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琴, 黃志新, 李 霞, 陸海英
(上海交通大學a.招投標與政府采購辦公室;b.紀委辦公室(監察處);c.資產管理與實驗室處,上海200240)
近年來,隨著我國征信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信用已逐步從原有的金融行業應用,向社會各個行業拓展[1]。而作為社會重要經濟活動之一的招標投標領域,其信用體系的構建與應用已成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規范招投標行為,促進招標投標公平競爭,防止圍標串標、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對社會各單位在招標投標工作中開展信用核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勵市場主體運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評價結果作為投標人資格審查、評標、定標和合同簽訂的重要依據,通過“信用中國”“中國政府采購網”等網站查詢企業信用信息,限制失信被執行人的招投標活動[2-4]。
目前,高校政府采購業務自身的集約化和數字化發展迅速,通過高校政府采購信息管理平臺等已實現了招標投標等采購業務流程的數字化[5]。然而對于采購體系的數字化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直接影響招標投標質量的供應商管理,其征信應用仍停留在人工為主。為更好遵守國家信用征信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通過高效、可靠的數字化手段,來實現高校招標采購業務領域供應商資質業績的核實和審查。
本文擬通過對高校招標投標等采購業務在資質核實及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挖掘問題和關鍵點,探索應用大數據征信尋源,構建高校招標采購領域供應商資質業績的核心業務框架。
傳統的供應商資質業績審查主要集中在采購事前供應商資格預審階段和采購正式開始后的項目評標階段,社會上也有部分單位進行供應商資格年審的業務[6-7]。資質審查的內容也從企業經營基本情況到違法違規記錄、企業資質、資信等方面。基本以供應商掃描其紙質資信文件蓋章,提供原件備查的方式,集中提交給采購人進行審核[8-9]。
隨著采購信息化的發展,供應商資質業績的審核內容和審查形式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供應商資質業績的審查逐步由事中事后審查向事前審查發展,由線下審查手段向線上審查手段轉變,具體表現為:
(1)傳統的事中事后審查轉變為事前審查。在采購過程中,以往供應商資質信息和業績的審查,主要發生在采購業務正式流轉后,如采購的評審環節、合同簽訂環節等,有部分采購需在資格預審環節進行資質業績的提前審查,審查結果的有效性也以事后審計為主。隨著采購業務的發展,供應商資格的審查,已逐步從事中向事前轉移,在采購的計劃環節和意向環節,不少出現通過業績、資質對合格供應商尋源等需求,如采購項目立項審批、可行性論證等。
(2)傳統的線下審查手段轉變為線上審核手段。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商的信用、資質業績等核查手段呈現多樣化,如信用中國等網站已面向全社會提供查詢與檢測的工作服務,基于網絡支撐的單點供應商資質業績核查業務作為傳統線下審查的有力補充,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與實踐應用,在招標采購業務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針對當前高校招標采購中資質業績審核工作,存在審查文件組織復雜,真實性校驗困難等問題,采購人或招標代理雖然已逐漸響應國家號召使用國家級信用網站或第三方網站對供應商信用信息核實,但在核實過程中,效率極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文件組織繁雜、效率低下。供應商反復根據不同采購項目的需求,組織營業執照、各類不同業績等資質要求材料,掃描并文件蓋章,耗費大量精力。如需原件備查,供應商需攜帶原件至采購現場,對于大型項目較多的供應商,存在無法提供原件扣分等多樣的情況存在。
(2)審查工作量大、趨于形式化。供應商數量眾多,采購資質要求種類不一,供應商自行掃描的資質文件,專家大多采用現場“經驗型”驗證,缺乏有效手段幫助專家高效、準確完成資質核驗,資質審查趨于形式化。
(3)信息化應用形式單一、未形成信息閉環。采購信息化的實踐過程中提供相應的資質核查平臺,但其查詢方式單一,而且需要通過多個平臺核查供應商的工商信息、信用信息、行業違規信息、資質信息、法律訴訟信息等多種類型的數據,且只能針對每個供應商逐個核實,工作量較大,耗時費力。
總體來說,采購業務的自身發展迫切需要一套成體系化、有公信力的資質信用核實手段和供應商事前尋源手段,來解決供應商尋源過程中的基礎問題。
供應商資質業績識別和認證是采購中供應商管理工作流程的前置工作。在供應商庫中必須定義每個供應商成為供應合作伙伴所需的獨特供應商標識和入駐資格標準。世界級供應鏈必須不斷識別和鑒定供應商,以維持穩定及健康的供應基礎[10-11]。在高校招標采購管理工作中經常發現招標人必須動態且不間斷識別和鑒定新供應商,以滿足招標項目中新的技術及新的業務需求[12]。因此,在分析采購人的訴求時,提出使用數據工具來解決采購人在供應商庫中對供應商的各方面業績資質的動態自動識別和鑒定過程,從而節省大量時間專注于采購流程的其他環節。
(1)管理風險的有效防控。管理第三方風險,防止昂貴的安全事故的發生,預防供應的中斷以及保護公司的品牌價值及產品或服務價值都非常重要,尋找一個符合招標人各項資質業績要求,且具有安全性,可持續性的合格供應商進行合作對于實現這些目標至關重要。
(2)健康數據的持續互動。實現全面、及時、深入的供應商資格認證涉及大量的管理工作,其中文檔存儲以及與所有供應商的持續互動,獲取所需動態信息,驗證和審核數據等大量工作,并使其保持實時性,建立和維護內部供應商資格認證涉及各個部門的多重角色,如采購、健康和安全、風險管理和運營等,當多個部門負責篩選供應商時,相關信息通常以不同方式處理。
在對日沉降速度和月沉降速率進行計算時,必須要嚴格的依據公式進行,并且要保證各項數據的準確性,確保計算結果準確無誤。
(3)分類數據的多元整合。每個供應商的歷史信息均需進行分類和驗證。采用正確的技術可識別缺失的信息,預警提醒招標人或自動突出顯示預期問題。歸集及集中業績核實的信息處理,在供應商資格認證過程中,需要收集數據以及支持文檔,通過整合這些信息,招標人可構建一個易于參考的供應商檔案,并為招標人在查看及核實過程中提供更加全面和準確的供應商畫像。
作為招標人,全面了解潛在供應商是否具備生產合格產品的資質和能力,是否提供健全及真實的資質業績材料,建立統一完整的供應商信息庫,是解決招標人對于資質業績核實的核心背景。通過資質業績核實,幫助招標人了解供應商資質業績能力與核實標準要求的差距,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及優化采購過程中選擇供應商的效率,增加招標人對于供應商有全面、精準、動態的全方位了解。因此,基于高校招標采購管理的核心業務流程,從招標計劃到執行各個環節,對供應商資質核實平臺的應用場景進行設計,如圖1 所示。

圖1 供應商資質業績核實平臺的使用場景
全方位的供應商資質核實不僅是為企業、為項目尋找最佳、最適合供應商。在整個采購項目過程中避免采購人受因供應商合規性、違規事實等資質信息所帶來其他風險的關鍵步驟。根據采購人不同業務模式或所在不同行業,有多種業務原因來審查供應商。
在基礎層面,涉及其業務、行業資質的認證,合法合規性等方面的驗證及狀態。深層次的內容涉及檢查供應商的業務或獨立承包商的名單,查看供應商有否行業內及政府的違規行為,以及查看供應商是否被列入其他招標人的黑名單或有行業內處罰等問題。在許多情況下,一旦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的行業及其他違規信息,在一段時間內會對這些信息記錄作為保留,在招標人進行搜索時顯示記錄,搜索結果通過某個標題就可以看出這個業務區域的單個失誤。目前大部分中小型招標人會以人工手動的審核方式執行這些審核審查流程,但由于跟蹤單一項目、單維度查詢,無多元數據來源,且該流程在手動操作過程中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人為錯誤發生,故為招標人帶來極大風險。因此,資質業績核實的業務核心就是通過對供應商既往招投標行為數據動態地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評估,深入挖掘供應商的資質及行業服務水平。
招標人資質業績核實是大數據分析中一種顛覆性技術,為供應商庫管理的持續動態變更奠定基礎。在現今招標人資質核實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供應鏈的規模,范圍和深度正在加速,提供足夠的數據集來推動情境智能是當下迫切需要達到的應用目標[13-15]。大數據和智能分析工具正在高速集成到系統優化模塊、需求預測、集成業務規劃以及供應商協作和風險分析中。
(1)數據裝配應用。由于大數據可提供更好的可追溯性,在提高供應商質量的同時,減少僅試圖訪問、集成和管理產品數據庫所損失的數千小時,這些產品數據庫提供有關產品在現場需要召回或改裝的數據,完成從供應商審核到入站檢驗和大數據的最終裝配。
(3)數據供應鏈應用。嵌入式供應鏈運營應用可以使供應鏈流程比臨時使用大數據的速度提高,更好地讓采購人了解供應鏈策略、戰略和運營如何影響財務目標。比如說,可以通過將招標采購業務相關的數據供應鏈決策的財務結果追溯到財務目標,并且通過大數據應用程序集成到財務等系統,從而挖掘大數據在整個高校管理中潛在的重要意義。
高校招標采購業務中供應商資質業績核實的最終目的是構建一套專業級資質業績核實平臺,優先解決采購人或招標代理對供應商信用信息核實效率低下的痛點。后期隨著運營的不斷深入,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化應用,最終打造出為采購人、代理機構和供應商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務的互聯網采購生態圈。
(1)建設數據池,豐富采購尋源數據。依托信用中國、工商局、藥監局、最高人民法院等數據源,構建數據池,提供雙向數據尋源應用。為采購人、招標代理機構提供企業綜合的信用、違規、資質、業績信息批量核實服務,幫助采購人及招標代理機構遴選供應商,提高采購質量,提升采購效能;供應商也可通過平臺查詢行業競爭對手,尋找項目源,盤活招標采購鏈條資源及關系網絡。
(2)構建數據平臺,提供多樣化數據服務。構建大數據平臺,積累大量供應商工商、信用、違規、資質、業績,建立供應商精準畫像,并以提升采購效能為契機,獲取采購人及招標代理機構流量,圍繞招標采購全過程所產生的數據和業務需求,進一步為采購各環節的參與者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基于大數據技術,構建數據處理平臺,實現海量供應商相關數據存儲和處理,通過自然語言解析技術,實現對文本數據的語義分析,識別其中關鍵的數據指標,進行標簽和結構化存儲。整體架構如圖2 所示。

圖2 供應商資質業績核實大數據平臺架構
業務層面主要從需求數據分析及采購關聯關系兩方面入手:
(1)需求數據模型。基于對招標采購數據和相關信用數據的采集、存儲、抽取、檢索,實現供應商工商信用、違法違規、資質業績等信息多維度組合查詢、復合分析、批量下載,解決招標過程中數據分散、信息收集困難的問題。并依托各部委頒發的“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構建出完善的信用模型,數據需求模型見圖3。

圖3 資質業績核實數據需求
(2)采購關聯數據模型。在完成公開發布的企業相關數據采集的基礎上,挖掘、分析出數據更大的價值,完成標簽體系、用戶畫像、個性化推薦、數據管理等任務,打造招標采購的今日頭條和智能化學習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應用的智能化和個性化,進一步為數據產品提供更優的服務。采購關聯關系模型見圖4。

圖4 采購關聯關系模型
根據供應商資質業績核實大數據平臺建設目標,以基礎數據查詢為基礎,逐步實現供應商資質業績的數據應用功能,面向高校采購人和供應商主要功能包括:
(1)信用查詢。依托信用中國等數據源,提供政府認證及認可的信用查詢內容。用戶只需按照模板要求,將需查詢的供應商列表上傳到企業信用批量查詢服務應用中,一鍵查詢返回所有供應商的信用信息,方便快捷,省去采購人和專家逐個查詢的時間。企業信用批量查詢服務所查詢的結果全部來自中國最權威的國家級信用網站,實時生成信用報告,查詢結果真實可靠,絕對權威。主要的內容包括:①信用記錄。根據輸入的供應商名稱,實時查詢供應商在信用中國的信用記錄,根據獲取到的狀態幫助用戶智能區分信用中國異常企業、不存在企業、正常企業,以分類列表形式展示。②采購失信行為。實時批量查詢供應商政府采購及其他采購失信行為,警示采購人注意供應商失信違規。
(2)資質業績核實。提供項目型或單個供應商的資質和業績核實模塊。①批量查詢供應商資質,審核資質有效性。包括:資質名稱、資質證書編號、發證日期、證書有效期、有效情況等。②查詢供應商有效期內的業績情況,審核其真實性。如項目合同、項目經理、執行情況等信息。
(3)供應商尋源。高校招標采購管理人員及直接采購人可按照地區、主營產品、以服務甲方單位等不同訴求和要求尋找優質供應商。綜合提供供應商信用情況、服務業主及其具體業績、主營產品中標和被采購、企業風險等多方面信息。為采購人在采購前期市場調研、事前供應商資質預審等方面提供決策支持。
高校資質業績核實平臺的構建是對我國信用體系發展需要的重要響應,也是信用體系在高校政府采購領域的具體應用嘗試。在解決采購人信用信息核實問題的同時,為采購人提供了一套科學、有效的供應商尋源方式方法。①形成的報告讓采購人對問題企業一目了然,一鍵獲取黑名單和失信企業信息,無須等待漫長的查詢時間及訪問多個網站,提升管理成效,讓采購變得更簡便。為采購人減輕大量的資格審查工作;②政府信息資料的來源保證了企業信息的準確度及完整度,杜絕劣質供應商的投標,讓招投標變得更規范。同時,全國及高校供應商庫精準尋源,海量供應商信息提升采購效能、從多個角度發現優質供應商,并且進行監測預警,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后續將進一步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開展高校招標采購信息大數據分析,整合企業的招投標信息等,智能推薦給采購人,降低市場調研所需的時間,提高采購效率。最終形成圍繞采購人、代理機構和供應商的信用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