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寫
“青年人的特點在于他們抱有做理想事業的宏大志愿。”生活因為有了理想信念而變得多姿多彩;未來因為理想信念而愈加清晰。青年一代應心懷理想信念,砥礪前行,不懈奮斗,這樣我們的青春才更有意義。
頑強信念鑄就輝煌人生
◎張皓玥
如果種子不頑強地生根發芽,那么它將永遠埋沒在土中;如果玉石不頑強地經受雕琢,那么它將永遠沒有價值。所以,只有憑著頑強的信念,一路披荊斬棘,才能譜寫勝利的贊歌,鑄就輝煌的人生。
是誰在無人的角落感嘆世態炎涼?是誰在受盡屈辱后仍頑強不倒?又是誰在遭受宮刑之后信念更堅,筆耕不綴?是他——一片赤膽忠心,為人求情,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他不愿茍且于世,卻也不能怒發沖冠。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拾起筆,以頑強的信念換來甘甜的碩果。他在幽暗囚牢中堅持創作,最終寫出了《史記》。他就是一代史學大師——司馬遷。正因為有了這種頑強的信念,才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之作。
是誰獨自承受落寞?是誰將心中的傷痛釋放在指間、琴鍵?又是誰在無聲的世界,頑強地用一根木棒傾聽旋律?是他——一個孤獨的身影靜坐在鋼琴旁,沉醉于自己的樂聲中,仿佛這樣就能忘卻心中的痛苦。忽然,音樂戛然而止,他不想再欺騙自己。“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永遠不能讓我屈服!”他頑強地呼喊著,發出了與命運抗爭的宣言。他就是一代音樂巨匠——貝多芬。正因為有了這種頑強的信念,我們才能欣賞到《命運交響曲》《歡樂頌》這些經久不衰的華美樂章。
是誰在默默忍受痛苦,揮灑汗水?是誰在奮力拼搏,卻少有鮮花、掌聲?又是誰在奧運五環的見證下,為夢想傾盡一切,超越自我?是他,是他們——一次次戰勝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在奧運賽場上留下了一個個頑強的身影,一步步實現了人生的價值。當眾人感嘆于他們的成績時,可知他們為了這一刻所付出的努力!他們就是中國殘疾人運動員,即使身有殘疾,也能以頑強的信念突破身體極限,在賽場上展現風采。正因為有了這種頑強的信念,我們才能觀賞到如此精彩絕倫、震撼人心的比賽!
以頑強的信念奮力拼搏吧!輝煌的人生由此開始。
【河南唐河縣龍潭二中九年級(5)班,指導老師:常林娜】
點評
這篇作文以假設開頭,引出了主題:“只有憑著頑強的信念,一路披荊斬棘,才能譜寫勝利的贊歌,鑄就輝煌的人生。”主體部分列舉了古今中外三個具有頑強品質的人物事例:司馬遷受宮刑著《史記》、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殘疾人運動員奮力摘金。結尾卒章顯志、發出號召,突出了“頑強信念鑄就輝煌人生”的主題。不足之處在于,司馬遷和貝多芬的材料不夠新穎,可以聯系時事熱點,選擇張桂梅、黃大發等更加具有時代氣息的人物素材。
為了夢想而奮斗
◎胡思遠
如果說希望是池塘中還未盛開的蓮花,那么奮斗一定是幫我們拂開層層荷葉的船槳;如果說夢想遠在生命之河彼岸,那么奮斗一定是助我們快速前進的風帆;如果說成功是茫茫大海中的寶藏,那么持之以恒的奮斗一定是乘風破浪的巨輪。
孔子讀書,韋編三絕;祖逖習劍,聞雞起舞;范仲淹勤學,劃粥割齏……可見,不管想做成什么事,都要通過奮斗。比如說,學習是我們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學習并不總是有趣的、能使人快樂的,更多的時候,它枯燥又乏味。有些同學因此放棄了努力,整天玩樂;但也有同學仍堅持努力學習。我曾想,為什么要如此拼命地學習呢?整天吃喝玩樂不開心嗎?后來我明白了,每天隨心所欲的確快樂,但這種快樂是虛幻的、短暫的,它會磨滅我們追求夢想的志氣,頹唐我們超越自我的信心,使我們越來越迷茫。我們只有找到學習的樂趣,明確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奮斗,才能把握住人生的方向,實現自我價值。
誰都想成為人生舞臺上最閃亮的那一個,沒有人生來就想輸,沒有人愿意永遠平庸,但成功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所以我們才必須不斷奮斗,使自己更優秀,使自己一步又一步、一點又一點,不斷向前、向上。奮斗的道路上不全是鮮花和掌聲,也有淚水和汗水。當我們整日穿梭在家和學校之間,艷羨別人“精彩”的人生時,不妨回看昨天的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付出了,只要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一點進步,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就像太陽東升西落,看似枯燥,但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會給人們帶來光明與溫暖。
古人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同學們,現在的我們青春正好,何不執槳行舟、努力奮斗,尋找生命的寶藏,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湖南桃江縣桃花江學校山外山文學社,指導老師:李華】
點評
作文善用比喻,將希望、夢想和成功比作蓮花、河岸和寶藏,將奮斗比作船槳、風帆和巨輪,形象地說明了什么是奮斗以及奮斗的意義;作文還聯系生活實際,將學習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娓娓道來,號召同學們為夢想而奮斗,富有感染力。
痛苦在后,夢想在前
◎董 杰
有人說:“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更好地生活。”人生的意義,不僅在于活在當下,更重要的是,既要懂得回望生命中的痛苦,又能懷抱希望朝著人生的夢想昂首前行。
未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作家多麗絲·萊辛一生坎坷,她童年時隨父母移居非洲,曾患有眼疾,當過電話接線員和保姆,被丈夫背叛……她的一生都在陰影中掙扎,文字成了她排遣痛苦和寂寞的途徑。她變得越來越堅強,最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袁隆平為了培育雜交水稻,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始終堅守在田間地頭。對于常人來說,這是難以忍受的痛苦,但他卻以此為樂,最終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歷經坎坷時,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時,他依然奮斗不止……可見,真正的強者能夠從痛苦的土壤中,用奮斗的血汗,培育出璀璨的夢想之花。
如果說痛苦是人生的養料,那么夢想就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踟躕不前的時候,可以回望過去,從痛苦中汲取養分,獲得成長;但更重要的是,要懷抱希望和夢想——人如果沒有希望和夢想,就如同禾苗沒有陽光和雨露,無法茁壯成長。正如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我們無法重新過昨天,卻可以選擇在明天做更好的自己;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卻可以決定自己前進的方向。朝前走,向前看,每個人都能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記住,背后有陰影,是因為前面有陽光正照耀著我們。
我們要學會向后看,從挫折和痛苦中總結經驗,將其化為成長的養料;我們更要學會向前看,掙脫過去的陰影,永懷希望和夢想,這樣才能更好地生活。
漫漫人生路,痛苦在后,夢想在前。讓我們以頑強和拼搏與雷霆碰杯,用夢想和熱血同朝陽爭輝吧!
【浙江泰順縣育才初中,指導老師:梁祥傳】
點評
作文開篇點題,引出論點;然后分兩層論證了回望痛苦、汲取養分和懷抱夢想、不斷前行的重要性。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舉多麗絲·萊辛、袁隆平的事例,引用泰戈爾的名言,論證充分。結尾再次點題,發出號召,讀來令人振奮。