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照
在臨床醫學中,眩暈指的是機體產生空間錯覺或者在行動中失去平衡狀態[1]。眩暈屬于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而且這一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出現的幾率比較高,相對而言,神經內科老年眩暈的病因比較復雜,在臨床治療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基于此,本文則針對神經內科老年眩暈疾病的病因及治療效果展開討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神經內科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齡60~82 歲,平均年齡71.6 歲。納入標準:符合神經內科眩暈的診斷標準,且患者出現頸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將所有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研究過程中,患者一旦出現病情惡化或其他意外情況,則立即停止研究工作對患者進行搶救。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急性發作期患者:注射安定,劑量5~10 mg;間歇性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劑量75 mg,1 次/d。
1.2.2 試驗組 急性發作期患者:注射異丙嗪藥物,20~50 mg;間歇性患者:口服西比靈,10 mg/次,1 次/d,靜脈注射舒血寧,20 mg/次,1 次/d,并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75 mg/次,1 次/d。在上述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融合中醫推拿療法。中醫推拿是以我國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借助拿、按、扳等手法對患者進行推拿治療,而且以上3 種手法通常需要融合使用,通過一系列的推拿活動,使老年眩暈患者氣血得到調節,并達到理筋整復的效果,進而達到治療眩暈的目的。在對老年眩暈患者進行推拿時,需要選擇特定的穴位,具體囊括風府穴、風池穴、肩井穴、華佗夾脊穴、印堂穴等穴位,然后進行拿、按、扳等操作[2]。切了確保治療效果,醫者需要對推拿力度進行合理控制,考慮到患者為老年群體,推拿力度要適當輕一些,在推拿過程中可以采用骨膜按揉法、一指禪推法,醫者利用輕度按揉,幫助老年眩暈患者放松背部肌肉,然后以枕項線區域進行推拿操作,時間3 min。然后以患者的頸椎為重點區域進行一指禪推拿,在這一區域進行上下重復操作,時間5 min。借助拇指的力道對患者棘突進行按揉,選擇從上到下的順序,持續5 min。另外,還可以通過肌筋膜觸發點進行推拿,肌筋膜觸發點在接近骨的位置,醫者使用1 個手指并以2~4 kg 的力度進行按壓,并配合揉肩背的操作,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觸發點軟化,并達到推拿治療的目的。還可以選擇患者頸部結節狀肌肉痙攣的壓痛點進行按揉,按揉時間為10 min,然后對患者的風池穴及肩井穴進行按揉,并配合豐隆穴的點按,這一階段的按揉時間控制在5 min,之后則將患者的頸部向上拔伸,拔伸力度要適中,時間為10 s左右。為了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還可以配合點穴治療,醫者使用兩個拇指在患者眉心位置進行反復交替上推,上推次數控制在7~9 次,然后從患者眉心向太陽穴分推,以5~7 次為限。兩組均治療兩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分析老年眩暈的病因。②比較兩組療效。療效判定標準:痊愈:老年患者的眩暈癥狀完全消失,而且沒有出現復發的情況;顯效:老年患者的眩暈癥狀消失,但是有復發;有效:老年患者眩暈癥狀改善,而且有復發;無效:老年患者眩暈癥狀無變化甚至出現加重[3]??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老年患者出現眩暈的病因分析 慢性主觀性頭暈36 例(36%),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27 例(27%),后循環缺血13 例(13%),心境障礙10 例(10%),前庭神經元炎8 例(8%),偏頭痛3 例(3%),其他類型3 例(3%)。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主觀性頭暈、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后循環缺血、心境障礙、前庭神經元炎、偏頭痛等,其中慢性主觀性頭暈、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等原因占主導。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老年眩暈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癥之一,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在眩暈癥出現后,其身體會失去平衡,睜眼時會感覺到自身處于旋轉狀態,猶如坐船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無法正常站立,一些老年患者還會出現血壓降低、心率下降、耳鳴聲加大、惡心嘔吐等,在這一情況下,老年患者前庭系統、視覺系統會出現障礙,系統神經節信號會出現不對稱的情況。通過本次研究可以了解到,引發神經內科老年眩暈的原因包括慢性主觀性頭暈、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后循環缺血、心境障礙、前庭神經元炎、偏頭痛等,其中慢性主觀性頭暈、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等原因占主導。而在上述病因中,還需要對后循環缺血這一原因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這一情況的出現,則意味著老年患者很可能伴隨有腦血管疾病,因此需要對老年患者作進一步的檢查。對于老年眩暈而言,精神方面的因素所引發的眩暈也需要引起重視,這一類眩暈往往是由老年患者的負面情緒所致,如焦慮、抑郁等,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為長期失眠而產生較大的精神壓力所致[4]。針對這一情況,醫護人員一方面需要對老年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平復其內心不良情緒,進而使其病情得到緩解,另一方面,也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要求家屬進一步做好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工作,尤其是精神方面的慰藉。
在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要充分發揮藥物治療的作用,但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融合中醫推拿治療方法。相對而言,老年眩暈患者推拿治療的作用主要體現在:①通過推拿幫助老年患者重新掌握平衡力;②通過推拿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并幫助患者恢復血壓;③通過推拿幫助老年患者放松身體,緩解精神壓力,進而達到治療眩暈的目的。而且在推拿的作用下,還能夠強化對患者血管周圍神經末梢的刺激作用,促進血管舒張,提升患者椎基底動脈血供效果,從而使老年患者的眩暈癥狀得到有效改善[5]。對于醫療機構而言,為了充分發揮推拿手法在老年眩暈治療中的實際作用,要能夠從宏觀層面進行專業醫師的教育培訓,通過科學的培訓,幫助醫師掌握完備的技能,進而不斷提升推拿治療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在西醫用藥的基礎上融合中醫推拿療法能夠幫助老年眩暈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并不斷提升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