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美娥 李燕梅 徐耀榮 謝麗花 曾敏
相對于剖宮產來說,自然分娩對于產婦的身體恢復及新生兒的健康成長都有促進作用。即便如此,現階段多數產婦在進行分娩時依然選擇剖宮產,這是由于自然分娩的痛感較強,產婦對于自身承受能力沒有足夠的信心。特別是初產婦由于缺乏相關的生育知識與經驗及產程中應對分娩疼痛的技巧,對分娩的恐懼擔憂等不良情緒表現非常突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認為,提升個人對完成特定任務所具有的行為能力的自信程度,能幫助個體完成該任務[1]。而無保護會陰接產技術在孕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應用可降低分娩過程中的會陰撕裂、側切等痛苦,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2]。因此為促進自然分娩,改善初產婦分娩結局,現將提高初產婦的分娩自我效能與無保護會陰接產術聯合應用于產科臨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本院進行分娩的400 例孕足月、低危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身體條件健康,無其他原發病,在產前均接受過醫院安排的所有檢查項目,400 例初孕產婦均自愿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進行生產。年齡22~34 歲,平均年齡(26.45±1.24)歲。根據接產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00 例。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產前自愿參與產婦學校免費課程,入院后按常規產前護理給予相應的導樂減痛措施及應對指導,分娩時給予傳統的保護會陰接產技術。實驗組產婦產前、產程中針對性給予增強分娩自我效能的干預措施及無保護會陰接產術,具體措施如下。①直接經驗:在分娩過程中助產士主要引導產婦婦回憶懷孕過程,特別是成功克服懷孕各個時期不適,并就此給予肯定與鼓勵。由于初產婦沒有分娩經歷,懷孕過程是她獲得直接經驗最重要的環節。同時,助產士要在分娩前對產婦學校上課登記情況及知識掌握程度進行了解,并針對性給予強化健康教育,分娩開始前對無保護接產技能進行介紹同時向產婦說明其要配合要點指導與訓練。角色教學、現場示范等方式進行情景教學的方式也是不錯的選擇,能夠使產婦體會自然分娩的過程,達到消除其內心顧慮的目的。入院后,針對個體產婦制訂分娩計劃,每完成一項,或進展到一定程度,給予產婦正性回饋,增強其分娩信心及分娩的應對能力。②間接經驗:建立孕媽媽微信群,對相似案例成功自然分娩的初產婦親身經歷或典型案例進行分享,發揮榜樣的作用影響產婦。進入產房后,為了緩解孕產婦的緊張情緒接產助產士需要進行自我介紹同時為孕產婦介紹手術過程中要使用的分娩儀器,設備,使產婦對生產環境更加熟悉。③言語勸說:分娩過程中,經驗豐富的助產士或產科醫生等專業性強的醫務人員可適當對孕產婦進行言語溝通,家屬也是與孕產婦進行溝通的優選對象之一,特別是孕產婦丈夫的鼓勵能夠對孕產婦的生產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陪產前助產士對家屬的個人身體狀況,情緒控制能力等進行簡要評估,同時進行必要的知識宣教。使其持續不斷的為產婦輸送正能量[3]。④生理和情緒反應:前文提到,生產之前要讓孕產婦提前參觀熟悉產房,介紹分娩的相關流程。此外,在分娩開始前助產士還應對孕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認真傾聽,了解產婦對于分娩過程存在的各種問題,必要時可對其進行針對性強的心理疏導,最大程度上減少孕產婦生產前的負面情緒。生產過程中可適當使用相關導樂減痛措施,減輕分娩疼痛,緩解產婦不適,最終達到提高產婦的分娩自我效能的目的。⑤操作:實行無保護會陰接產技術:助產士根據情況洗手上臺接產,手術過程中不采取任何措施對胎頭娩出的角度和方向及會陰進行干預。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產婦自我效能得分、分娩相關指標、產婦滿意度。本院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孕產婦分娩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程度制定了相關內容的量化表,該表格的評價分數為0~10 分,評價分數于產婦的自我效能成正比。其次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及具體情況進行統計,主要包括產婦會陰的撕裂程度、新生兒呼吸狀況、生產時間及產后一段時間的出血量變化等。最后對兩組產婦的分娩滿意度進行調查,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自我效能得分對比 實驗組的自我效能得分、結果預期、效能預期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分娩相關指標對比 實驗組第一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分娩痛感評分、會陰側切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新生兒產傷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產婦自我效能得分對比(,分)
表1 兩組產婦自我效能得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兩組產婦分娩相關指標對比[,n(%)]
表2 兩組產婦分娩相關指標對比[,n(%)]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產婦滿意度對比[n(%)]
實驗組的自我效能得分、結果預期、效能預期得分分別為(257.43±13.2)、(127.83±12.1)、(117.10±16.2)分,均高于對照組的(219.47±15.4)、(114.45±19.7)、(108.46±15.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第一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分娩痛感評分、會陰側切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新生兒產傷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分娩自我效能感的改善 實驗組基于增強孕產婦自我效能基礎上實施的無保護會陰接產技術采用了多種干預措施,事實證明,采取上述一系列干預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干預措施實施后能夠明顯看到孕產婦對分娩結果的預期分數呈現上漲趨勢,且對于自然分娩的信心程度越來越高。根據自我效能感理論進行分析,自我效能感的培養與訓練對個體所產生的影響是十分積極的,在孕產婦自然分娩過程中的應用為實驗組孕產婦增強了信心,有助于其分娩過程中呼吸的調整與控制,注意力的分配等[4]。一般來說,在分娩過程中孕產婦難免會遇到困難或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感,在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強的情況下,實驗組產婦普遍能夠堅持下來[5]。
3.2 產婦分娩相關指標的優化 通過本實驗研究可以發現,采用基于自我效能增強下的無保護會陰接產法的實驗組總產程較短,在產婦分娩過程的自評中可以獲知,實驗組產婦的痛苦程度較低。這是因為,該接產方法的應用使產婦的自我效能有所提升。在此情況下產婦的自我效能使得其具備足夠的挑戰自然分娩的勇氣與信心,同時對于分娩過程中所要面臨的痛苦及部分事件有一定的考量與預期。基于此,自我效能的增強能夠對產婦整個分娩過程產生積極影響。此外,生產過程中,實驗組產婦發生會陰側切、側轉剖的概率較低,且受到自我效能的影響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處于比較放松的狀態,產后出血量相對較少,分娩之前的宮縮較對照組相比也十分規律[6]。
綜上所述,增強分娩自我效能的干預措施結合無保護會陰接產技術能夠提升初產婦正確應對分娩過程的信心,增強其依從性,更好的與助產士有效溝通與配合,促進產程,減少產婦分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