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麗

摘要:目的:探討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方法:選取我院8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醫養結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壓水平、不良情緒評分,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結果:實施醫養結合護理前,兩組血壓水平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均小于對照組;護理前兩組不良情緒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兩組評不良情緒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觀察組下降的幅度更大,且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5%,大于對照組的75%(p值<0.05)。 結論: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能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且能夠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醫養結合;老年;高血壓;滿意度
前言:高血壓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慢性病,是一種不斷進展的心血管綜合征[1-2]。作為無法完全治愈的慢性病,高血壓患者可以依靠藥物維持血壓穩定,然而一旦服藥就必須終身維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3-5]。特別是處于特殊生理時期的老年人群體,由于身體機能衰退、器官功能下降,很難進行合理有效的自我護理,即使發病后得到治療,仍舊需要在家庭、養老機構和醫院之間折返[6],這樣不僅降低了治療的效率,更讓治療的預后水平大打折扣。目前我國老年慢性病患者普遍缺乏長期安全的醫療照護,是因為我國的養老領域普遍采取醫養分離的模式[7-8],老年人在家休養期間無法享受到醫療服務,必須去社區醫院或者周邊大醫院問診。近年來有人提出“醫養結合”的全新模式,成為未來養老模式的主要發展方向。該模式致力于將醫療服務和養老護理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有機結合,為老人提供更高質量的生活護理和醫療服務[9-10]。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滿意度的影響,研究對象為8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1)診斷標準符合《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年版)》;(2)患者年齡在65~80歲之間;(3)高血壓2級以下;(4)居家養老或在特定機構養老;(5)患者及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器質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疾病;(2)出現高血壓危象;(3)精神或溝通障礙、意識不清。
按照“奇偶數隨機分組法”將80例患者分為40例一組,具體分組情況如下。
對照組:男:女=27:13;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71.25±3.41)周歲;病程:1~28年,平均(16.95±4.79)年;其中有文盲14例,非文盲26例;
觀察組:男:女=25:15;年齡:65~80歲,平均年齡(70.83±3.06)周歲;病程:1~30年,平均(17.42±4.14)年;其中有文盲9例,非文盲31例。
對比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均無較大差異,p值>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藥物聯合療法,即左旋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酯聯合治療,具體為:(1)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產自浙江昂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20083460,5mg/次,1次/天。(2)坎地沙坦酯片,產自日本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國藥準字H20150166,8mg/次,1次/天。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病情可適當調整藥量。
對照組實施常規養老護理,包括住院期間指標檢測、日??醋o、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出院后居家護理指導等;
觀察組給予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方法有:(1)建立醫養結合護理小組。收集每一名患者的基礎資料和聯系方式,創建微信交流平臺,由專門的責任護士負責平臺管理和日常組織交流,交流內容包括詢問病情、康復指導、心理護理和解答疑惑等;(2)組建上門服務團隊,成員包括社區醫生和養老機構服務人員,每月上門服務至少一次,服務內容包括血壓監測、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3)對看護人員展開相應的醫療培訓,看護人員包括居家養老患者的照看親屬,以及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向看護人員普及高血壓發病的預防措施、注意事項和飲食建議等。每月組織一次網絡交流會,讓看護人員互相交流控制血壓的心得,共同提高醫養結合服務的能力;(4)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定期清理患者的居所,擺放符合老人興趣愛好的家具和裝飾物,在居住社區或養老機構公共區域增加公共休閑場所,滿足患者日常外出散步、人際交流的需求;(5)生活和營養護理。組織患者群體每天早上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內容以慢跑、體操和太極拳、跳舞為主,運動不宜過度激烈。午休之后根據老人的愛好組織娛樂活動,可以為活動結果設置評分標準,對分數高、集體活動表現突出的患者給予鼓勵。制定科學營養的飲食計劃,組織患者集體用餐,對于一些無法自主進食的老人,由護理人員幫助進食,并進行一定的自主進食訓練;(6)心理護理。社會支持能增加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干預的主要目的為紓解患者日常產生的不良情緒,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并為患者及家屬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念,增加患者和家屬的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壓水平,護理后血壓水平取半年后測量均值;
(2)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評分(SAS)和抑郁(SDS)評分[11],得分越高表示不良情緒越嚴重;
(3)對比兩組患者對醫養結合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不滿意”、“較滿意”和“滿意”三項,計算總滿意度(總滿意=滿意+較滿意/總人數)。
1.4 統計學
文中計數(X2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有很大差別。
2 結果
見表1,護理前兩組血壓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護理前兩組不良情緒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評不良情緒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觀察組下降的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5%,大于對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高血壓即年齡≥65歲的老人血壓超過正常值,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在2015年末老年高血壓的發病率超過了五成[12-13],總體呈現增高的趨勢。老年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一般與動脈硬化、器官機能下降、血管彈性降低等因素有關,且受包括氣候、進餐、情緒、溫度等誘發因素影響[14],早期往往沒有明顯征兆,進展中可導致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等癥狀,嚴重影響到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15-16]。
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的實質是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共享資源,并對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該模式摒棄了傳統養老服務僅保證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思想[17-18],充分利用療養院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環境資源,從生活環境、日常鍛煉、營養支持、心理支撐等方面為老年患者提供長期護理和養老服務,能同時滿足養老和醫療的需求,較好地解決了傳統養老模式的供需矛盾,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新的養老方案[19-20]。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實施醫養結合護理前,兩組血壓水平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均小于對照組,說明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能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護理前兩組不良情緒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兩組評不良情緒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觀察組下降的幅度更大,說明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不良情緒;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5%,大于對照組的75%,進一步說明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玉,陳洪珠,盛飛,王康,邵娜.“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在養老機構老年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上海醫藥,2020,41(14):37-40.
[2]李學文,王穎,陳月嬌.醫養結合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7):3210-3213.
[3]李海燕,徐建升.中醫藥在社區高血壓醫養結合微信平臺管理模式的構建與驗證[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12):193-195.
[4]周娟,周嬋.江西省部分地區醫養結合養老模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6):3567-3569.
[5]方紅,姚紅,劉奕男.醫養結合視角下高齡糖尿病患者多學科管理[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0):191-192.
[6]東光國,付紅梅.社區醫養結合下家庭病床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9):113-114.
[7]宋紅霞,方榮華.社區護士對醫養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培訓需求調查[J].廣西醫學,2019,41(10):1332-1335.
[8]宋軼.醫養結合下的社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的構建策略淺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13):133-133.
[9] 羅飛. 構建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 5(05):20-21.
[10] 徐東麗, 許慧琳, 陳麗青,等. 養老機構老年人身體功能調查及醫養結合需求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9, 33(7):3.
[11] 鄧貴芳, 王芳, 李熹. 煙臺市不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下老年人服務滿意度現狀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 2020, 17(11):4.
[12] 魏艷麗. 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效果評價[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24):2.
[13] 詹櫻珠, 吳丹丹, 盧玉珍,等. 醫養結合模式老年護理員培訓與滿意度相關性研究[J]. 中國衛生產業, 2020, 17(14):3.
[14] 羅偉雄, 陳道慶, 凌文. 構建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28(84):2.
[15] 鄧明霞, 孫彩虹. 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對居家養老生命質量,心理及高血壓控制的影響評價[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21, 12(10):4.
[16] 吳新春, 殷實, 陳尹,等. 農村老年人慢病管理及對醫療服務需求的調查研究[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9, 36(5):4.
[17] 馬秀艷, 李美麗. 淺淡"醫養結合"模式在高血壓病患者康復護理中應用的可行性[J]. 中國保健營養, 2019, 29(36):184.
[18] 李曉俞, 張文光, 席楊娟,等. 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人分級照護評估研究現狀[J]. 護理研究, 2019, 33(9):1545-1548.
[19] 李樂樂, 袁圳偉, 徐仁華. 醫養結合機構老年人需求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 衛生職業教育, 2019, 37(12):3.
[20] 付楠, 宋歡, 張杰. 老年綜合評估對醫養結合服務體系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9, 2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