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雖然如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地籍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支持,但是地籍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協調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在土地權屬確認上,如果相關文件不詳,各方認識不一致時,如何做好地籍確認工作,就變得非常重要。此時,需要在土地管理部門的主持下進行各方協商,實現土地權屬的確認。通過思政理念的介入,通過包容忍讓、平等交流來完成土地權屬的確認,能夠在確保地籍調查與測量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發揚謙讓有禮的傳統文化。
在土地權屬的確認中,需要確認的內容較多,部分確認依據隨著時間的推移缺失,導致權屬確認難度非常大。通常情況下,土地權屬確認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1.利用相關土地權屬文件確認
這種方法是最為公平公正的土地權屬確認方法。土地權屬文件是根據法律形成的能夠證明土地權屬的文件,被現行法律所認可,能夠證明土地的歸屬權。由于土地權屬文件內容詳實,所以確認過程較為簡單,是目前城鎮土地確權的主要方法[1]。
2.慣用土地邊界確認
慣用土地邊界進行土地權屬的確認,充分考慮了土地權屬確認過程中,相關證明文件不全或者缺失所造成的權屬確認問題。在進行土地權屬確認過程中,利用若干年以來,土地使用沒有爭議的慣用土地邊界作為其權屬確認的依據,進行土地范圍的劃分和權屬確認,能夠防止造成土地權屬的爭議,避免發生錯誤。
3.協商確認土地權屬
如果在土地權屬確認過程中,土地權屬相關文件不齊全,而且相關人員之間的對土地權屬認識不統一時,就需要采用協商的方法進行權屬的確認。協商過程中需要本身相互謙讓、體諒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精神文明建設下人們的高素質高道德,通過優化協商完成土地權屬的確認,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4.仲裁確認土地權屬
仲裁確認土地權屬是在相關文件不齊全,當事人認識不一致,且通過協商無法有效解決的情況下,通過仲裁的方式進行解決。仲裁時需要聽取各方對土地權屬的申述,然后根據掌握的數據和信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土地權屬裁決。
土地權屬的確認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思政理念在土地權屬確認中融入,不僅是人文關懷的體現,同時也是對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在古代土地權屬確認中,“六尺巷”典故不僅是一段佳話,同時也為現階段土地權屬思政理念的融合提供了參考。土地權屬產生糾紛時,雙方并沒有據理力爭,也沒有仗勢欺人,反而主動讓出一部分土地,為雙方出入提供便利,這種行為不僅體現了謙和禮讓的處世態度,也完美的解決了土地的權屬問題。將“六尺巷”典故引入到教學課堂中,在闡明土地權屬的同時,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建立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這種謙和禮讓的傳統就更需要發揚光大?!傲呦铩钡涔剩堰h遠超出其本意,成為彰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學,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土地權屬的確認方式,并將“德治禮序、謙恭禮讓”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全過程并讓學生對其有深刻的理解。
在地籍調查與測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與教學工作的開展。將專業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機結合,將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和思政政治素養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看待,實現對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2]。
在地籍調查與測量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政教育并非是簡單將二者放在一起進行教學,而是需要尋求二者的存在的聯系,找到融合點,將二者結合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避免思政教育融合生硬,與地基調查與測量教學脫節,導致教學中心偏離,教學內容散亂。為此,在教學開展前需要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與節奏的控制。
教師是思政融合課堂教學的實施主體,為了保障能夠順利將思政教育內容與地籍調查測量融合,就需要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推動二者的融合。通過組織教學研討會,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新和改變,解決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質量[3]。通過對教師積極性的激發,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師對思政融合的認識,同時還能尋求教學模式創新的新途徑。
綜上所述,在地籍調查與測量教學過程中,在充分掌握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將思政內容通過教學融合到地籍調查與測量中,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土地權屬確認的方式,認識到其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將“德治禮序、謙恭禮讓”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給學生。通過在增加以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夯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塑造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