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玉巖中學 廣東廣州 510000)
當前我國主體教育實驗研究正在從宏觀層面的理論轉變為微觀層面的理論研究,主體間合作學習在體育課堂上也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同,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將學生視作為教學的主體,從而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斷相互學習,從而培養學生主觀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體育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主體間性合作學習是指兩個或多個主體在合作交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以“交互主體”為中心的和諧、一致性等集體特征。這種特點使得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連接相互之前的關系,使得達成主體間性合作的共同目標。通過開展主體間性合作學習,能夠很好地發揮學習團隊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團隊學習的學習效果。
通過采用問卷調查法、單組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分析主體間性合作教學的相關數據,通過收集有關研究指標,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單組實驗法主要是選取某高中高二年級學生300人作為選項教學主體間性合作學習研究對象(男生149人,女生151人),在一學期的時間內進行單組實驗研究,然后對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及運動素質進行分析。
當前我國高中體育教學中,往往會開設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球類課程供學生進行學習,在學習這些必須完成的課程以后,教師可以結合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選擇體育課程,然后讓學生自己定下學習的目標、內容,再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開展學習。通過這種必修和選修的體育課程方式,不斷為學生構建全新的體育課程學習方式。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規律,通過系統的教學方式,不斷研究主體間性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通過研究出來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對課堂進行系統的組織,不斷調整自身教學的方法,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傳統學習的方式主要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這使得體育教學課堂的氛圍相對活躍,很多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發表意見。主體間性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使得體育課堂的氣氛不斷得到活躍,首先讓小組內成員充分交流自身的看法,集中加以討論,然后再發表小組的看法。小組內進行討論的時候,是小組內的主體與主體的相互溝通,沒有出現忽略某一個人的看法的現象,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思考問題的所在,從而實現小組的共同進步。
高中體育課程中引入主體間性合作學習以后,對學生的學習課堂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使得教學課堂變得更為活躍,學生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在實施主體間性合作學習以后,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改善(詳見表1)。
教師在高中體育教學課堂上采用主體間性合作學習以后,學生的跳高、跳遠、仰臥起坐等指標都能夠在之前的成績上普遍實現提高。
表1 實驗前、后學生的運動素質對比(±s )

表1 實驗前、后學生的運動素質對比(±s )
指標 實驗前 實驗后握力(kg) 32.16±4.19 38.35±6.11臺階指數(kg) 52.38±5.92 53.61±5.14立臥撐(次/s) 30.11±7.23 32.35±5.66跳遠(m) 3.51±0.57 3.69±0.85 50m跑(s) 8.02±0.81 7.97±1.01
體育教師在使用主體間性合作學習以后,學生往往對主體間性合作學習更為認可,這說明學生在經過主體間性合作學習以后,能夠很好地掌握相關教學內容,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步,這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與學生的學習成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主體間性合作學習很好地滿足了教育改革的目標,使得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可以依據自己的喜愛進行學習。學習的團隊能夠很好地凝聚在一起,使得學生能夠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進步,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團隊的優勢,從而使得學生的興趣不斷集中在學習中,這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主體間性合作學習能夠使得教學課堂營造出相互學習的氛圍,使得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這也是主體間性合作的交往過程。這種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規范學生的道德水平,不斷加強學生的社會道德感,從而滿足當前社會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所以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可以由傳統的合作學習轉變為學習合作的方式。教師采用主體間性合作學習方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從而使得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學習,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的弊端,從而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當前我國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主體間性合作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利用主體間性合作能夠很好地強化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單單能夠促使學生的體育能力個性化發展,還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他人共同協作,不斷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