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青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農村的經濟在國家整體經濟帶動下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一些地區經濟發發展速度較快,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而有一些農村地區卻經濟發展速度緩慢,這樣的情況會造成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較大,不利于國家經濟整體發展。故而在新時代的要求下,精準扶貧這一概念被適時提出,精準扶貧符合新時代農村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因此,對新時代下農村如何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這一課題進行細致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篇文章將從精準扶貧的內在含義、農村精準扶貧的重要性、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精準扶貧落實到實處的方法四方面進行探究,力求揭示其中的問題,縮小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廣大貧困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針對廣大農村地區實際發展情況并不相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這一發展方式。精準扶貧的概念一經問世,就獲得了許多相關人員的大力支持,并且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在不斷的踐行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是目前經濟發展狀況下最適宜貧困地區的發展方式。故而在農村實際工作過程中應當加大力度推進精準扶貧,改善貧困地區落后的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而使國家經濟水平整體上都向前邁進,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步伐。
一、精準扶貧的內在含義
近些年來,城鄉貧富差距也在處于不斷加大的趨勢,精準扶貧行動勢在必行,關于精準扶貧的具體概念早已形成。精準扶貧,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各個貧困地區不同實際情況實施精準化的扶貧工作。進行精準扶貧工作的相關人員都應當充分了解精準扶貧的內核,并在工作實踐當中秉持該理念。精準扶貧需要廣大工作者對該地區有充分的的了解,并確定出相關扶貧對象,最后根據該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適宜發展何種產業等具體情況制定扶貧專項計劃,避免在扶貧過程中道路選擇偏差。精準扶貧過程中應當將因地制宜作為理論指導。精準扶貧工作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以及對改革保持高度的熱情,只有這樣才可以將精準扶貧具體工作不斷落實,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實現人民幸福、國家富強。
二、農村精準扶貧的重要性
精準扶貧這一概念的提出,為改善農村經濟狀況指明了方向。這種方式經過近些年的不斷實踐被證明對解決貧困地區經濟落后的現實問題是行之有效的。故而應當充分認識對農村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的重要性,多方保證該政策的順利進行。對精準扶貧的重要性主要總結如下:
(一)精準扶貧有助于幫助農村脫離貧困
農村的貧困問題不僅對我國現代化進程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也無法保障廣大農村人民的生活質量。精準扶貧的實施可以對貧困農村薄弱的地方進行重點改革,同時也可以發揮出該地區特有的優勢,進而形成屬于該地區的獨特發展模式。貧困地區薄弱問題在得到改善后,就會改善該地區的經濟狀況,增加該貧困地區的經濟收入,幫助該地區摘下貧困的的帽子。由此可見,精準扶貧這一政策對于幫助農村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二)精準扶貧有助于加強農村組織建設
近些年我國貧困地區農村人口不斷涌入城市,這導致了農村人才缺乏、老齡化現象嚴重、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加的現象的出現。在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一方面改善該地區貧困的經濟狀況;另一方面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結,了解其實際需求,同時提升廣大貧困地區農村人口素質,加強農村基層群眾組織的建設,進而最終達到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目的。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大力貫徹精準扶貧政策。
(三)精準扶貧有助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廣大農村在發展過程中既要改善自身落后的經濟狀況,又要加強其文化建設。在實施精準扶貧政策這一過程中,就可以不斷加強廣大農村地區文化建設。在此期間,相關工作人員可向當地村民普及最新的相關政策,幫助廣大農村居民更好地參與到國家建設過程中來。同時也可舉辦一些文化活動,加強對該地區人民文化素養的形成,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精準扶貧這一政策實施所帶來的的益處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可以從多方面改變農村的落后,使之不斷滿足社會發展的整體需求。為此,各有關部門應當更加重視對農村的精準扶貧。
三、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精準扶貧政策正在許多貧困農村地區緊鑼密鼓的實行。這一政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幫助許多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擺脫了貧困。但仔細研究后仍可發現,現階段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青壯年勞動力短缺
廣大貧困農村地區缺少青壯年勞動力客觀上造成了其貧困的局面。因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經濟收入也較低,所以大量農村青壯年選擇離開家鄉,進入城市謀求新的出路,這也直接造成了貧困地區勞動力的外流。留守在農村地區的主要是老年人及兒童,這類人無法從事較重的體力勞動,逐漸導致自身發展處于落后的局面,最后造成貧困。
(二)基礎設施不完善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該地區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大部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都不完善,一些農村地區甚至連公路都沒有修建。這種客觀現實削弱了農村地區與外界的聯系,無法實時掌握地區發展動向,同時該地區產出的農產品也無法向外運輸,也就無法實現對農作物的轉化。部分貧困農村地區還面臨著農作物種植設備的落后。此類設備的落后加大地將降低了農作物種植效率,對農產品質量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進而加劇該地區的貧困。
(三)農村教育落后
廣大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與城市的經濟水平差距在逐年增大,許多農村人選擇去城市務工。這種現象導致了在貧困農村地區出現許多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時也缺少家長的陪伴,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對于其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此種情況頻繁出現也不利于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無法實現該地區的脫貧。
(四)農民對精準扶貧了解不夠透徹
農民是有效推動農村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廣大農民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現實情況是一些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對相關政策了解不夠及時,且也存在著了解不夠透徹的現象。農民對相關政策了解不夠清晰,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其無法直接加入到精準扶貧的實踐工作當中去,成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踐行者。關于這一現象,應當尋求更加優質的解決方式,使廣大偏遠地區的農民都能進一步了解精準扶貧的內核,并以自身行動參與到其中。
四、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的方法
(一)加大對精準扶貧的重視程度
加大對精準扶貧的重視程度可以在客觀上促進精準扶貧的進行。相關部門加大對精準扶貧的重視程度可以對各方工作起到監督以及敦促作用。使相關工作人員都能各司其職,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精準扶貧建設當中去。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加強對精準扶貧的重視也可對其實施進程進行監督,保障精準扶貧工作的穩步進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二)在農村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在踐行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促使農村基礎設施盡快完備。農村地區公路的建設可以加強其與外部的聯系,及時把握發展動向,也可方面本地農業產品的向外運輸,減少由于交通不便利而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地區農民的收入。還應當不斷完善農田水利系統,實現對農作物的合理灌溉,促使農產品產量不斷增加,提高農民收入,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精準扶貧的最終目標。
(三)提高農民技術水平
提高農民整體素養是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必經之路。農民素質的整體提升才能從根本上扭轉農村經濟落后的局面。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加大力度對該制度進行宣傳,使農民對這一政策了解透徹,進而成為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參與者。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當定期對農民組織培訓,向其講解相關制度,同時也應當就新型農業設備如何使用對農民進行培訓。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教授農民不斷掌握新技能,并將其運用到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去,既可使農村擺脫經濟落后,又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四)加大對精準扶宣傳力度
精準扶貧政策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制度,應當在農村工作的實際過程中加大對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使各方都能對精準扶貧的內核有更加清晰明確的了解。在宣傳精準扶貧這一政策時,應當秉持使每一戶、每個人都能對精準扶貧政策有清晰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來,促進精準扶貧工作的穩步進行,保障精準扶貧中的各種環節都可以落到實處。同時,農村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可以逐步縮小與城鎮的差距,人民的實際生活質量也得以提高,我國的經濟在整體上也可得到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五、結語
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經濟水平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因素。所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減少農村貧困工作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內容,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重視。精準扶貧的政策符合農村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改變經濟落后局面的需求。近幾年,我國的精準扶貧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許多貧困地區在該政策的幫助下擺脫了貧困,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但目前農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繼續秉持精準扶貧的工作理念并將這一思想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去,推進農村經濟改革進程,減少貧困農村的數量,促進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
(作者單位:洮南市萬寶鎮農村經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