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梅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系,蘭州730070)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還在采用傳統教育方法,只重視學生的學科成績而不重視實踐能力,忽略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了學生缺乏職業素養,不符合社會需求,難以滿足企業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培養,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要想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就要在實際的課程教育中,把職業活動重視起來。
在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時,高職院校往往會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作為教育目標,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于知識的儲備是不健全的。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講解時,還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讓其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作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課余時間,教師還應幫助學生理解現階段社會的發展需求。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復合型人才,對員工有著更高的要求,要的不僅僅是高技能人才,更加需要的是全面發展、全面提升的知識型人才。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技術人才,還要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方面進行著重培養。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學生教育還存在著重理論知識講解而忽略實踐技術及職業素養培養的現象。在這樣的條件下,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只是會理論而不懂得實踐技術,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趨勢。在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型人才,無論是實踐技術還是理論知識,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論知識培養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實踐技術的培養。
當下,還有大量高職院校本著傳統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的知識素養作為教育的主要方向,這種教育方法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這類院校也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的還是專業技能操作,經過長時間的培養,雖然有很多技術高超的學生,但這些學生對于理論知識不甚了解,當學生真正畢業實習走向社會時,就出現了很多問題,自己的專業技能雖然很強,可以工作,但長期下來就很難適應企業的發展。
企業招聘的人才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而大多應屆畢業生只有一部分的專業技能,實際操作起來相對刻板,沒有了獨立精神,也就沒有了創新思想,所以,這些學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通過這種培養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日后發展。
除了學校在教育方向存在著一定的疏忽,學生自身對于學習也缺少方向性。經過了多年的傳統教學,學生在思想中已經根深蒂固,不能完整正確認識到在學校應該著重學習哪部分知識,他們認為在高職院校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學習專業技能,只要把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就可以適應將來的實際工作崗位。這樣的思想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知識素養及人文素養,所以,一些高職院校走出來的學生普遍技術能力突出,但在知識素養及人文素養方面掌握得還不夠,不能正確面對未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工作過程中難以通過學習知識來提高自身水平,不善于和同事交流,長此以往,學生很難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革,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階段對于人才的培養,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技能人才,在工作方面還要有積極性,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擁有一顆強大的責任心,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企業要根據時代發展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重點培養。
在教育教學方面,教育人員要將理論知識和實操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才更符合全面發展的要求。作為學校方,不僅要提升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一點是不容小覷的。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學生如何與人交往,怎樣和同事交流,對待工作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熱情,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進行完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得到社會的認可。
通過字面意思,可以將職業素養理解為人們在從事某一具體活動中應該具備的素質和涵養,這是職業內在的要求,是后天通過不斷學習發展得來的。對于學生來說,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職業素養是必不可缺的,它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到這份工作中來。職業能力是將職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職業活動中去,在課堂的知識講解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高職院校對此要重視起來。
高職教育不僅要加強學生的技能教育、知識教育,更應該根據當前社會發展階段和企業人才需求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全面培養,包括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職業技能培養、文化素養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互助合作能力、認識和吸收企業先進文化的能力、以文化引領企業發展的能力,促進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與發展,不應該將高職教育局限于職業技能和知識的提升與發展。
為了實現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和高職教育水平的提升,高職教育應該廣泛了解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的具體要求和對于人才素養的基本期待,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及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根據社會需求來培養人才,使高職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需求,提高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企業需求,高職院校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關于產業、行業、企業整合的信息平臺,用互聯網及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更能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要有一個長期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學生要對現階段的企業有一定了解,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來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素養。在學校教育中,除了為高職生提供有利于職業素養全面提升的良好環境以外,學校還需要主動與企業和人才需要單位銜接,實現企業與學校聯合辦學,提高教學水平,擴大教育視野,讓高職生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同搭建的平臺,更早了解企業人才需求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盡早調整自身的職業理想與企業和社會人才需求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提高自身的社會適應性。
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和人才培養方向,主動與相關企業保持積極聯系,并根據企業及社會人才需要的變動,實時調整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保持高職教育的活力,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為學生職業生涯謀取更高、更遠的發展,為企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高職院校應有的貢獻。
隨著國家“五位一體”的不斷建設,很多企業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在這種模式下,對于專業的人才需求就更加嚴格。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問題依然嚴峻,出現問題的原因歸根于兩點:一是學校重視專業技能培養,輕視了對知識素養的培養;二是學生自己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就可以立足于社會,這種想法有些片面,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還要將專業知識素養重視起來,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改變教學方法,為國家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不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國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