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成 杜雪立
(1.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2.呼倫貝爾市委黨校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學校教育領域包括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乃至專業碩士的培養,各階段教育既要縱向貫通、相互銜接、自成體系,也要和普通教育橫向融通、協調發展,既有“直通車”也有“立交橋”。可以說,缺少應用型本科牽引的中、高職教育是缺乏吸引力的“斷頭”教育,不能滿足更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各層次職業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中等職業教育有其歷史和傳承,在不同時期為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并在發展中不斷變革;高等職業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規模和質量都有了較大地提升,較好地完成了與中等職業教育的銜接融合,并開啟了與應用型本科的銜接。本科教育一直以錄取普通高中學生為主,偏向于研究型與應用型人才的協同培養,為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高水平人才。但是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中、高職學生更希望在掌握技術技能的同時接受高層次的學歷教育,這就需要部分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轉變,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承上啟下作用,既與高職銜接,又為專業碩士培養奠基,滿足更多職業院校學生接受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個體身心的發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具有階段性特征。這種階段性與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密切相關,要求我們應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培養??梢?,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各自確定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培養目標,實現溝通銜接,符合教育心理學的規律。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順序出現的,當一個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后,將會出現較高級的需求,存在需求層次。接受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體現自身價值符合人們渴望自我實現的心理,為應用型本科與高職銜接提供了理論基礎。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認知學習呈等級性或積累性規律,過去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習新的、更復雜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和條件。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較高層次,它是高等科學文化知識、高等專業理論及高級技能的綜合教育,而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更高層次,是對技術技能的提高和升華。隨著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中等職業教育將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習準備,高等職業教育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延續和提高,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職教育的深化和再提高,這符合現代認知學習理論的“準備性原則”。
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協調發展是終身教育理念在我國的重要實踐。職業教育作為一個教育類型,應該有一個從初級到高級的完整體系,既包括各級各類的全日制學校教育,也包括職業培訓。國家非常重視各層次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正在構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梢姡K身教育理念為應用型本科和高職的銜接提供了理論依據。
布魯納課程理論認為,教育要適應學生的認知階段,學科結構要適合學生的成長規律,要體現階梯性、螺旋上升、分層遞進。中職、高職和應用型本科應按照該理論合理設置課程,加強溝通交流、融合貫通,既不能斷檔也不能出現沒有必要的重復。
本科院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學士、碩士、博士等研究型人才的重任,可以說培養的是人才隊伍金字塔塔尖的部分。但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國民學歷層次的提升,本科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上出現本科畢業生又多又少的現象,即學歷高、理論水平較強、動手能力較差的畢業生多,社會急需的高素質、高技能、動手能力強的畢業生少,從而出現結構性人才短缺。針對這種情況,國家進一步明確了本科院校發展方向,重新定位了不同類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既有側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的學術型本科,又有側重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應用型本科,這就要求一些主要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適合于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轉變,以解決人才供給的結構性矛盾。國家的這一舉措,對中、高職學校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使他們看到了高質量發展的希望,對職業院校的廣大學生來說,更是一劑強心針,可以實現他們攻讀本科乃至專業碩士的夢想。應用型本科的發展和專升本比例的提高無疑為應用型本科與高職的銜接創造了條件。
經過轉型發展,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也啟動了與高職院校銜接的工作,探索出五年一貫制職業教育、“3+2”職業教育、“3+3”職業教育、專升本職業教育等銜接模式。但在這些模式下,應用型本科和高職的培養仍是相對獨立的,在生源、師資隊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的銜接有需要但不迫切,有舉措但不深入,有行動但不主動,一體設計、協同培養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應用型本科院校錄取的學生大部分是經過全國統一高考的普通高中學生,具備一定專業基礎的高職學生所占比重較低,大部分學生更希望融入研究型人才大軍行列,學習技術技能的主動性不強。
這部分院校依然承襲了傳統的教師引進模式,更加注重學歷、資歷和科研能力,很多教師都是從大學校門走進大學校門,他們更注重且擅長理論研究,主動轉型為“雙師型”教師的動力不足,進行實踐教學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除了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等由高職院校升本的院校和轉型比較成功的本科院校外,仍有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偏重于理論研究,依然按照學科體系培養研究型人才,而不太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利于與高職有效銜接。
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許多教師仍將職業教育視為低層次教育,從內心深處不愿意承接在普通應試教育中分數不高、理論學習能力不強的中、高職學生。
二者的教學模式和培養體系不同,雙方的學生和教師交集不多,尚未形成協同配合的銜接機制,特別是應用型本科的師生融入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并不高。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終身學習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對高層次學歷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強,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職業院校學生進入應用型本科院校繼續深造,這是大勢所趨。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轉變觀念,未雨綢繆,從思想上、行動上做好承接中、高職畢業生的準備,并做好溝通和銜接工作。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應用型本科院校需主動轉變觀念,適應形勢,深刻理解國家針對教育進行頂層設計的深意,積極開展職業本科教育,保持職業教育辦學方向不變、培養模式不變、特色發展不變;應找準定位、主動出擊、深入中職、高職等職業教育一線,提前了解職業院校的學生和教師,做好調查研究、分析研判,盡快適應與普通本科教育不一樣的職業教育,積極融入職業教育行列,為培養大批量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做好充分準備。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時應考慮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爭取從職業技術師范學校引進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師;同時,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到學校從教,推進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校企互聘兼職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現專業教師互聘,師資共享;繼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鼓勵現有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學習,并組織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規定,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按照銜接融合的要求,積極推進與高職院校在實訓設備、實訓基地、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同時,積極推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訂單培養,主動吸納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共同建設應用型本科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在教育教學中既注重學生理論水平的提高,更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從根本上仍是學校教育,需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兼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職業院校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用型本科與高職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儲備等條件確定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并相互銜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高職階段應更加注重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人際和社會關系處理能力、職業判斷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幫助他們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人。這個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就業創業或繼續深造。到了職業本科階段,無論是來自普通高中還是職業院校的學生,都應該按照職業教育的模式進行培養,既注重理論水平的提高,更注重技能水平的提升,打造有知識文化、有技術技能、有職業情懷、有責任擔當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做職業教育人才結構金字塔的塔尖,以填補研究型本科和高職之間的空白。當然,來自高職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更有利于在培養目標、職業標準等方面與應用型本科學校進行銜接,達到人才培養要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應積極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一體化設計,設定職業教育各層次教育管理目標,牽頭制定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并有效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設置各階段課程和教學內容,實現課程體系、培養方案的有效銜接。
應用型本科與高職課程銜接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材的銜接。教材的質量影響教學和科研的發展水平,具有合作關系的應用型本科與高職應一體選用規范教材,體現知識技能的梯次結構。同時,通過共同編寫教材,開發課程資源,實現教學內容的無縫對接。
職業教育是以能力為本的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應用型本科與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是知識技能的銜接,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已經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崗位確定了遞進的職業能力標準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些證書能夠體現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高職和應用型本科應按照職業教育“1+X”證書培養要求,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設定合理的資格證書考取目標,并按“崗課賽證”融合的模式進行培養。以會計專業為例,高職階段要為學生確定職業資格等級目標,如考取助理會計師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書等,既為就業攢本錢,又為升學打基礎。應用型本科階段應在學生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的基礎上,為學生設定考取中級會計資格證書等更高層次證書的能力目標,為畢業后考取該證書做好充分的準備。
考核評價的銜接是課程體系銜接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各層次職業教育能否順利銜接。學分制是評價體系銜接的有效手段,積極推動高等職業院校與應用型本科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引入職業資格證書、技能大賽證書抵頂學分機制,使不同基礎的生源通過學分互認達到培養目標,提高應用型本科與高職課程銜接的效率。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與高職的有效銜接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目前還存在銜接不夠順暢的問題。隨著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的出臺,將會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比如《意見》提出:“要實現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明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的階段性目標”。實現這項目標,高職學生進入應用型本科院校繼續深造的人數將顯著增加,職業教育各方面條件將會明顯改善,應用型本科與高職的銜接將更加順暢,從而推動“直通互聯”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將迎來職業教育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