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李斐然
(1.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51;2.煙臺大學,山東青島 266000)
IP 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縮寫,其原意為“知識財產”,是人們在社會生產中凝結的形象符號。IP 的概念在現當代從類型上來看,動漫IP 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IP 是人們耳熟的文學經典中的人物,已經不存在版權問題,可以免費使用。例如,如來佛、孫悟空等。第二類IP 是有知識產權,版權歸屬于其創始人或公司。例如,迪士尼出品的唐老鴨和米老鼠、宮崎駿作品里的龍貓等。第三類IP 可稱為自創IP,這類IP 是新創出來的,也就是人們聞所未聞的,但是被創作出來后,被人們所熟知和喜愛的。比如熊本熊、長草顏團子的IP 形象等。此類IP 在經過長時間與受眾的接觸后,也可以被歸納為第二類IP。
我國的IP 產業在近幾年開始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從前幾年的傳統IP 產業鏈結構來看,IP 形象在問世之后,即通過內容層,變現層,衍生層來進行獲得商業利潤。文化IP 不同于以往的動漫IP,文化IP 包含的層面更深,受眾群體輻射面積更大。IP 產業鏈不管是傳統的卡通形象為主,還是當今風格形式多樣化的IP 符號,它分為上、中、下游三類產業鏈。IP 的表現內容載體居于IP 產業鏈的上游,表現內容載體即為IP 符號誕生的內容;短視頻、流量表情包、條漫等居于IP 產業鏈的中游;通過IP 形象授權建設的主題樂園,開發的移動智能游戲等衍生產品位于產業鏈的下游。如果說前期階段都在為盈利做準備,那么下游階段就是整體產業鏈的變現階段。
我國互聯網媒體行業發展迅速,網民已達7.51億,2017 年網絡版權產值6365 億元,現在流行的新媒體行業是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視頻直播行業發展尤為迅猛,2017 年視頻直播行業產值近400 億元,和短視頻行業用戶均超過4 億,蓬勃發展的視頻直播行業成為多種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此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立法等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文化金融、文化貿易、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也都給予了政策支持。特別是在支持文化創業方面,有《關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為文化領域開展創業提供了極大支持。
當前,社會新生代集中在90 后和00 后,新青年對傳統文化是熟悉而陌生的,對傳統文化逐漸淡薄,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觀念在新青年中逐漸淡化。如何使傳統文化在融入世界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特性,以及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今天如何創新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文化IP 的探索和開發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痛點。
美國學者劉易斯·芒福德 (Lewis Mumford) 曾指出:物質財富的集聚不能證明精神財富也同樣獲得發展。在異域文化的沖擊下,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存在相互博弈。據調研發現,目前市場上衍生品常用的IP 授權形象有日本的龍貓、美國的冰雪公主、托馬斯小火車、英國的小豬佩奇、海底小縱隊,韓國的超級飛俠等。而我國最經典的IP 孫悟空以及近期的哪吒都是扎根在中國這片沃土,然而市場接受度上卻沒有國外IP 火爆。因此,打造中國IP 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辛集市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東面,原為束鹿縣,公元前201 年即漢高祖六年置縣,距今已有2200 多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木版年畫、神廟壁畫、剪紙、刺繡、皮藝、紙扎、雕刻、面塑等多種民間藝術在此匯聚、融合,由此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地域文化,也為辛集農民畫這朵美麗之花提供了豐厚的成長土壤[1]。這些富有當地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與當地自然環境、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相結合,就產生了辛集農民畫獨特的藝術魅力。辛集農民畫主題內容以農村生活為主,包括民俗、民藝、民生等各個方面。畫法剛中帶柔,色彩飽和度高,明快鮮亮,造型比例不拘一格,憑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感受恣意發揮,給人以“天馬行空”的感覺。它的裝飾性強,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題材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展現當地豐富的民俗文化,如《二十四節氣》《鼓賽》《元宵燈會》《趙州橋的傳說》等;二是描繪當地農村農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勞作,如《戲水》《童趣》《摘花生》《走進新時代》等。

圖1 冀小藝IP 形象展示圖
河北省擁有獨特的燕趙文化,全省現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00 項。借助IP 傳播地域文化,項目組前期以辛集農民畫為切入口,在經過對辛集農民畫的實地走訪調研后,針對調研中采集的資料匯總成了非遺文化視頻保護庫。然后,根據河北區域文化特色打造文化IP 符號——冀小藝(如圖1)。她的名字來源于燕趙大地、河北文化。在人物IP 打造中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童年階段的“胖娃娃”,此階段的人物形象設計提取了農民畫中的題材和元素,設色鮮艷,表情溫和、圓潤,展現了熱衷好客的冀中風情。另一個是青春時期的“超酷妞”,此階段的人物形象設計中提取了河北民間藝術、傳統紋樣等多種元素,人物造型時尚、潮流,展現出自信魅力的當代青年風采。 后期,我們將賦予冀小藝的形象“不完美即是完美”“越中國,越世界”等理念,不斷挖掘文化題材,講好中國文化故事,使冀小藝更易于被廣大青年網絡用戶所接納,擴大影響力。
首先,在設計開發農民畫衍生產品時,將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地域特色為目標。將價值觀注入IP 中,通過售賣價值觀,將流量轉化成貨幣。正如那句:我們賣的不是產品,而是觀念。《創意生態》中指出后現代化的消費是當今社會的消費模式,消費的重要性不再是商品本身的功用性,而更包含了產品所代表的文化內涵。非遺文化大多是由于某種精神、美好愿景或歷史緣由結合而形成的具有獨特在地文化的美學表現。以這種文化認同為基礎的非遺IP 一旦建立,很容易與受眾形成牢固的文化與情感的共鳴與反饋。
其次,采用公益技術支持、品牌設計營銷、線下推廣等積極承接商業合作。最后,通過制作動畫片、漫畫、表情包等形式全力打造屬富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IP 符號,通過網絡平臺帶動生產——出版演繹——衍生營銷的過程,不斷吸收流量及粉絲。在有了一定量的用戶認可后,通過形象授權變現,打造IP文化產業鏈,實現IP 助力傳統文化及產業賦能[2]。
傳統文化是具有不可復制性,具有豐厚的內涵,如果我們不好好地保護傳統文化,當文化一旦遺忘消失,那么就只能存在于歷史中了。傳統文化與數字化技術和現代的生活方式的碰撞,極易產生新鮮感、話題感。能夠在多元化的媒介渠道中分發內容,引起關注。在商品經濟背景下,可以借助IP 助力傳統文化創新達到產業賦能這一全新的綜合商業模式,實現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創新。以“冀小藝”IP 形象打造為例,構建文化IP 產業鏈,在實現文旅融合傳統文化+產業授權實現產業賦能的同時,還可以不斷講好文化故事,運用網絡平臺大力宣傳弘揚傳統文化,讓中國優秀的文化活態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