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陳建甫
(西安思源學院,西安 710038)
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設雖然日趨正規和完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局限性較強,對學生在綜合性創新創業方面的培養和提升較為欠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造就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加強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1]。
近年來,國際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高校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切實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努力完成這一時代課題。
習近平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2]。”首屆世界高等教育會議上就曾強調“高等教育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新精神作為基本目標,以使高校畢業生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是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enterprise education翻譯成中文便是創業教育,指高校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能力和素質。
創新能力是指運用相關知識和理論完成事物創新的過程,表現形式有發明、創造和發現,充分體現了人們的創造力。創新能力包含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可概括為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技能三個方面。
創業能力是指創業者在創業的各項活動中,憑借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技能、經驗來解決問題和產生新想法、新方案、新成果的本領。創業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近年來,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已經轉移到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能力及綜合素質方面,使畢業生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投身祖國建設的責任感。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能力對高校教育意義重大。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3]。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緩解就業壓力的需要。就業是穩定民生的重要因素,黨中央多次提到“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創業帶動就業能解決很大一部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促進了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適應性等能力的養成,使大學生不僅僅成為現有工作崗位的需要者,更是未來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號召。創業的主要力量一大部分來自高校學生,大學生創業人數逐年增加,學生自主創業已成為一種熱門趨勢。結合目前形勢和我國現實情況,應從以下幾方面提升和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核心素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也要隨之變化,特別是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需要改革相應的教育內容,豐富教育形式,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積極到基層單位實習鍛煉,引導學生參加社會體驗工作,輔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高校職業規劃課、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開設、時間、內容設置方面應與學生在校期間學習階段、求職階段的實際情況相輔相成。要把專業課程的開設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緊密結合起來,關注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注意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在全體同學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只針對有創業和創新想法的同學,受眾面小,起不到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作用。
國家、社會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校為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方面的熱情和關注度,應采用一些手段和措施來吸引學生注意,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大膽創業,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降低創業失敗率,實現創業帶動就業,降低應屆畢業生的未就業率和失業率,改善就業現狀。學校應制定并調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前的課程設置,制定合理的課程計劃和評估規定。課程設置上,應更多注重基礎教育,要把注意力和關注點多放在學生的實踐操作上。學生基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儲備同樣不能忽視,只是更側重于提升同學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校應配備和建立一批結合學科專業優勢的創新創業教師團隊,還要邀請成功的創業者、企業家、校友等來校參與創新創業教學和實踐活動,保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與時俱進,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創新創業潛在舞臺和更為實際的創業相關指導,拓寬人脈,使學生能夠順利創業。
學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近年來,各高校結合實際情況陸續創建了一些創業孵化基地,硬件基礎設施和各項管理措施也在不斷改善,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創新素質,鍛煉實踐操作能力,注重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高校創新創業部門應多牽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大學生創新文化節及創新創業類的科研比賽等,以賽促學,鍛煉和提升創新能力。
高校要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雙創精神,要時刻提醒同學們不能安于現狀,不要墨守成規,要勇于打破常規,這正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衰和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動力。創新創業的意識和精神不單單是鼓勵同學們去創業,而是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具有創新意識,敢想、敢做,不默守陳規[4]。
高校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教育,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