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佑 濱州市濱城區經濟社會綜合調查隊
統計工作的工作對象主要為單位或組織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財務數據以及資料,利用統計手段對其進行整合并分析,進而得出科學的單位或組織資金運轉實際情況,隨后將其編制為報表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有效數據支持。從實際發展情況分析,事業單位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其財務狀況分析結構直接取決于統計工作質量,而統計工作質量直接受統計方法影響。由此,優化統計方法,切實發揮統計優勢,帶動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工作人員的主要研究內容。
統計工作是反映事業單位財務情況的最為有效的手段,由此其在單位或組織中的地位較高,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通過開展統計工作可以有效幫助單位明確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并為單位后續發展方向決策提供指引。通過開展統計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出各個部門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取得成就、面臨的問題以及配比情況,管理層可以通過統計工作結果對當前單位發展情況做出清晰的認識以及深層次的了解,并在此前提下制定單位長遠發展戰略[1]。同時,統計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可以對單位外部環境情況進行調查,為管理層提供行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為管理層根據政策環境改變經營規劃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第二,完整有效的統計結果可以加強管理層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并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依據統計工作反映出的職工能力短板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2]。此外,統計工作也不單純是針對財務數據的統計,隨著社會以及時代發展需求的轉變,統計工作的職能范圍也得到大幅拓展,在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可以對部門、領導、職工個體等多個層面進行監督、分析,為決策人員掌控單位有力支持,進而促進單位高水平發展;
第三,統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事業單位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統計工作在進行的過程當中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數據分析,篩選,整理能力,也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數據統計知識之外還需要具備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3]。在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相關的政府部門要求統計工作人員學習好法律法規,讓統計工作者認識到自己工作的責任、意義及義務,并且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具體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以及分析的專業性,當然統計工作還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掌握一定的現代科技能力。
當前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在實際開展統計工作過程中呈現一定隨意性,主要表現在統計指標與規定標準之間差異方面。事業單位統計工作開展中形成的報表科學性以及合理性不足,不同級別事業單位報表設計過程中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復雜性且指標重合現象較多。這種情況使得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與社會實際發展情況不相適應,導致統計工作的意義難以得到有效體現,管理層難以依據統計結果做出科學的決策,甚至出現決策與實際想脫離的情況,職工工作過程中難以從實際出發,最終影響事業單位發展質量。
從實際發展情況分析,當前尚存在一定數量事業單位領導對統計工作存在認知偏差,重視以及關注度不足,而高層領導的態度直接決定統計人員的工作態度,最終導致統計工作中出現低級錯誤或是無實際意義的統計情況屢見不鮮。統計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確保數據真實性以及有效性是最基本的原則,而此原則在事業單位統計工作開展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實,使得統計數據的作為單位決策基礎的價值難以得到有效顯現,缺乏實際意義。更為嚴重的情況時,還存在一部分事業單位為組建專職部門,而是由其他部門人員兼任,進而導致統計工作難以依照規范要求開展。
我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頒布《統計法實施細則》并實行多年,然而事業單位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對統計系統建設的重視以及投入力度較低甚至陷入停滯狀態,使得統計數據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未能滿足真實性要求,部分事業單位統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個體利益的重視程度遠超于集體利益,使得統計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差異較大。除此以外,一些統計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偽造數據等因素都是導致統計工作沒有辦法與社會發展相一致的原因。
事業單位管理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首先認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并引導統計人員加強對統計方法的探索力度,構建統一完善的統計指標體系,并利用科學的統計方法推動工作質量不斷提升。事業單位管理層以及統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首先認識到科學的統計發展是確保數據真實性以及可靠性的重要報站,在實際進行統計指標體系革新優化工作過程中應注意首先對現行統計工作體系以及報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與工作實際需求相匹配的指標體系,為事業單位統計人員探索更加有效的統計方法提供有利環境支持[4]。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可以選取部分事業單位對新指標體系進行試點,以明確新體系的可行性,此外,在完善指標體系過程中需要領導層配合單位發展實際情況制動完善的制度體系,堅持科學統計精神調查原則對新指標體系進行評估以及相應取舍。
在當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更加科學、高效的統計手段不斷涌現,在提升統計工作質量以及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事業單位領導層應首先扭轉自身傳統觀念,正確認識到統計工作在推動單位平穩有序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5]。隨后,管理層應引導統計人員積極學習并使用先進的統計技術與手段,在降低統計人員工作負荷的同時,提升統計數據真實性以及精準性,切實保障統計數據結果可以為管理層做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為此,事業單位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注意加強自身信息化建設力度,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對事業單位運轉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收集與整合,并做出詳細分析。此外,還需事業單位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完善通暢的信息共享渠道,切實消除信息孤島情況,確保統計部門可以全面掌握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的各類數據,并利用科學的統計手段進行處理,為提升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質量提供有利條件支持。
需要事業單位認識到的一點是,科學的統計系統是保障數據信息得到精準反映的重要基礎保障。從實際發展情況分析,當前所應用的統計系統存在較大漏洞,使得統計工作的價值難以得到有效顯現,在促進事業單位平穩快速發展方面的職能難以得到有效發揮。由此,事業單位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科學、系統的統計系統構建方面的重視程度以及投入力度,在具體工作過程中上文闡述過的細化統計指標體系以外,還需要事業單位構建完善的控制體系以確保統計部門職能得到有效發揮[6]。同時,在實際進行統計指標體系設計過程中應將平衡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作為重點環節,推動統計工作與單位各部門之間形成良好協調的關系,并積極配合統計部門工作,在具體進行指標設計過程中,應充分依托于我國頒布的統計法實施細則,最大限度地細化數據庫,為提升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統計人員是相關工作開展的直接執行者,因此其專業素質能力直接對統計工作質量造成影響。因此,事業單位在開展統計人員選聘工作過程中應加大對其綜合能力的考察力度,扭轉以往僅關注專業知識儲備范圍以及專業技術掌握及應用能力的理念,加強對應聘人員自主學習能力及意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考察力度,確保事業單位統計人員可以始終掌握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并以一絲不茍的態度面對統計工作。在強化人才引進工作質量的同時,事業單位還應加強對內部員工培訓的重視程度,通過邀請專業團隊對其進行培訓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強化在職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同時通過集中化嚴格訓練,全面提升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質量。
考慮到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其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經常性地受到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因此,在其隸屬關系特殊性的影響下,必須主動適應經濟政策變化趨勢,積極響應并在利用實際行動落實國家提出的各項發展理念,積極推動統計工作所依托的政策體系更新,推動統計方法進一步優化。管理人員應對統計工作施加控制和監督,幫助統計人員對統計數據和資料做前期審核和篩查,防止部門之間進行重復性工作,便于統計人員綜合性地統計初次篩選后的數據信息,適度地縮減統計結果之間的差距。
從實際發展情況分析,單位內部問題也是制約統計工作優勢發揮的主要原因,比如上下級之間交流渠道不完善,指令下達受阻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單位發展以及管理水平提升。有的單位經營者自身管理水平有限,很難清楚認識到單位經營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大數據統計分析技術能夠對單位發展決策和重要決定進行預測和評估,分析其合理性和科學性。使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技術,所得到的實際數據和預測數據之間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單位可針對差異之處對今后發展作出科學調整,為單位轉型和優化管理奠定基礎。
此外,在單位實際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的關鍵地位也應得到應用的重視。通過分析當前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知,效率低下、風險抵御能力弱是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同時也制約了統計工作質量進一步提升。為此,單位方面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為落實自身健康發展目的,應將日常收支分析總結工作進行常態化處理,同時應依據賬目對財政收支進行平衡處理。在此過程中,單位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勢,對企業財務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整合與處理,規范財務管理行為,切實保障財政管理安全性。使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規避市場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應對風險的措施。大數據分析技術具有檢測功能,能夠對企業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檢測和分析,準確找到問題。
綜上所述,統計工作是單位及組織發展運營過程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推動其平穩快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事業單位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注意積極針對自身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做出有針對性的彌補策略,同時加強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能力培養力度并推進政策更新進程,為發揮統計工作優勢帶動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質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