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
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及進步,大大加快了固定資產控制的實行,對事業機關經濟控制效能與社會職能的體現產生了較大影響,已引起事業單位領導的高度注重。強化固定資產控制變革,能夠有效提高單位經濟管理效果,為單位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帶來保障,從而實現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本文指出了事業機關固定資產控制常見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革策略。
在國家市場經濟的持續前進下,特別是市場經濟已是國家經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事業機關資產控制經濟已慢慢產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趨勢。但只是單一的結合并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經濟發展需求,并且也不利于事業機關經濟的深度發展。事業機關的固定資產控制體系依舊需要全面改革,由此在反復變化的市場經濟上占有主導位置,進而在整體上提高事業機關的管理質量。
一、事業機關的固定資產介紹
從大體上來講,事業機關的固定資產屬于一個廣義的理論。其涉及政府捐贈和社會投入到單位內的各種經費,而且在單位內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與應用年限產生的資金。伴隨事業機關的發展,它的固定資產規模不斷增大,而且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事業機關的經濟已從原本的以大型事業機關為主變成當下的以中小型事業機關的經濟為主,且產生了特殊的事業機關固定資產控制結構。
二、事業機關固定資產控制常見的不足
(一)固定資產分配不科學
當前,我國有些事業機關固定資產分配機制并不健全,現行機制也有許多不科學的地方,有的事業機關資產購置決策只是由領導層商定,缺少規范的決策流程,事業機關員工沒有向決策部門提出自己看法的機會,而有的事業機關決策部門業務繁忙,沒有豐富的固定資產控制經驗,導致單位固定資產購置無法獲得合理規劃,大量不必要的資產多次購置,不僅增加了購置費用,還增多了管理費用,引起巨大的資金耗費。另外,還有部分事業機關的下屬機構因為和上級主管中心缺乏良好的溝通體系,而上級機構的固定資產缺少集中的協調控制,導致有些事業機關的下屬機構具有超過正常應用金額的固定資產,而同樣服務職能的機構卻沒有相同的固定資產,下屬部門之間不能在缺少上級主管中心的帶領下隨意展開資產協調,導致部分資產被浪費,而有的機構卻必須多次購置資產。
(二)固定資產控制機制不健全
從固定資產購置、應用和報廢等全過程來說,有些事業機關太過重視購置過程,缺乏對購置后監督控制的高度重視。很多單位固定資產控制機制還沒有得到貫徹執行,缺乏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與員工,固定資產管理者難以全面掌握固定資產應用狀況。比如,在購置固定資產時,只是進行比較單純的信息登記,未全面了解各種資產的采購時間、型號和單價等,并且固定資產后期追蹤管理力度薄弱,常常產生固定資產虧損、多次采購等情況,導致固定資產應用效率一直較低。
(三)缺乏固定資產數字化建設
目前,許多事業機關了解到了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的關鍵性,但是依舊有許多不健全的地方。例如,有些單位盡管采購了一些數字化管理和清查軟件,但并未把數字化管理軟件的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只是為了保障和賬上信息相符合就登記,數據的準確性很難保障。另外,有的單位沒有制定固定資產數字化的績效考評機制,固定資產的數字化管理和績效考評相脫節,管理者難以履行各種管理職責。
(四)缺少資產購買管理體系
事業機關資產購買時將對某個部門固定資產控制起到較大的影響。資產購買不只是決定了經費流向,并且還決定了本單位資金充分利用率高低。而一個事業機關資金充分利用率的高低在較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單位的發展趨勢與發展水平,此外事業機關資產購買若產生魚龍混雜現象,會嚴重阻礙該單位的發展。因此,事業機關必須制定一個滿足本單位資產采購的辦法,將資產采購置于監管體制下。資產采購產生問題,將極大影響單位資產的應用效率與管理效果,這種情況若長時間無法得到處理,將會在更深層次影響固定資產管控規模。
(五)內控監督力度弱化
針對事業單位而言,若想實現單位資產的科學分配,就需要充分利用固定資產。實行新會計制度之后,事業機關固定資產控制問題較多,固定資產在體系管理與實施過程有許多薄弱點與空白點。財務機構是核心的固定資產控制機構,沒有準確了解固定資產,很難知道固定資產和一般資產的不同。并且固定資產的盤查工作很難有效執行,產生了一定的賬實不符情況,提高了資產控制難度。另外,后續保障工作還沒有貫徹落實,在盤查完成之后,還沒有進行資產審核,難以掌握資產損耗狀況,引起較大的固定資產流失問題。
(六)資產盤點清查不徹底
2016年,最新頒布的法律政策增強了對事業機關的監督控制,完善了國有資產盤點業務。財政機關已經詳細規定事業機關需要積極組織資產盤點業務。但是,這一過程有些事業機關固定資產常規管理比較好,但未把資產清查盤點機制執行到位,沒有組織清查盤點業務,引起了巨大的安全問題。
三、事業機關固定資產控制改革策略
(一)設置固定資產控制機構
固定資產控制過程,單位領導層先要引起高度注重,設置獨立的固定資產控制機構,機構要清楚自身的工作范疇,全面了解與把握固定資產。在事業機關固定資產控制中要科學分配員工,安排專人對各部門所用的公共固定資產實施科學配置,在調配時應有專人記錄轉載的固定資產,當固定資產產生任何問題時這個人要明確固定資產目前所在的部門。固定資產控制機構要定時安排管理者到各部門清查,把清查的結果加以匯總,精準把握各部門存在的固定資產,如此也能夠便于今后的固定資產清查。科學調配公共使用的固定資產,如果固定資產破損,要通過相關部門展開報損,方便購置新固定資產,立即記錄報損的資產。
(二)優化固定資產控制機制
規范的固定資產控制機制能夠讓事業機關的固定資產控制工作有序開展,各單位要按照本身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滿足本身發展要求的規范制度。為妥善管控事業機關的固定資產,其需要采取科學的措施,詳細的細分責任,盡量提高工作效率,針對固定資產控制的賬簿登記必須要真實且精準,當固定資產借出和歸還時應立即記錄。針對本單位購置的固定資產登記入庫時必須細致的檢測質量與數量,且對其加以登記。針對廢棄的固定資產必須有各級領導者的簽名才能夠報廢,否則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途徑應用和變賣。固定資產需定時由專業人士加以保養與維修,以確保固定資產持續應用。若發展有惡意破壞固定資產的行為,管理者要給予嚴肅懲罰。唯有如此方可令固定資產獲得良好管理,并使單位員工順利完成任務,最終節省國家經費。
(三)加強數字化建設,創建網絡系統
事業機關管理制度的持續創新,給單位固定資產安排、資源共享的管控機制和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一方面,要強化數據通報和共享。不同事業機關在科學調劑應用固定資產時,需辦理好各種資產轉移手續,保證賬實一致。另一方面,要引進現代信息管理系統,制定數字化管理體制,增加數字化系統投資。在數字化建設中,要把固定資產控制和數字化技術融合起來,建立固定資產控制信息和清查平臺,防止人為因素的干擾與干預,對資產展開動態化管理,派遣專人監管資產的增減狀況,適當公布固定資產資料。而且,各部門在產生固定資產調動時,應立即登記,保證系統數據的實時性和時效性。經實行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節省固定資產運營和管理費用,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優化績效考核制度,把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融入績效考核中,且和績效薪資及獎罰機制相結合,貫徹執行考核機制,實現資產全面數字化管理目標。
(四)削減采購,強化固定資產控制
事業機關員工需有節省資源的思想,在日常業務中必須強化固定資產控制,節省成本,降低國家支出。管理部門應把每個固定資產的養護與應用落實到所有員工手上,如此在固定資產產生問題時能夠找出直接負責對象,強化固定資產專門管理者考評,進而對固定資產實施高效管理。在購買固定資產時,要提出完整的購買計劃,由基層職工提出購買需求,通過領導商討與核對后再采購,如此不僅可以買到員工所需的物品,還可以削減成本、節省支出。
(五)提高內控監督力度
嚴格的監督能夠為提高固定資產控制效果提供有利條件,確保資產管理者良好的工作熱情。財務部門受到單位主管機構監督,而主管機構要負責審批資金應用與業務辦理等任務。在新會計制度作用下,主管機構要清楚本身的權責,全面監督財務中心,保證資產管理過程的標準化。而且,主管機構在管理財務工作者的行為時,能夠委托第三方服務組織來監督資產控制,制約財務工作者的辦事行為,保證固定資產賬簿的準確性,這同樣是提高固定資產控制質量的關鍵舉措。
(六)加強資產清查盤點
組織全面清查工作時,需不定時盤點資產,工作人員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清查固定資產。在具體盤點環節,要積極借助社會中介力量,確保較好的監管效果。并對固定資產清查環節予以細化,防止在固定資產控制中產生不良情況,從而基于固定資產盤點任務的開展推動固定資產控制。
四、結語
總之,注重固定資產控制是非常關鍵的,能夠推動單位資產控制改革的持續深入,保證資產管理效果不斷提高。由此,事業單位要制定健全的固定資產控制機制,并嚴格落實,加強數字化建設,防止固定資產產生浪費和流失問題,使事業單位邁向長遠穩定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莊浪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