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婷 邱建偉



摘 要:以生產、銷售、流通三個角度為切入點分析導致廣西荔枝豐收滯銷的成因。在深度脫貧攻堅視角下,開發一種便攜式農鮮果預警和銷售平臺,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通過對比分析同類果蔬平臺,發現行業進入阻礙小、同行業中現有企業競爭弱,開發廣西農鮮果預警惠農平臺的前景光明。從小程序和PC網頁版平臺兩維度著手,構建了平臺具體的六大功能板塊:數據輸入、風險預警、資料管理、案例庫、商業信息以及用戶中心。其中,核心功能是實現鮮果產銷過程中的預警與排警,特色功能是發布商業信息。
關鍵詞:深度脫貧攻堅;滯銷成因;農鮮果;產銷預警;平臺
中圖分類號:F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3.013
0 引言
憑借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鮮果需求,廣西農鮮果產業成了當前廣西經濟支柱性產業之一,具有品種多、產量大的優勢。但小規模種植的果農在產、銷、運、配過程中面臨信息不對稱、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進而難以對市場供求信息做出有效反應,出現了“豐收滯銷”的窘境。2018年,關于廣西欽州果農踩爛滯銷荔枝的新聞報道引發了國民對于鮮果滯銷事件的關注和熱議。近年來,廣西農鮮果滯銷事件頻發多發,荔枝則是廣西主要滯銷的水果種類之一。廣西作為荔枝主產地,荔枝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已然成為欽州、玉林等地農村支柱性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年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廣西天然的氣候優勢,極其適合荔枝的生長。廣西荔枝種植規模在300萬畝左右,2018年廣西全區荔枝總產量達89萬噸,比2017年增產30%左右。荔枝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農民收入卻增勢甚微,產銷矛盾日益凸顯。針對上述痛點,在進行深入調研后,構建了以鮮果產銷預警為核心,惠農促銷為特色,面向果農、政府人員和采購方的廣西農鮮果產銷預警惠農平臺。
1 滯銷原因
1.1 荔枝供過于求,現有市場窄小
滯銷是指產品銷售速度遲緩、售價低于成本、產品周轉率低的現象。學者普遍認為產品熟期集中、產品品類有限加之受荔枝豐年影響。致使市場上荔枝供過于求,荔枝價格一路走低,最終出現滯銷現象,2010-2018年兩廣荔枝種植面積及產量如表1所示。
參照表1相關統計數據,從2010年到2018年,廣西地區荔枝產量從50.19萬噸上漲到94.12萬噸,增幅近87.53%。荔枝種植規模較為穩定,總體維持在300萬畝左右。而廣東的荔枝產量從2010年的100.80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122.36萬噸,增幅約為21.4%,種植面積維持在410萬畝左右。近年來廣西荔枝產量增幅遠超廣東。但廣西荔枝售價持續走低,銷售低迷。在全國而言,市場上消費者對荔枝及相關產品的接受度較高,因此僅考慮供求不平衡太過片面。
1.2 生產端
1.2.1 生產無組織,產品無標準
廣西區內荔枝種植多為無組織的分散種植,80%的種植戶單獨種植自有的4-6畝地,實行統一標準集中管理的果園極少。由于荔枝生產過程無組織化,種植戶難以做出科學合理的生產決策,加之各種植戶的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平不盡相同,缺乏統一的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因此荔枝的產量和質量較不穩定。市場上出現賣難問題的農產品,普遍具有品種普通、上市時間集中、技術要求低的特點。其次,荔枝種植戶盲目種植,沒有重視荔枝早熟、中熟、晚熟品種結構的合理性,只注重數量忽視質量,大量荔枝鮮果的集中上市致使滯銷現象的發生。
1.2.2 獲取信息滯后,幫扶力度不足
各地政府對荔枝種植戶的幫扶力度不足、覆蓋面較窄,獲取信息的不充分性和滯后性是導致種植戶做出錯誤決策的重要原因。種植戶的風險意識比較差,對市場缺乏認識。劉俊華等在分析2006年至2012年32個農產品滯銷事件時,發現因銷售網絡不健全導致的滯銷事件共有16件。信息匹配對果農而言十分重要,然而有關部門未能依據農業監測統計和分析預警出臺相關政策,及時對鮮果滯銷問題采取應急措施,進行合理的規劃與指導,幫助種植戶規避風險減少利益損失。
1.3 銷售端
1.3.1 銷售渠道單一,銷售地區局限
絕大多數果農選擇在南方城市和本地進行荔枝的銷售,通常被動等待采購商進行收購。相對而言,果農的議價能力弱,銷售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缺乏穩定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受到保鮮技術的限制,荔枝的銷售很難向北方市場拓展,南方市場供過于求,北方市場卻供不應求。因此,當豐產現象發生時,果農沒有適宜的渠道銷售荔枝,最終導致荔枝滯銷。
1.3.2 深加工占比少,產品品類有限
基于荔枝鮮果易變色、易腐爛的特性,深加工對于保存果品的風味和營養價值,增強荔枝耐貯性、可運輸性,以及充分利用果品資源和調節市場供應有重要意義。據調查了解,對荔枝進行制罐、制干、制汁、制酒、制醋等深加工處理占總產量的比例較少。深加工類型單一、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深加工產業發展滯后。由于設施設備的限制,將荔枝進行深加工處理難以達到排除滯銷風險的意識,果農在欣喜于荔枝豐產的同時也苦惱于荔枝的滯銷問題。
1.4 流通端
1.4.1 冷鏈物流落后,基礎設施匱乏
鑒于荔枝具有時鮮性、易腐性等特點,荔枝銷售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無法實現有效的大規模向外運輸。由于廣西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總體相對落后,在現實運作過程中缺乏冷鏈運作所需的設備設施,冷鏈物流時常出現“斷鏈斷點”的常態。生產端田間地頭冷庫、運輸端冷藏車輛、加工和倉儲端冷庫尚未形成相互連接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使得運輸售賣環節荔枝的腐損率高達25%以上,嚴重破壞荔枝產業經濟效益。
1.4.2 物流成本高昂,運輸時空受限
運往華北、華東地區的荔枝主要以冷藏車和快遞的形式進行運輸。小件荔枝選擇快遞,大件荔枝選擇冷鏈運輸。快遞一般通過航空運輸或順豐,費用較高,平均價格為每件80~95元,并且存在運輸能力有限的問題。以華東地區為例,廣東荔枝運輸到華東地區僅需要1~2天,廣西荔枝運輸則需要2~3天。而荔枝最佳食用時間為摘下后2天,這也使得廣西荔枝在華東市場缺乏競爭力。高昂的物流成本以及運輸時效是制約廣西荔枝走出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