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廣大曲藝工作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用說唱匯聚力量,用故事傳遞真情,以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曲藝活動推動和促進地方曲藝創作繁榮發展,為助力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力量。河南省曲藝家協會連續舉辦7 屆的“河南曲藝牡丹獎”就是最具特色的品牌活動。
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河南曲藝藝術底蘊深厚、曲種繁多、名家輩出,新人新作不斷涌現,本著“弘揚民族藝術,繁榮河南曲藝,不斷推出優秀曲藝作品和曲藝人才,表彰在曲藝藝術領域取得突出成就、作出較大貢獻的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的宗旨,河南省參照中國曲藝牡丹獎的設置方案,于2008 年設立了“河南曲藝牡丹獎”。該賽事由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曲藝家協會共同主辦,各地市輪流承辦,兩年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7 屆,可謂亮點突出、成效顯著,推出了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曲藝精品佳作,受到專家、領導、編導演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一致好評。如今“河南曲藝牡丹獎”已經深入人心,成為河南曲藝繁榮的助推器、發展的風向標,探索出了一個貼有河南標簽的成功模式。

河南省曲藝團在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全省曲藝大賽頒獎晚會上表演曲藝聯唱《老家河南》
2020年11月15日至18日,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全省曲藝大賽在駐馬店市泌陽縣成功舉辦。本屆大賽是近兩年來全省曲藝創作優秀成果的一次集中的大展示,也是對全省曲藝表演隊伍的一次大檢閱,薈萃了2019 年至2020 年全省廣大曲藝工作者在曲藝創作和曲藝表演中的優秀作品,共有來自全省18 個省轄市、300 多位參賽演員報送的80 多個作品參與初選。經過專家認真評定,最終36 個作品入圍本屆決賽。歷時兩天3 場角逐,共評選出節目獎8 個,表演獎8 人,新人獎6 人,文學獎4 部。從參賽作品來看,數量、質量較以往都有所提升,有新改編創作的傳統歷史故事,也有反映精準扶貧、全民抗“疫”的時代新作,貼近群眾,表現出了黃河兒女在新時代的新風貌,貼近時代、貼近生活,反映了中原大地的時代新聲,充分體現了河南曲藝創作演出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至此,河南曲藝牡丹獎走過了12 年的輝煌。河南曲藝牡丹獎每屆活動的參賽參評牡丹獎的作品都是從全省各地報送的眾多節目當中經過層層篩選、優中選優挑選出來的,而且均是立意新穎、主題鮮明、歌唱現實生活、弘揚主旋律、充滿正能量的新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曲種代表性,展現著曲藝藝術在文藝春風鼓舞下煥發出來的多彩英姿和嶄新風貌。通過該平臺,河南選拔推送了眾多優秀人才和節目走向更高級別的專業賽事并且取得了優異成績。比如:在中國曲藝牡丹獎大賽、中部6 省曲藝大賽、CCTV 全國相聲大賽、全國馬街書會邀請賽及“李潤杰杯”全國快板書大賽等國家級賽事中脫穎而出的范軍、史不凡、王國軍、陳紅旭、文華、李廣宇、白軍宣、陳梅生、師亞峰等曲藝名家、新秀,均已成為河南曲藝的代表人物和中流砥柱。他們從河南曲藝牡丹獎起步,一步步走向了全國,為河南曲藝爭了光、添了彩,以不爭的事實檢驗和見證了河南曲藝牡丹獎的品牌效應和人才孵化作用。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曲協還利用河南曲藝牡丹獎比賽間隙,組織大批優秀節目走向基層、深入一線,為老百姓進行公益展演,在展示曲藝藝術成果的同時,也推廣普及了曲藝藝術,讓從群眾中來的曲藝作品反哺群眾,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使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了解曲藝、喜歡曲藝,為河南曲藝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新時代呼喚曲藝精品,新征程需要曲藝佳作。為助力中原更加出彩,講好河南故事,河南曲藝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更注重貼近時代,圍繞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抗擊疫情、傳承紅色基因等重大主題和時間節點,立足生活,關注百姓關心的熱點話題,把取材于基層的真實體驗融入到曲藝作品,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體現“四個謳歌”,不少參加河南曲藝牡丹獎的作品都是曲藝作家在參加河南省曲協組織的采風活動中發掘素材、尋找靈感提煉創作而成的,具有鮮活的生活氣息、濃郁的地方風味和嶄新的時代品位。
近期舉辦的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專場比賽中,涌現出了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這其中既有新改編自傳統傳說的歷史傳奇,也有反映精準扶貧、全民抗“疫”的當代故事。板書對唱《最美逆行者》歌頌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戰士,相聲《綠水青山看俺村》反映脫貧攻堅一線真實故事,喜劇小品《愛情快遞》戲劇化的編排、具有時代美感的舞臺呈現,創意十足。
河南曲藝牡丹獎是河南省曲藝的標桿,不僅使一批青年才俊借助這個平臺嶄露頭角,也有不少長期活躍在基層的民間說唱藝術工作者在大賽中亮相。根據鄂豫皖革命老區的真實故事編排的大調曲子小品《馬大嫂救傷員》的演職人員皆為來自民間的曲藝骨干,他們不俗的表演令觀眾稱贊不已。專業人士顯身手,基層骨干不掉隊,群英薈萃、新意迭出,河南曲藝藝術多元化發展態勢顯著。
近年來,河南省廣大曲藝工作者在河南曲藝牡丹獎的激勵下,不斷深入生活,扎根基層,服務人民,創作了一批謳歌中原的出彩作品,曲藝品種多、表演樣式全,涉及題材廣,反映了河南曲藝人孜孜不倦的創作熱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河南曲藝牡丹獎參賽地域覆蓋范圍廣闊、人員參與廣泛、作品曲種豐富,作品主題鮮明,表演細膩動情。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在兩天3 場的比賽中,參賽選手從服裝、化妝造型到表演,都一絲不茍,用心演繹,用精湛的藝術詮釋了曲藝人的嚴謹態度和時代風采。他們中既有專業曲藝團體演職員,也有基層個體藝人,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也有正值青春的曲藝“新生代”。曲種涵蓋河南墜子、二人轉、相聲、小品、鼓兒哼、三弦書、大調曲子、北京琴書、睢州敲琴、快板、快書等10 多個,展現出新時代河南曲藝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可喜局面。
曲藝要傳承發展,發現和培養青年人才尤為重要。河南曲藝牡丹獎無疑是發現優秀新人新作的渠道,而對年輕曲藝作者和演員們來說,每參與一次都是向專家名家老師求教學習、與同行們交流切磋的良機。幾位青年曲藝演員坦言,現在曲藝賽事活動相對比較少,有這么一個平臺很難得。參加展演不僅是展示自己,更是開闊眼界。通過河南曲藝牡丹獎把全省的青年曲藝演員集中在一起,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有益于全省曲藝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
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有河南墜子演員王鑫鑫、楊曉丹,三弦書演員盛果,北京琴書演員李大志,相聲演員郭嘉,山東快書甄進超這6 位青年才俊獲得新人獎,這不僅對他們是鞭策和鼓勵,也讓更多青年曲藝演員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充滿了動力。
在唱曲類專場中,不僅演唱者直工直令、韻味十足,整齊的伴奏樂隊陣容,也獲得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評委之一曲藝家趙連甲激動地說:“在京津地區很多鼓曲類的比賽中,伴奏人才稀缺,樂隊都是已經年事已高的伴奏老師。但河南不愧是曲藝大省,不光演員唱得好,而且樂隊伴奏老師傳幫帶作用明顯,老中青人才梯隊初具規模,人才呈年輕化趨勢。”曲藝是說唱藝術,從這次比賽來看,與其他省份相比,河南曲藝唱的比說的多,新人多,后備力量大。評委們對河南曲藝提出了新的希望,期待有一批精品力作,推向全國。
獎項獲得者紛紛表示,作為曲藝人,我們會努力奮斗,繼續拼搏,肩負起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歷史使命,創曲藝精品,從“高原”向“高峰”奮進,續寫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出彩華章。
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大賽,參選作品舞臺上風格各異,特點鮮明,不僅展示了河南曲藝大省的實力和水平,通過泌陽融媒、百姓文化云等平臺全程網絡視頻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10萬人,讓更多觀眾領略到曲藝藝術的精彩魅力。更重要的是通過作品的展演和專家的深入點評,選手們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收獲了進一步提升作品質量的寶貴意見,達到了學習、交流、提高的目的。
擔任本次大賽評委的河南曲協主席范軍賽后對演員表演給予點評時,肯定了近幾年河南曲藝取得的可喜成績,新人新作涌現、表演隊伍持續壯大。但也在河南曲藝牡丹獎大賽上暴露了一些問題,即作品創作中存在明顯短板。他強調提高思想內涵和創作水平永遠要走在表演的前面,參賽演員要認真對待專家評委指出的問題,正視差距,迎頭趕上。省曲協也將有針對性地調整工作思路和方向,進一步加強曲藝創作,多培養新人,如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曲藝界名家老師給年輕人傳授創作表演經驗,提升基層曲藝藝人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
河南曲藝牡丹獎評選比賽活動,是河南省曲協在新時代曲藝工作中的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和成功實踐。河南省曲協主席團、曲藝名家共聚一堂,謀發展、促繁榮、凝聚共識和力量,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幾年的努力方向,在新的工作中將持續加大對基層曲藝工作者創作表演技能、水平、素質提升的扶持投入,通過組織更多的采風創作、創作研討班、曲藝論壇和形式多樣的展演交流活動,帶領全省廣大曲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激發創作靈感,創作粘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曲藝節目,培養人才、壯大隊伍、打磨精品,促進曲藝創作表演事業的持續良性發展。
曲藝藝術作為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的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準確把握、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豐富內涵,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立足河南文藝繁榮發展的堅實基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省曲藝工作者豪情滿懷,歷久彌新的傳統曲藝文化必將與時代同步,迸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涌現出更多催人奮進的精品力作,為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凝心聚力,助力鑄就中原文化新輝煌。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河南省曲協力爭推出一批反映黨的事業發展歷程的優秀曲藝作品,向黨的生日獻禮,向全省和全國人民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