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瑩瑩 張爽 楊文君 遼寧工業大學
當前全球億萬級消費市場趨于電商化,跨境電子商務作為新興貿易模式,已迅速成為國際貿易的新動能,構筑新型全球貿易格局。據2019 年度海關總署統計,2018 年中國外貿總額為30.51 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 萬億元,同比增長11.6%,交易規模占據30%。貿易的本質即商流和物流。相對于傳統外貿交易,跨境電商交易形式能夠極大的提高商品交易環節的信息采集和交換的效率,從而有效降低信息交換支出,節約商流成本。但在物流環節卻面臨著與傳統外貿相似的諸如通關程序煩瑣、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不高、口岸效率較低等貿易非便利化問題,且這一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尤為突出。
新制度經濟學、貿易經濟等領域中,交易成本通常解釋為經濟交換成本,即可將其拆解為“交易”和“成本”兩部分。其中,交易是指“個體間對貨品所有權的轉換”;相應地交易成本則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為建立關系而產生的成本。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國際貿易的新模式,其交易成本自然也來自貿易中相關當事人之間建立關系的成本。相比較傳統貿易方式,跨境電商特有的交易方式使得這一成本在商務信息獲取、共享、交換等方面的商流成本支付大幅縮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以零星、小件、件雜形式的消費品交易為主,因此,對貨物流環節往往提出更高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跨境電商業務中相關貨品的交易成本,與貿易雙邊國家的物流設施情況、海關環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以及政府治理情況等直接關聯,它們將直接影響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者的信心和交易的流量。
物流設施是指國內、外國港口和口岸基礎設施的質量和運營效率,一般可分為國際貿易中的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服務兩方面,通常包括海港、空港、公路、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質量,以及運輸服務的裝卸、轉運能力等。實踐中,物流設置主要通過基礎設施質量予以反映,后者作為定性概念可以通過系列指標予以量化反映。通常,反映口岸或港口運輸能力,可運用吞吐量、泊位數量等予以考察;對于運輸服務質量,通常可以用運輸服務的準時性指標來表示。此外,物流效率在國際貿易運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貨物運輸速度與效率的重要評價指標。對于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中,物流設施質量和水平在雙方貨物貨運轉移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貿易雙邊國家的物流設施越完善,運營能力越強,運營效率相應越高,交易過程中能夠提供的物流服務質量就越高,這將有助于提升一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整體質量和規模,能夠產生貿易促進效應,有助于實現跨境電商的正向貿易效應
物流效率通常解釋為一定期限內物流要素的投入產出之比,即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物流成本包含的內容較廣,本文主要涉及運輸效率、商品流通效率和時間成本等,即物流效率將通過提高運輸效率,減少單位貨物周轉成本;通過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貨物的庫存持有成本;以及通過節約時間成本來實現交易成本的縮減,從而正向影響跨境電商的貿易效應。對于運輸效率,取決于單位貨物的周轉成本,并往往與運輸費用和貨物周轉量有關。因為運輸是跨境物流全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商流的實現離不開物流的配合,不論是從供貨商到生產商,還是從出口商到進口商,貨品需要在不同運輸工具間輸送和流通,運輸行為發生必然產生運輸費用,運費在物流支出中占據主要成本構成。因此,物流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運輸安排的合理性。物流效率直接影響運輸費用、運輸成本,繼而影響物流費用整體的高低。顯然,當物流效率提高時,意味著一定時期內所完成的貨物實際運輸噸數(或數量)以及運輸距離都會增加,伴隨而來的是貨物周轉量的增大,單位貨物周轉費用,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從商品流通效率角度出發,流通效率越高,流通所需時間越短;而且,若商品流通耗時很長,則易導致商品庫存的數量的增多,大量積壓的庫存會占用企業資金,影響其現金流。因此,對于跨境電商商戶而言,高價值商品更要及時完成配送,以盡量降低庫存積壓,提高流通效率,以保證企業現金流,充分發揮比較成本優勢。對于時間成本,往往隱藏性較強,需結合訂單耗時、備貨時長、裝運周期和送達客戶時間等予以綜合評價。在跨境電商交易中提高物流效率,能夠提高反應速度,節約各環節所需時間,有利于庫存持有成本降低和商品流通效率提升。綜上,物流效率對跨境電商貿易效應的作用主要通過降低物流成本進而降低交易成本來實現。
通關是國際商貿活動的必要環節之一,所有進出境貨物必須在規定的期限、指定的地點,接受出入境檢驗檢疫和海關監管,待完成全部通關手續后方可進入流通領域。通關環境主要是對海關監管環境的評估,與海關監管和通關管理,以及商檢、檢疫和原產地監管環境密切相關,具體包括海關通關程序管理的復雜性和透明度、出口單證數量和周轉時間等。在實際業務中,雙邊國家海關監管的環境質量對電子商務交易有著直接影響,而海關監管環境的優化取決于雙方行政監管,即是否更愿意建立透明的監管體系和貿易審批程序。故正確評估進出口程序的有效性、邊境管理的透明度、平均通關天數、主要單證種類數量等進出口流程效率非常重要。
在實務中,由于邊境管理的透明度取決于各國國際貿易管理部門,且具有較強主觀性;盡管很難準確量化反映,但卻可以通過貿易國家政府的誠信指數進行間接的評價。同時,在提升海關通關查驗準備工作效率方面,通過系列諸如設立“單一窗口”、港口電子數據交換中心等電子信息平臺向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口岸作業場站實時推送查驗通知,并及時將口岸查驗單位對平臺申報電子通關數據實施在線審核和遠程反饋等,將全面提升通關工作的預期性和時效性。綜上,通關環境質量將對跨境電商貿易效應具有顯著的影響。
政府效率的高低將影響一國的國際貿易效率,更高的政府治理能力意味著更加廉潔、務實和勤政,以及政府公職人員的整體素質、業務素養、工作能力也更高,加之政府政策措施的制定能夠根據國內外形勢與時俱進、應對及時、反應迅速,從而更好的推動其經濟和貿易的發展。良好的政府治理環境能夠推出適應的制度政策,可以更好的維護本國市場運行秩序,有助于國內廠商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從而使其產品能夠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擁有競爭優勢,對本國貿易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政府治理能力還體現在對腐敗的管控方面,政府的腐敗程度與其外經貿情況也存在著重要關聯。已有研究表明,在某些欠發達國家中,不法商人通過賄賂政府官員等方式,影響著政策措施甚至法律的制定與實施。腐敗程度越深,越可能產生貿易干預,以為行賄人提供保護和便利。在民主程度較高的國家,政府的行政管理往往受到民眾的廣泛監督和制約,因而政策制定、法律法規制定相對公開和透明,這一環境更利于貿易自由化和貿易開放度的提高,有助于自由政策的實施,從而使一國貿易環境更加開放。
綜合以上研究,筆者認為,盡管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不斷增加且發展迅速,但是,在當前國際供應鏈日益復雜的形勢下,有必要設計切實有效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使其更適應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
第一,加快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物流服務效能
首先,政府應繼續加大對口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資,尤其加快以各地自貿區建設為基準點,以點帶面,將口岸規劃和建設不局限在原有的海港和空港上。結合不同地域的重點產業、主流貨物的特點,設計和規劃運輸網絡,選擇物流節點。其次,港口和空港建設在現有口岸作業專業化、現代化基礎上,加快開展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適時開展7*24 小時作業模式,規劃貨運專用通道和專用線路(陸路和鐵路),確保口岸貨物能夠快速轉運。第三,以跨境電商交易為切入點,充分發揮海港、空港等口岸與內陸的聯動和協同作用,依據供應鏈打造產業鏈,結合產品初加工、深加工等生產工序在口岸周邊設計倉儲、運輸網絡,開展簡單加工和打包服務,完善和提升口岸服務效能。
第二,優化海關環境,提高監管智能化,提升通關效率
貿易便利化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通關便利,因為任何貨品的跨境流轉需要在海關監管下完成。跨境電商交易則對一國海關環境提出更高、更新要求。海關監管政策制定、尺度把握和監管智能化能等都對一國海關環境有著重影響。實踐中,無紙化通關、網上申報、電子支付,單一窗口等快速通關新模式為跨境電商的快速交易提供支持和保證,實踐中,可通過通關作業環節前移等創新模式,使原本處于“串聯”狀態的跨境物流和海關通過過程變為“并聯”狀態,有助于實現了跨境電商貨物通關的零等待,能夠有利于船舶靠港時間減少和倉儲時間的節約。
第三,發揮現有行政優勢基礎上,適當的權利釋放,完善政策法規制定的透明度
根據WTO 的透明度原則規定,WTO 成員應適時公布適用于所有成員國的全部與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盡管WTO 以自由貿易為根本原則,但當前一些國家保護貿易主義抬頭的情況下,WTO 有必要根據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而督促各成員國及時調整政策措施,促進國家間繼續營造自由貿易的政策環境。從事實數據來看,雖然我國在全球經貿舞臺上占據主要地位,但當前某些領域的政府透明度指數和監管效率指數仍然低于發達國家;這方面,我們要利用當前的行政管理的優勢,即小政府、大社會的特點,全面加強對全球供應鏈的梳理,削減對貿易政策的行政干預,適當減權放權;同時,賦予海關以新職能,即在海關立法中加強海關監管和開展國際化合作的權力,進一步明確全球海關監管、跨境風險管理合作和海關相互認證程序等。此外,在政府治理中堅決抵制腐敗,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服務型的政府治理模式。
第四,大力推廣5G 技術,推動物聯網應用,加大電子商務技術、信息平臺建設
“互聯網+外貿”的創新應用促進了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跨境電商平臺創建不僅實現經營模式的創新,更為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給更多的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拓展渠道。首先,在當前跨境電商發展強勁的影響下,參考學習德國的“工業4.0”創新生產模式,在電子商務領域中融合多種產業,使跨境電商不僅服務于消費品,要更多的應用于制造業。其次,融合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5G 技術,在信息搜集、整合、共享方面多做創新,將物聯網系統技術應用于不同類型的電子商務平臺,搭建物聯網和服務網。最后,基于全球價值鏈,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信息化、智能化云平臺,實現快速的生產、供應、需求信息交互,加強電子商務平臺和技術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共云分享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