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玢玢
(林州市中醫院脾胃科,河南 林州 456550)
慢性乙型肝炎(CHB)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致的肝臟慢性傳染性疾病,臨床可表現為畏食、腹脹、惡心等癥狀,若早期沒有及時控制,隨著病情逐漸進展,可發展為肝癌、肝硬化等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目前臨床治療CHB多采用拉米夫定等藥物,能夠直接滲入病毒DNA鏈中,阻斷其DNA合成,發揮強效抑制病毒效果。但臨床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可對這類藥物產生一定耐藥性,降低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轉陰率,故其他治療方案對疾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1]。芍藥甘草湯由芍藥、甘草兩味中藥組成,具有養肝血、止肝痛等功效,在CHB防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2]。鑒于此,本研究探討CHB應用芍藥甘草湯+拉米夫定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CHB患者,依據治療方案不同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51例)。觀察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21~63歲,平均(42.13±2.09)歲;病程2.0~6.0年,平均(4.05±0.33)年。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0~64歲,平均(42.06±2.15)歲;病程2.5~5.5年,平均(4.11±0.3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①西醫符合CHB相關診斷標準[3]。②中醫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診療指南(2018年版)》[4]中CHB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肝郁脾虛兼濕熱型,主癥:脅肋脹痛、腹脹便溏;次癥:納呆食少、尿黃、身倦乏力;舌脈:舌質淡有齒痕、苔黃膩或薄白,脈沉弦。
(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上述CHB診斷標準。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陽性、HBeAg陽性。③臨床資料完整。④對研究藥物無過敏史。(2)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或肝性腦病。②入院前3個月內接受過抗病毒治療。③合并其他類型肝病與病毒感染者。
兩組治療期間均予以護肝退黃、合理飲食、休息等綜合支持干預。
1.4.1 對照組 采用拉米夫定片(上海迪賽諾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 20180106、20190112,規格:0.1 g×14片)口服治療,1片/次,1次/d。連續治療1年。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藥方組成:芍藥24 g,甘草24 g。1劑/d,加水煎汁,取藥液400 ml,于早晚各溫服200 ml。根據患者癥狀隨癥加減:肝火甚者選用赤芍,血虛陰虧者選用白芍;若患者黃疸較重,則加金錢草、茵陳、虎杖各10 g;若患者腹脹較重,則加陳皮、大腹皮、木香各10 g。連續治療1年。
①治療1年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5]: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肝脾回縮或恢復正常,無壓痛及叩痛,HBsAg、HBV-DNA、HBeAg均轉陰,且上述指標達到6個月以上的穩定時間;有效:癥狀明顯減輕,肝脾腫大不變,壓痛及叩痛不明顯,HBV-DNA、HBsAg、HBeAg有1項轉陰,且上述指標達到3個月以上穩定時間;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顯效例數與有效例數之和占總例數的百分比即為總有效率。②治療前及治療1年后,分別采集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取血清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Roche Modular P800)測定總膽紅素(TBIL)、谷草轉氨酶(AST)及谷丙轉氨酶(ALT)水平。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4%,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上述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CHB是指HBV持續感染時間超過6個月,致使肝臟發生不同程度炎癥壞死或肝纖維化的慢性疾病,由于該病具有一定傳染性,可通過母嬰、血、性接觸等方式傳播,故已發展為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臨床治療CHB尚無特效藥物,因此,探尋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對疾病預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多采用核苷酸類似物等西藥治療,拉夫米定作為一種新的核苷類似物,是目前臨床應用中最具代表、療效最好的抗病毒藥物,其對HBV有較強抑制作用,進入機體后,可在HBV感染細胞及正常細胞內代謝生成拉夫米定的活性形式,即拉米夫定三磷酸鹽(3TC-TP),其為HBV聚合酶的抑制劑,也是該聚合酶的底物,當3TC-TP滲入到病毒DNA鏈中,可對病毒DNA鏈的合成和延長發揮競爭性抑制作用,從而阻斷病毒DNA合成[6-7]。同時,3TC-TP對正常細胞的脫氧核苷的代謝不會產生干擾,且在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為80%~85%,可在1 h左右達藥峰濃度,但臨床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可對這類藥物產生一定耐藥性,降低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轉陰率[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AST、ALT、TBIL水平較低,表明CHB患者采用芍藥甘草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祖國醫學依據肝郁脾虛兼濕熱型CHB的臨床表現,將其歸于“脅痛”“黃疸”范疇,其病因為濕熱邪毒入侵、肝失疏泄,故臨床治療中應遵循清熱利濕、疏肝健脾等原則。芍藥甘草湯中,芍藥為君藥,養血和營、斂陰平肝,輔以臣藥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兩藥合用,可達養肝血、止肝痛之功?,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芍藥中主要化學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揮發油類、芍藥苷等,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肝功能、抗肝纖維化等作用,其中芍藥總苷(TGP)為白芍主要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等優點,對促進HBeAg轉陰具有重要作用[9-11]。甘草中含有甘草酸、甘草黃酮等成分,可通過阻礙羥脯氨酸生成,發揮抗肝纖維化作用,恢復受損肝功能,增強機體免疫調節作用[12]。
綜上所述,CHB患者采用芍藥甘草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