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婧


。。夜深,屋外雷雨交加。柳葉乘著微風和雨滴,似惡作劇的頑童般撲向不設防的書頁。我皺眉拂去這不速之客,視線卻停在柳葉之下,白紙黑字。。家鄉。憶起家鄉,第一個想起的不是難得去一次的名勝古跡,而是朝暮相伴的綿江河。。。。。。。。。。。。。。。。。
。。(開篇移情換境,由此及彼,巧妙而自然地引出對家鄉綿江河的回憶。)。。。。。。
。。猶記那場夕陽景。一日傍晚閑來無事,我隨父親去云龍橋散步。天空呈現出一片玫瑰紅色。覓食歸來的鳥兒在霞光里飛翔,它們優美的影子,仿佛一幅幅活動的剪紙。夕陽逐漸落下,照在水面上,綿江河泛起粼粼的波光,閃現出神奇的色彩,仿佛一條絕美的彩帶。遠望水天相接,共為一色。一江兩岸,綠樹成蔭,樹影婆娑,那些花花草草隨風搖曳,令我賞心悅目、戀戀不舍;亭臺樓閣,水榭丹堤,掩映在青松翠柳中,令我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描寫景物,從上到下,由近及遠,井然有序。傍晚的綿江河水天一色,美麗怡人。)
。。家鄉的綿江河,似一位溫婉質樸的女子,她用廣闊的懷抱,無言地接納著家鄉的一草一木。清晨,沿著河岸走,在翻滾的云濤下,綿江河靜靜地流淌著。芳草萋萋、楊柳依依,空氣十分清新。扶著欄桿摘幾片柳葉投入水中,驚起一片漣漪,魚兒也被驚醒,嗔怪著游到河中央的水草叢中。溫柔濕潤的春雨細密交叉,結成絲,攏成紗,輕輕地籠罩著微風撫皺的水面,自然而隨意。此時若不撐傘,便要任憑雨絲吻過臉頰,掛上發絲,又會在不經意時,讓它們潤濕外衣。微風拂過,發絲輕輕顫動,水珠滑落,滴入綿江水中。。。。。。。。。。
。。(抓住特定時間下的特定景物,描繪畫面的同時展開聯想,很好地展現了“家鄉的綿江河,似一位溫婉質樸的女子”的形象。)。。
。。扒開河邊草叢,總有些小動物藏在其中,有時是靈動的青蛙,有時是匆匆而過的甲蟲。有一次,我與小伙伴遠遠地瞥見一個黑影竄進草叢,便躡手躡腳地湊上前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擒住那家伙。。黑色的羽毛,白色的羽尖,圓圓的眼睛,小嘴一張便發出一聲洪亮的“您好”!我和小伙伴會心一笑,便知這是一只有主人的八哥,手一松勁兒,那家伙便掙扎著掠過水面逃了,水面立刻蕩起圈圈漣漪。。
。。(“扒”“躡手躡腳地湊上前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擒住”“會心一笑”“手一松勁兒”等詞句,生動傳神,情趣盎然,畫面感強。)。。。。。。。。。。。。。。。。。
。。綿江河在悠悠歲月中,靜靜地流淌,與家鄉廝守了千百年,旁觀這滄海桑田,不變的,是它的美。它是一首被書寫千年的詩,是時光譜寫的小曲,是家鄉的幸福河。。。。。。。
。。(由描寫、敘述進入抒情,由衷贊美綿江河不變的美。)。。。。。。。。。。。。。
。。若問風光旖旎何在?綿江河景獨好。。。
。。(設問句結尾,一問一答,簡潔有力,容易讓人聯想起毛澤東寫的名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表達了小作者對家鄉的喜愛與贊美,首尾照應,升華了主題,深化了主旨。)。。。。。。。。。。。。。。
。。(江西瑞金市第四中學初二·。班,指導老師:劉俊新)。。。。。。。。。。。。。。。。。。。。。。。。。。。。。。。。。
點評
劉欣同學評:文筆優美自然,恰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言之有序,內容生動具體,文字間流淌著對家鄉濃濃的愛意,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劉孜悅同學評:能準確捕捉景物特點,于細膩的描寫中融入情感。語言優美,修辭貼切,使綿江河更美麗動人。
朱侶燕老師評:作文緊扣文題,圍繞“憶起家鄉河”,用清新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屬于家鄉河的獨特景致。在寫景過程中又能多角度多維度地展開描寫,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從景到事的過渡恰到好處。結尾處的點題讓人意猶未盡。
劉俊新老師評:小作者不僅運用了動靜結合法,輔以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家鄉河優美的景物展現在我們眼前,使人身臨其境;同時,也把自己在家鄉河邊經歷的趣事娓娓道來,表明自己對家鄉河的喜愛。結尾更是妙在一問一答,直接抒發小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與贊美。
鄧春英老師評:文筆優美,感情真摯細膩。文能言聲,我想小作者定是一個富有情趣、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孩子。
劉雪珍老師評:結構完整,構思巧妙。細節描寫頗具匠心,生活氣息濃厚;遣詞造句準確傳神,如動詞的使用,使場景描繪得生動逼真;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景物描寫得令人賞心悅目,字里行間流露出小作者對家鄉河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謝燕青老師評:小作者用靈動的筆觸描寫家鄉綿江河,結構完整,思路清晰。尤其是主體部分,抓住特定季節、特定景物、特定情境,表達了對家鄉河的喜愛,感情質樸真切,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