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緋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具體任務,“三教”指的是教師、教材、教法。這一方案的實施,代表職業教育迎來了全新發展階段,同時也強調了三教改革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強盛,提出了更多新的發展政策,比如“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由此,以“云物大智”為典型代表的信息技術,迎來了發展的全盛時期。當前,大數據信息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同時與各行各業的貼合度也越來越高,會計行業大環境悄然發生著變化,會計行業對人才需求在結構性方面發生了轉變。會計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各級院校,高職會計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之一,教育教學應當摒棄傳統,與時代背景相結合,轉變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目標,以此培養更多復合型會計人才,并向社會進行輸送。在大數據背景下,擺在高職會計專業面前的三教改革既是主要任務,也是難點任務。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會計人員需要在掌握會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思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基于此,會計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和標準也有了較大的變化,不僅要熟悉信息系統,可以獨立操作,對行業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數據篩選、數據加工等進項全面的了解,還需加強自身會計方面的學習,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大數據戰略背景下,很多行業的工作方式都產生了較大的變化,會計人員和計算機人員每天的工作都要和大量數據打交道。這些數據的特點不一,由結構化,也有半結構化,還有非結構化,所以,會計工作者既有信息需求的身份,也有信息供給的身份,這兩種身份具有統一性,是不能分開的。
目前來講,高職院校開設的會計專業所應用的課程中,包含著一部分信息化課程,但是課程內容比較淺顯,多是辦公化或自動軟件等基礎的軟件操作教程,卻沒有過多涉及會計信息系統的相關內容。另外,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運用的軟件比較落后,與社會行業內應用的存在較大的差距,跟不上信息程度的發展。所以,會計專業教學課程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多,也不能做到更好地運用。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雖然一直在不斷調整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但是這些調整并不能完全符合會計實務界的真實狀況,會計課程體系設置依舊比較落后。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緊跟大數據戰略形勢,主動適應社會的變化,建立與之對應、相符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分析和評價大數據背景下,原有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并結合信息技術科技賦能會計,將課程體系框架進行創新,形成智能大數據的課程體系。
核算和監督是會計工作最基礎的職能,而在大數據技術的影響下,職能范圍更加廣泛,涉及到預測、決策、控制以及分析等相關方面,管理會計逐漸取代財務會計,大數據讓會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轉變。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要積極適應社會形勢,接受最新教育理念和行業標準,與時俱進,學習會計前沿理論與準則,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應用最新的符合當前時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同時運用最新的會計人才培養方法,借助先進技術設備,讓教學活動的質量得以提升。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落實和推進,需要教師從自身角度出發進行改變,在掌握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自身能力和素養。
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過程,涉及到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教學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教材的豐富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教材內容的豐富,另一方面為教材形式的豐富。大數據技術的作用下,讓會計專業的教材體系產生了數據化的特點。會計大數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對此進行有效運用,將教材的數據標準統一化,以此建立會計專業教材項目庫,使其能夠包含行業產業布局全過程、全環節,讓最新的會計準則、企業經營價值鏈等都能體現在項目庫中,由此。項目庫的具有著非常多優勢,內容多樣、豐富,并且內部信息可以隨著市場變化及時更新,按需取用、動態配置。數據采集加工這一技術讓高職會計專業教材更加豐富、權威、真實,對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豐富教材不僅僅是會計專業的課本,而是在大數據技術下,讓教材展現出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可以是課本的形式,也可 以是影像資料的方式;可以是系統理論,也可以是行業案例詮釋;可以是數據分析報告,也可以是實戰項目決策。
將教材加以豐富,是教材創新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高職會計教學創新的必經途徑,有利于教學質量從經濟發展、信息賦能以及學院教育等不同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教材形式的豐富所帶來的是教學方式的豐富性,讓教學方式展現出更加靈活的特點,讓改革教法工作得到推進,不僅如此,也讓課堂的活躍度大大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相對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其能夠接觸到更加真實的問題,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在對問題的分析過程中逐漸解決問題。
多樣化特點的課堂,可以讓學生的邏輯推導和自主思考能力在現有基礎上得以充分提升,進而逐漸產生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水平和素質得以提升。隨著教材到教法的豐富更新,校園會計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更加契合會計行業的準則,以及當前社會企業的制度和管理理念,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促進兩者優勢的發揮,在根本上提升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為讓人才培養更加切合社會企業的需要,使其成為創新型高素質技術人才,需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依托大數據技術,推動財務業務多維度融合與課堂結合起來。從財務云設計實施到區塊鏈發展應用;從ERP到EBC;從機器人流程自動到科技賦能企業數字化管理變革等等,這些都屬于大數據下的信息技術衍生產品,從不同角度來看,這既是數字技術體系、信息服務規范,也是業務數字化未來的發展趨勢。在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智能化數據來進一步促進課堂的創新,以此讓學生能夠滿足社會對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整體來講,高職會計專業為適應大數據戰略背景,而進行的教學改革,是一項綜合工程,涉及多個方面,比如基本會計理論、實踐,以及大數據、云技術、物流化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高職會計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課程體系、教師、教材和教法方面。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不僅要更好適應大數據戰略背景,更要符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三教改革的宗旨,確保教學改革的系統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