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益
(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西安 710309)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農村地區的多種生態經濟形式也逐步發展,使得農村地區的經濟產業逐步提升,大學生及廣大青年群體投身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中來,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前景不夠樂觀,就業崗位不太理想。對于農村籍大學生來說,城市就業不僅競爭激烈,而且生活壓力大,在情感上也缺乏一定的歸屬感。農村籍大學生對于返鄉創業具有天然的優勢,許多農村籍大學生對于返鄉創業活動充滿了熱情,積極投身于家鄉的發展建設中來。
農村籍大學生對家鄉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情況都比較了解,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農村籍大學生也比較關心家鄉的發展建設。農村籍大學生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情況較為了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準確地把握創業的整個過程,并且較快地融入到農村經濟環境中。在高校學習期間,農村籍大學生會比較關注與家鄉建設相關的政策和內容,比較了解國家對農村的扶持政策。通過自身積累的文化知識和對政策的解讀分析,使其能在創業中發現更多機會。
農村籍大學生在農村地區有豐富而深厚的資源,便于在農村地區開展經濟活動。同時,農村籍大學生對家鄉的經濟產業比較了解,在進行創業活動中,能夠充分利用多種資源保障創業活動的有效性。例如,農村籍大學生的同學或者朋友,有些可能已經在農村地區開展了創業活動,有些可能在當地有關機構任職,這些人力資源不僅會給大學生創業提供多種援助,還能提供一些有效信息,使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更加順利。
農村籍大學生具有一定的鄉土情結,這是他們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所積淀的情感內涵,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體現。基于這種鄉土情結,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就具有很大的動力,在農村創業活動中體現出個人的鄉村情感。這種情感不僅可以帶動農村籍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地區的創業活動中,還可以為農村籍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強大的精神寄托,使大學生能夠將農村創業活動升華到實現個人理想的層面。
與其他青年群體相比,高校農村籍大學生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更長遠的戰略眼光,但是對于創業活動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大學生理論知識充實,但實踐能力不足,且大學生在創業活動中多具有理想主義意識,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和市場環境。
選擇合適的項目是返鄉創業的第一步,許多大學生創業者的農村創業項目選擇不合理,導致后期創業舉步維艱。通常情況下,大學生在高校所學專業是其最為熟悉的領域,進行創業時大學生也會首先選擇在專業方向領域尋找創業項目。但是,有些專業領域的項目與本地的資源配置不符,當地無法對項目提供有效支持。此外,部分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立足點較高,選擇的項目往往需要較大投資,而對于普通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其既沒有資金來源,也缺乏必要的大型企業資產管理經驗,導致農村創業活動開展受阻。
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主要是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雖然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并且鼓勵學生投入到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中,但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仍有待提高。雖然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活動的熱情很高,但其閱歷較淺,綜合素養及創業能力不足。大學生處在青年早期,思想和情感還不夠成熟,容易產生較為幼稚和空洞的想法,自控力也較弱,不利于開展返鄉創業活動。
創業團隊建設對于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來說十分必要,但是大學生往往對于團隊建設的認識不足,習慣于獨自完成各種工作和任務。創業活動與個人學習存在很大區別,創業活動不僅涉及跨專業的知識,而且需要付出很大的勞動,若沒有一個良好的團隊,很難有效保證創業活動的實施。此外,團隊水平也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很大影響,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與身邊水平相當的同學進行合作,但是與農村地區的普通勞動者很難達成共同的經營理念,團隊若無法建立統一的領導和意識,則很難順利開展創業活動。
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尤其要引導和鼓勵農村籍大學生投入到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中。為此,高校教師要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課程內容,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此外,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與鄉村振興戰略及農村經濟發展相關的信息,激發學生對農村地區創業的興趣,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去。
在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過程中,除了要依托大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外,各地政府及相關機構也應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行為給予一定的支持。一方面,引導鼓勵本地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為其提供一定的便利政策。另一方面,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等機構為大學生提供返鄉創業相關培訓,幫助大學生了解和熟悉本地區的各種優惠政策,發現本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解答大學生創業者的相關問題,使大學生能夠在創業初期了解和熟悉本地區的經濟環境、工商管理流程和相關政策,為今后的創業活動奠定基礎。
對于農村籍大學生的返鄉創業活動,除了要介紹相關的創新創業理論外,還要通過其他的課程教學提升農村籍大學生的思想境界,使其能夠認識到返鄉創業是一份光榮的責任,這樣可以解決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與自身職業發展規劃不相匹配所造成的心理負擔,使大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返鄉創業活動中。高校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等課程,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人生和職業發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路徑,進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行為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在農村地區的就業和創業活動。為此,高校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將返鄉創業活動作為未來自身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并在農村廣闊的空間中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