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蕓 新疆音像出版社
主題出版是指以重大活動、節日或事件為基礎,開展的出版活動,可引領主旋律,推動全民閱讀,達成共識。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環境對出版行業帶來沖擊與機遇,媒體工作者在實施主題出版活動時,需綜合考慮新媒體環境的影響,提高主題出版活動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適應性,提高對群眾的吸引力,發揮其作用。
在傳統媒體模式下,受眾的思維表現出簡單、抽象特征,傳統媒體和受眾間的關系相對單一,即傳統媒體向受眾單一傳播信息,受眾的信息接收可選擇性偏低。新媒體環境下,媒介傳播更為便利,信息獲取渠道增多,在傳統媒體與受眾的關系中,受眾占據主動地位,從被動接收信息轉變為主動認知信息,可選擇性顯著提升,受眾思維表現出復雜、立體特征。就此,受眾在多元信息的影響下,產生多元價值觀念,傳統媒體在主題出版活動設計中的把關機制,徹底被受眾的個人興趣愛好所取代,主題出版的信息審查主題不再是出版社的工作人員,而是廣大受眾。在主題出版傳播策略實施中,如不能認識到受眾思維的變化,仍以媒介工作者為核心,將降低主題出版活動對受眾的吸引力[1]。
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方式更為多樣,傳統媒體以報刊、電視、廣播為主要媒介方式,新媒體以互聯網為基礎,衍生出自媒體等多種媒介形式,搶占了傳統媒體市場,受眾接觸主題出版的機會減少,影響主題出版的文化攝入。和傳統紙媒相比,新媒體可突破時間、空間障礙,使受眾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獲取信息,為受眾的閱讀、瀏覽提供便利。在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廣泛普及背景下,以傳統紙媒為核心的主題出版逐漸被網絡碎片化閱讀取代,短視頻的興起更拉近了受眾與新媒體的距離,對主題出版造成進一步打擊。在此基礎上,媒介工作者應認識到新媒體環境下的融媒體發展趨勢,依托于多樣媒介方式,創新主題出版傳播策略[2]。
在媒介領域,媒介符號具有隱喻功能,符號是媒介工作者通過傳播內容向受眾攝入文化的表征與內涵。在傳統紙媒時代,媒介符號以理智、邏輯為核心要素。新媒體環境下,開放、多元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媒介符號的核心要素轉變為娛樂。在快節奏的生活影響下,為使碎片化閱讀更為高效,傳統符號被解構為不同形式,如更為簡短的話語、直觀的表情包等,提高了媒介信息的易讀性,使傳統媒介符號產生異變,改變了受眾對符號的固有認知。例如,2020 年網絡熱門詞匯“u1s1”由“有一說一”衍生而來,這種媒介符號表達方式改變了主題出版的嚴謹嚴肅敘事模式,對主題出版造成了較大沖擊[3]。
面對新媒體對主題出版傳播的影響,媒體工作者應加強新媒體趨勢研究,明確新媒體環境下媒介傳播與受眾特征,針對性優化主題出版傳播策略,以新穎活動方式吸引受眾,發揮主題出版在文化攝入方面的主流作用,更好地引領主旋律。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新媒體打破了主題出版媒介與受眾間的信息單向傳播,創造了更為開放的傳播環境,主題出版傳播策略應隨之改變,加強與受眾互動,深入分析受眾需求,優化主題出版傳播。細化來說,媒體工作者可采取如下措施與受眾互動:
第一,構建用戶反饋機制。媒體工作者可利用新媒體的信息傳播便捷性,構建用戶反饋機制,通過郵箱、微信公眾號、APP 等網絡平臺,開通主題出版反饋渠道,鼓勵受眾將主題出版閱讀意見,反饋給出版社,使媒體工作者從受眾處了解主題出版優缺點,針對性改進相關工作,實現主題出版傳播策略優化目標。
第二,分析目標受眾需求。出版社可在定位目標受眾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技術獲取目標受眾的各類信息,如性別、愛好、學歷等,對受眾的信息瀏覽行為進行分析,建設目標受眾數據庫,以此預測受眾的閱讀喜好,為受眾提供個性化主題出版信息,實現良性互動,加強文化攝入效果。例如,2019 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受眾的愛國熱情被點燃,各大出版社出版了《我和我的祖國》《新中國70 年大事記》等圖書;2020 年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受眾對扶貧工作關注度達到最高,各大出版社出版了《習近平扶貧故事》《懸崖村》《鄉村國是》等圖書,緊扣時代發展主題,符合受眾關注內容,有效發揮主題出版傳播正能量、引領主旋律的作用。
在新媒體引發的媒介方式多樣變化基礎上,出版社應抓住該契機,打造跨媒體空間,利用多媒體語言敘事,創新主題出版產品內容,豐富主題出版形式,提高受眾對主題出版的接受度和熟悉度,拉近主題出版和受眾的距離。需要注意的是,媒體工作者在打造跨媒體空間時,應注重多種媒介間的協調融合,保持主題出版內容與衍生創作內容的一致性,避免陷入多個媒介簡單疊加的局面,防止主題出版缺乏創新性。以少兒主題出版領域為例,媒體工作者將傳統紙媒與二維碼、短視頻、AR/VR 技術等新興媒介方式融合,打造跨媒體空間,為少兒創造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凸顯新媒體優勢。例如,《中國兒童太空百科全書·中國航天》在書中配置“AR增強現實”APP,閱讀者可在閱讀文字的同時,登錄APP 直接沉浸式體驗書中描寫的太空感受,趣味十足。
同時,在少兒主題出版中,媒體工作者注重內容的多維度開發,打造少兒主題出版IP,提高少兒主題出版知名度,為主題出版跨媒體發展積累經驗。例如,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以“領風者”為IP,在出版圖書《領風者:使命起源》的同時,以馬克思生平為基礎,開發動畫片、舞臺劇和主題曲,更是為其設計專屬表情包,以多種方式呈現主題出版內容,擴大主題出版傳播范圍和渠道,實現多平臺運營,跨媒體開發效果顯著,為主題出版傳播提供有益探索。
在多媒體使媒介符號出現異變的基礎上,出版社在主題出版傳播時,應注重多元化符號的應用,利用受眾中應用廣泛的符號,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引發受眾的共鳴,更好地發揮主題出版功能。有研究指出,阻礙主題出版傳播的原因在于主題出版理論性過強,易給受眾產生唱高調、說空話的感覺,且選題高大上,學術性過強,通俗性薄弱,進而使受眾敬而遠之。就此,建議出版社媒體工作者從主流價值觀著手,了解新媒體環境下常用符號,將生活化、主流化符號引入主題出版中,以細微處著手,講大故事,實現良好文化攝入,引導受眾追求真善美。
例如,學習出版社以出版的《新中國發展面對面》為基礎,開發配套12 集動漫微視頻,以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主題出版內容,并開通“新時代面對面”公眾號,外延主題出版內容,鼓勵更多受眾了解新中國發展相關內容,強化主題出版傳播成效。在2020 年這一特殊時期,各大出版社以不同媒介符號,傳遞抗疫精神。如人民音樂出版社以音樂符號為基礎,出版《抗“疫”戰歌》;商務印書館以融媒體符號為基礎,出版《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現代出版社以貼近生活的語言,出版《武漢!武漢!2020 戰“疫”口述實錄》,以受眾熟知的媒介符號展示主題出版內容,引發受眾情感共鳴,在展示主題出版深度的同時,使受眾感受主題出版內容的溫度,更好地傳播主流價值,弘揚正能量。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到來,使主題出版的受眾思維出現變化,媒介方式更為多樣,媒介符號產生異變,衍生出主題出版傳播策略優化需求。通過本文分析,建議媒體工作者加強與受眾互動,打造跨媒體空間,應用多元化符號,解決新媒體環境下主題出版傳播困境,擴大主題出版傳播范圍,推動主題出版活動可持續發展,承擔主題出版的主流價值傳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