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名家引路
一
接著,小姑娘向我們講述了房子的來歷。十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在樹林里過夜,半夜淋了大雨。他們想,這里要有一間給過路人避風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樹割草蓋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過這邊山上來拾菌子,好奇地問解放軍叔叔:“你們要在這里長住?”解放軍說:“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動。從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藥的機會來照料這小茅屋。
——彭荊風《驛路梨花》
●閱讀心得
《驛路梨花》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展開敘述,以“我”和老余的見聞為主線推進情節,通過幾件小事,表現了雷鋒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根開花,不斷傳遞的動人情景。全文中小茅屋的主人一直是個謎,直到文末部分作者才以插敘的手法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和照料者,以及搭建茅草屋的原因,作者這種巧妙的安排,再加上文中幾處懸念和誤會,使得文章情節富有戲劇性,產生了峰回路轉、跌宕起伏之勢,讀來更有韻味。
二
上星期一次體育課,我們全班都穿上剛買的新運動衣。跳完山羊,我們圍著小樹逮著玩。一不小心,我的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我坐在樹底下偷偷地抹眼淚,又心疼褲子,又怕回家挨說。萬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邊一個勁地嘆氣。忽然,她跳起來拍著屁股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一點兒都看不出來。”
……
昨天,萬芳到我家來玩。我見她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來遞到她的手上說:“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她也挺激動,從兜里掏出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送給我。
——張之路《羚羊木雕》
●閱讀心得
《羚羊木雕》講述了“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后,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這一事件。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了父母和子女兩代人對友誼的不同看法。此插敘部分是“我”在向父母回憶和萬芳之間的友情:“我”在上體育課時,不小心被樹杈劃破了褲子,萬芳把自己的褲子換給我,結果她受到了懲罰。這件事突出了萬芳的善良及兩人的深厚友情,交代了“我”贈送萬芳木雕的原因。在兩個孩子的眼里,禮物的價值遠不及友誼珍貴,但對于作為成年人的父母而言,他們更看重的是禮物本身的價值。這種安排在結構上避免了平鋪直敘,內容上更完整、更緊湊,人物形象更立體,文章的中心也一下被凸顯了出來。
三
據說他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在窮人家,這是最大的罪惡。在有錢的人家,一個人好玩樂無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稱他一聲“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難的人家,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干二凈之后,還大大占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閱讀心得
這樣一個“把自己的遺產吃得一干二凈之后,還大大占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的“壞蛋”“流氓”和“無賴”,在發了財后,竟然成為全家日思夜想,時刻等待回歸的好人和親弟弟。貧窮時痛恨,暴富后贊揚,這段插敘看似簡單地交代于勒叔叔曾經是吃喝玩樂的“花花公子”的黑歷史,實則從側面將家人們前后對于勒叔叔的不同態度進行了鮮明對比。一家人關系建立的基礎赤裸裸地被展現在讀者面前,不是血緣遠近,不是感情親疏,而是與金錢有關。
插敘就是這樣,在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同時,還能讓人物形象更豐滿,讓文章主旨更鮮明。
寫作借鑒
插敘法是指在敘述故事情節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文章平鋪直敘而插入回憶的敘述。插敘可以豐富和補充文章的主要情節,推進或延緩情節的進程,調節敘述節奏,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題。運用插敘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內容必要,簡短自然。
插敘內容一定要與文章的主要情節或中心思想有關,不能為了吸引人眼球而刻意加入不合情理的、多余的、離奇的內容。在敘述過程中,這一部分只是對文章主要內容作補充和輔助,語言最好簡短自然,不能喧賓奪主,且要跟原文的意思連貫起來,比如前后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物形象,或補充交代必要的故事背景,豐富文章內容。
2.位置恰當,流暢連貫。
一篇文章中的插敘內容位置要合理恰當,在原有事件的敘述過程中,在前后勾連的基礎上,順勢加入,給讀者帶來一種情節銜接緊密的感覺。插敘部分的起止要交代清楚,插敘結束后一定要回到原本事件的記敘上,要做到抽掉插敘部分,上下文照樣能夠連貫起來,加上插敘則能使情節更加曲折完整,而不會給人拖沓累贅之感。
學生習作
風 波
◎曹夢琪
偌大的菜市場里,此刻正爆發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這箱梨是我跟他預訂好的!結果扭頭他就賣給別人了!”人群中央,一個黑瘦的老婦人聲調尖銳地叫嚷著,我以看熱鬧的心態在一旁旁觀,這場鬧劇已經持續近半個小時了。
三個當事人被圍在中央:老婦人穿著寒酸,骨瘦嶙峋,辯起理來倒是咄咄逼人;一個二十出頭的姑娘快速扇著扇子,一副極不耐煩的模樣;攤位主人是個老漢,他的兩只手老實巴交地交握在一起,渾濁的目光瞥瞥這邊又瞥瞥那邊。
“你說會回來買就會回來嗎?你不來人家大爺還等你一輩子?天兒這么熱,人家又不欠你的!”那姑娘手上的扇子揮得更快了。
“我不管!我和他說好的!我回家取車子來拉這箱梨!”老婦人顯然是氣極了,一雙眼睛里冒著比烈日還灼人的火。
我努力回憶事情的始末——
當我在不遠處的攤位排隊買冰激凌時,老婦人正巧過去買梨,她滿臉帶笑地說:“整箱梨搬不動,我回家取自行車,給我留著啊!”老漢憨笑著說:“鐵定的!”老婦人快步離開,留下一個匆忙的背影。我買到冰激凌,坐在大遮陽傘下吃。這時那個姑娘來了,“這梨不錯,我包了。”老漢訕訕笑道:“姑娘,這箱梨有人訂了,就剛剛的事兒,她取車子去了。”姑娘明媚一笑,一臉好心道:“大爺,這么熱的天,你賣給我趕早回家吃飯吧,再說你咋知道那人沒騙你呀?”老漢兩手絞在一起,一臉糾結,但最終還是沒抵過早些回家的誘惑……
此刻,老婦人與姑娘依然在爭吵著,誰也不讓誰。一旁看似憨厚的老漢卻開車“逃跑”了。沒必要再看下去了,我邊走邊想:如果老漢信守諾言,如果姑娘不奪人所好,如果老婦人寬容待人,如果人與人之間多一些信任,如果他們不被利益驅使……
風波平了嗎?但愿這樣的風波越來越少吧。
(河北昌黎縣第四中學)
點評
小作者以目擊者的身份講述了一場風波,重點刻畫了三個人物形象:看似老實憨厚的賣梨老漢,提前訂好梨回家取自行車的老婦人,后來居上買走梨的年輕姑娘。通過講述他們互不相讓,推諉爭吵的矛盾沖突,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與寬容的社會現象。其中,小作者巧妙地插入了老婦人與賣梨老漢約定的情節,使故事有本有源,連貫自然,情節曲折又合情合理。
專項訓練
世界上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發展。請留心身邊的變化,以“? ? ______ 變了”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情節中要運用插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