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祺琪 楊曉梅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個高職院校對人才的教育力度都在不斷加強,但是在院校的教育部署中,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開展程度并不理想,部分院校還是只重視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忽略了思政課程的有效開展。為了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在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課程成為教學目標中的重點項目,因此,院校管理者應對思政課程的融入進行有效部署和實施。
從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程度來看,院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的相關教育并不理想。在院校的英語教學內容中,其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側重于理論基礎的培養,忽略對學生思想的有效引導和教育。部分英語教師甚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意義都不了解,不明白為什么要在英語課程中,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學,認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積極健康的思想意識只是思想政治教師教學的任務,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中不需要體現對學生的思政教學,導致高職院校英語的課程教育中缺乏思政課程的有效開展,不能滿足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和教學目標,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思政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出現相互脫離的現象發生,不能引導學生將英語與其他課程,進行相輔相成的學習理念和學習習慣,嚴重阻礙院校整體教學課程協同育人作用的充分發揮。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老師所使用的英語教材,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較系統全面,其對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還是比較適合的,但對于思想政治的內容體現,相對較薄弱,幾乎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體現,英語教材普遍性的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對涉獵,導致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對融入思政教育力不從心,出現無從下手的局面。高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教育機構,因此,培養高素質的適應市場環境的人才是高職院校不變的教育理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理念影響下,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不容忽視,良好的學習素養不能沒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做支撐,而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高效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實現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應注重的新的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關鍵的學習階段,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良好的學習效率,對學生以后走向社會有著很重要的實際意義。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老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所以,為達到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在英語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需提高自身對思政課程的基本認識,充分理解開展思政課程對學生的重大的意義,樹立良好的教育觀念,不僅要將英語知識很好的講授給學生,還要融入性的為學生倡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教育內容,爭取做到在努力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基礎上,巧妙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融入其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職業素養,并不斷的學習、探索新的更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勇于掙脫傳統模式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的進入社會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呈現,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析,促進專業性較強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銜接和相互提升。
隨著高職院校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的不斷加強,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內容相互促進、相互提升,成為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發展方向,英語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強有力的促進了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推進,而英語教學與思政課程的高效融合,需要教育工作者優化教學模式,為促進英語和思政課程的相融合做好鋪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師占據主導地位,上課方式枯燥,氣氛不活躍,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不明顯,因此,加強英語教學模式的結構優化,是促進學生對英語和思政課程融合的有效路徑。尋求新的教學方針,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將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與政治思想內容巧妙的進行結合,找到兩者相契合的切入點,深入英語教學內容,對英語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有目的性的拓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到英語教材的教學拓展內容中,使得英語教材內容與思政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能夠汲取到思政課程的學習內容,促進兩者的高效相融合。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影響下,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中,英語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已經得到很好的關注和提升,但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因此,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的從實際教學中去探索更好的教育模式,將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和思政課程進行良好的緊密銜接,并對思政教育的研究保持足夠的重視,以培養綜合型的人才為己任,努力實現思政課程與英語課程的相互融合、相互提升,為社會主義人才市場輸送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