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應該依托于科學且多元化的提升策略,全方位夯實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
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是一項嚴謹且系統化的職業,從業人員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可以說,創新能力是綜合素養中的重要一環。科學全面地提升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應該從綜合素養的優化入手,以此來全方位推動自身的發展。一方面,作為編輯記者,應該積極把握時代的發展特色,積極轉變自身的發展觀念,不斷優化自身的思想認知,時刻牢記編輯記者的責任以及使命,正確引領輿論導向,為大政方針的宣傳提供良好的媒介,為人民提供更優質的新聞報道。另一方面,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不斷夯實自身的技術能力,積極學習以及掌握最新的傳播手段以及傳播技術[3]。作為編輯記者,應該加強自主學習,積極靠近新媒體,積極學習新媒體領域的傳播方式,有效把握受眾現階段的多元訴求,不斷夯實以及優化自身的知識體系,不斷拓展自身的認知視野。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編輯記者雖然身處傳統媒體領域,但同樣應該具備較強的新媒體素質,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為自身服務。比如在節目素材的編輯過程中,編輯記者應該學習借鑒新媒體短視頻短小精悍、傳播力強的特征,積極優化以及變革自身的編輯方式,更好地提升新聞素材的整體吸引力。此外,作為編輯記者,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還應該卓有成效地夯實自身的文化素養,不斷涉獵廣闊的文化知識,積極把握其他領域內的關鍵內容,更好地為自身服務,更好地優化自身的內容質量。
在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實踐中,為著重推動編輯記者的發展以及創新,為不斷優化編輯記者的整體創新能力,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工作機制的創新以及變革,引領廣大編輯記者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念,更好地促進編輯記者的發展。一方面,廣播電視臺應該注重優化工作機制。不可否認,現階段,部分廣播電視臺仍然沿用傳統的工作機制,這不僅工作成效相對比較低,而且整個內部缺乏良好的創新氛圍,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廣播電視臺的發展,也難以推動編輯記者的發展。基于此,廣播電視臺應該從自身做起,逐步建構完善的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創新的發展氛圍以及工作格局,不斷優化工作模式,積極引導編輯記者來加強學習以及交流。同時,廣播電視臺應該科學把握自身的傳統發展優勢,積極整合新媒體技術以及力量,成立新媒體部門,實現編輯記者與新媒體記者的融合交流等,更進一步地激發編輯記者的創新理念。當然,創新能力的提升,旨在提升編輯記者的內在動力。只有廣大的編輯記者主動積極地進行創新,自覺主動地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才能夠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為此,廣播電視臺應該完善相關的激勵考核機制,將創新融入到激勵考核的過程中,實現對編輯記者的全面性考核、全過程考核等,更好地調動他們的主動積極性。另一方面,在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實踐中,科學精準地提升編輯記者的創新素養,不斷優化他們的創新能力,還應該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念。較之于新媒體,廣播電視媒體的品牌、公信力都是前者難以比擬的。作為編輯記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理念,不斷優化自身的職業態度,積極優化自身的采編工作質量,為提升以及優化廣播電視的整體品牌而貢獻自身的聰明才智。
在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實踐中,行之有效地優化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還應該引導他們注重優化節目內容的質量,同時著重提升他們的新聞或者信息敏感度。一方面,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眾分流現象日益明顯。廣播電視臺若想維系穩定的受眾群體,若想獲得長效的發展競爭力,就必須著重優化節目內容的品質,不斷夯實節目內容的質量。但現階段,部分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在節目內容的編輯過程中,往往機械化地采用傳統的編輯方式,不注重拓展以及優化節目內容,不注重增加節目品質,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廣播電視臺的發展,也難以維系穩定且廣泛的受眾群體。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卓有成效地提升廣播電視臺節目內容的質量,不斷保障節目內容的品質,以新的視角,以新的立意,以新的編輯方式來滿足受眾的需求,更好地提升受眾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在廣播電視的發展實踐中,科學提升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有必要注重提升他們的新聞或者信息敏感度。具備良好的敏感度,能夠促使編輯記者在進行素材利用或者信息挖掘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地從新的視角出發,不斷挖掘它們內在的價值,更好地作用于電視節目內容的創新以及優化實踐中。
在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工作創新的進程中,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是重要的標志和符號。不可否認,同傳統電視媒體相比,新媒體技術的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具備較強的信息交互能力。為此,在推動編輯記者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應該科學引領他們學習以及掌握全新的新媒體技術,不斷夯實以及優化他們的整體技術素養,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工作質量。尤其是要引導廣大編輯記者積極借鑒新媒體技術來學習以及利用互動方面的內容,積極同受眾進行深入全面的交流以及互動,更好地把握受眾的實際訴求,積極采用較高的編輯技巧以及方式,全面增強電視節目內容的表現力以及互動性。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臺在發展實踐中面臨著較大的競爭與挑戰。為切實有效地推動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應該著重優化以及提升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素養,科學引領編輯記者掌握較高的編輯能力,掌握較強的創新意識,更好地服務于廣播電視臺的發展以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